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30 09:5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两分钟了解“穿越者”王莽
趣味导入
部编版第一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三课
第一篇: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第二篇:外宦交替王朝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第三篇:黄巾起义促汉亡——黄巾起义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知道“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图文材料,理解“光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会提取信息,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认识到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得民心者得天下。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第十三课
第一篇:动荡之因——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动荡之象——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第三篇:动荡之果——春秋无义战

刘秀复汉光武兴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西汉后期形势:
汉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根阅读材料,说说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饥馑仍臻[zhēn]。流散冗食,馁(něi饥饿)死于道,以百万数。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壹·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2.王莽篡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 莽
公元前45年-23年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
壹·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3.新朝灭亡:
王莽改制,每一条令下达后,必有苛刻的惩罚办法相随。而其条令多不便于民,犯令者多,于是全国上下,自公卿至百姓,陷于囹圄者不可胜数。
——李光霁《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
王莽改制失败
旱灾、蝗灾严重
将天下田改名‘王田’,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屡次改变币制,导致货币混乱。
加剧了社会动荡
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爆发
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后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壹·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4.东汉建立: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光武帝)称帝,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公元前202年
9年
23年
25年
西汉

东汉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
西汉统治已穷途末路!
王莽篡汉 建立新朝
西汉结束 王莽改制
刘秀称帝 定都洛阳
建立东汉 新朝灭亡
皇室档案: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后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
“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
人生理想:
“仕宦当做执金吾,
娶妻当得阴丽华”
壹·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5.光武帝的统治措施: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百姓心怀怨恨,百废待兴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面临的社会局面?
想一想:刘秀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巩固政权?
壹·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材料一: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释放奴婢
材料二: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
减轻农民的负担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放心回家。
减轻刑罚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以贪污罪处死贪赃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
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五:东汉政府将羌人、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内迁。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5.光武帝的统治措施:
壹·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6.光武中兴:
画面情境:市场上有正在交易的,招呼买卖的……反映出东汉时期商业的繁荣。
东汉集市画像砖
看图说史
东汉收获渔猎画像砖
画面情境:再现当时农、渔、猎等生产景象,反映当时安定社会环境中生产发展。
东汉庭院画像砖
画面情境: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反映东汉民间生活气息,百姓安居乐业,生活丰富多彩。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根据图片和课本知识,说一说光武帝施行措施后产生怎样的影响?
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壹·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6.光武中兴:
看图说史
东汉陶院落
既反映了当时豪强大族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的建筑特点,也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东汉南阳樊氏“ 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
——《水经注》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会对东汉王朝的统治造成什么影响?
壹·刘秀复汉光武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背景 措施 影响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政局稳定,初步发展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三十税一)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酷刑;提倡勤俭治国。 使西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政权不稳,百废待兴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使东汉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归纳两汉治世局
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和作用,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共同点: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都减轻了农民负担,轻徭薄赋;都维护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
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知识拓展
第十三课
外宦交替王朝衰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贰·外宦交替王朝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即位时平均年龄是9.5岁,平均寿命是24岁
外戚梁冀先后立过三个皇帝,一家中7人封侯,出了3个皇后、6个贵人、2个大将军、有3个驸马;其家产达30多亿,相当于国库一年租税的一半。汉质帝因说他是“跋扈将军”而被他毒死。
“跋扈将军”
皇帝幼年即位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贰·外宦交替王朝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太后掌权,重用外戚
皇帝长大,依赖宦官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贰·外宦交替王朝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顺帝去世后,梁冀拥立汉冲帝,联合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汉冲帝驾崩,拥立汉质帝。涉嫌毒杀汉质帝,另立汉桓帝刘志。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年。在他掌权期间,立三帝,毒一帝。
跋扈将军
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给东汉的统治带来了什么影响?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影响: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第十三课
黄巾起义促汉亡
——黄巾起义

叁·黄巾起义促汉亡——黄巾起义
原因
时间
人物
口号
特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结合教材和视频,找出相关信息:
叁·黄巾起义促汉亡——黄巾起义
原因:
时间:
领导者:
组织
特点
结果
影响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84年
张角
太平道
有组织、有准备
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叁·黄巾起义促汉亡——黄巾起义
知识拓展: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州牧割据
中国再一次进入逐鹿中原,群雄争霸的时代。
课堂小结
光武中兴
东汉的兴衰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东汉建立
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
影响
概况
动摇统治,走向衰亡
外戚专权
宦官专权
背景
朝政腐败,时局动荡,自然灾害频发
184年,张角领导,最后遭镇压,但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刑罚、合并郡县、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影响: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背景: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王莽施政加剧社会动荡
建立:公元25年,刘秀,
定都洛阳
随堂训练
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描写了西汉开国皇帝的豪情壮志。这个风云一时的王朝最后被谁夺取了政权( )              
A.项羽 B.王莽 C.陈胜 D.刘秀
2.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和光武帝这两个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汉建立 文景之治 B.西汉建立 大破匈奴
C.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D.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B
C
随堂训练
3.东汉黄巾起义爆发前的10多年,领袖张角就创立了太平道,在社会底层传教并收纳信徒数十万人。由此可见,与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相比较,黄巾起义的突出特点是
A. 主要为了反抗黑暗的统治
B. 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
C. 起义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 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