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0 09:4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章末过关检测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9月8日,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先生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据此完成1~2题。
1.试推断“吴伟仁星”位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比邻星系 D.河外星系
2.下列关于“吴伟仁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环绕太阳运动
B.它的体积与地球相似
C.它位于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
D.它四周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
如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的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4.为了取得最佳拍摄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
A.太阳辐射强度B.耀斑活动周期
C.大气层的厚度D.八颗行星位置
2022年10月19日至25日,新疆天文台观测到太阳耀斑。下图为太阳日面图和光伏发电图。据此完成5~7题。
5.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  )
A.日核B.色球层
C.日冕层D.光球层
6.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建设光伏发电站,其原因是(  )
A.新疆地处低纬,太阳辐射强
B.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
C.新疆海拔很高,空气稀薄
D.新疆多盆地,热量不易散失
7.若是在太阳耀斑爆发的年份,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东北上空出现美丽的极光
B.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增强
C.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全球各地降水均增多
读某示意图,回答8~9题。
8.若图中表示的是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层为日冕层,c层为光球层
B.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C.b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c层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
D.当b、c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
9.若图中表示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地壳,b为地核,c为地幔
B.a为地核,b为地壳,c为地幔
C.a为地幔,b为地壳,c为地核
D.a为地壳,b为地幔,c为地核
超深孔地质钻探是指为研究地壳深处和上地幔地质、矿藏等情况而进行的钻探工程,目前人类最深的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262m。超深钻孔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组成、矿产分布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各类孔底动力机、钻头、测井仪器、电缆等钻探工具要求很高。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了上图中的(  )
A.甲层底部B.乙层底部
C.甲层上部D.乙层上部
11.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  )
A.高温的岩浆
B.大量的石英矿物
C.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
D.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
下图是大陆漂移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地质年代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古近纪—第四纪—侏罗纪—三叠纪
B.侏罗纪—三叠纪—古近纪—第四纪
C.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第四纪
D.侏罗纪—第四纪—古近纪—三叠纪
13.图中①大陆形成现今的(  )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
C.南极洲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14.人类出现于(  )
A.侏罗纪B.第四纪
C.古近纪D.三叠纪
图中甲地为我国某省会城市,等值线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界面等深线(单位:km)。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示区域地壳厚度的总体特点是(  )
A.东厚西薄B.北厚南薄
C.西厚东薄D.南厚北薄
16.沿34°N等深线向东凸出,反映了该纬度附近(  )
A.有东西向山脉分布B.有南北向山脉分布
C.有东西向河流分布D.有南北向河流分布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7.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之一,也是人们准备太空移民的理想场所。根据地球和火星的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022年11月26日,美国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并传回首张照片。近几十年来人类已发射了数十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这些探测器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样品进行检验,获得了一系列有关火星的数据。
地球 火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 1.496 2.279
赤道半径/km 6378 3395
公转周期 1年 1.9年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 24时37分
质量(地球为1) 1 0.11
体积(地球为1) 1 0.15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23°26′ 23°59′
(1)火星在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是第________颗行星;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________(填“长”或“短”)。(4分)
(2)在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________(填“高”或“低”)。(6分)
(3)根据你对火星的了解,结合上表数据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亿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1)说出图中等值线a所代表的数值大小。描述我国北方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总体特点。(4分)
(2)简析图中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4分)
(3)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平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平面上升。
(1)简述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6分)
(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请回答: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4分)
20.某学校开展探究学习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学习材料一 地壳、地幔、地核主要特征的资料。
地壳: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体积仅占地球的1%,厚度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下层富含硅和镁。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底部约1000℃。密度约2.67g/cm3,底部约12000个标准大气压。
地幔:质量约占整个地球的66%,体积约占地球的83%。物质状态为固态结晶质。在上地幔上部大约60~250千米至400千米深度之间,物质组成与地壳相似,处于熔融状态,称为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可能发源地。地幔底部压力约1352000个标准大气压,温度1000℃~4000℃,密度约3.5~5.1g/cm3。
地核:占地球总体积的16%,总质量约占整个地球的31.5%。科学家认为外核的物质是处于高压(底部压力约3617000个标准大气压)和高温(4000℃~6000℃)状态的液体物质。内核的温度与太阳表面的温度差不多,极大的压力把铁原子和镍原子挤到一起,成为固态金属球(铁镍为主)。地核密度约9.98~12.5g/cm3。
(1)要比较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特征的差异,先要确定比较项目。结合学习材料一,确定你认为能体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的两个比较项目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你任选一个项目对三个圈层的特征进行概括对比。(4分)
学习材料二 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3)根据手绘“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有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6分)
地球各个圈层并不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说明生物圈与大气圈的联系。
(4)请仿照上述材料中的实例写法,再举一个实例说明上述观点。(2分)
章末过关检测(一) 宇宙中的地球
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吴伟仁星”属于小行星,位于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故选B。第2题,“吴伟仁星”是小行星,引力小,其四周没有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较八颗行星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类似行星并环绕太阳运动。故选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因恒星距离地球遥远,因此从地球上看银河系为一条形状不规则的银白色光带。故选C。第4题,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耀斑活动周期,B对。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层的厚度、八颗行星位置与极光现象出现无关,A、C、D错。
答案:3.C 4.B 
5~7.解析:第5题,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图中日面图呈圆盘状,为光球层,D正确;日核是观测不到的,A错误;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或借助特殊仪器才能观察到,且呈环状,B、C错误。第6题,建设光伏发电站最主要的条件是太阳辐射要强,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B正确;新疆地处中纬度,A错误;新疆的海拔并不高,C错误;光伏发电站与热量关系不大,D错误。第7题,太阳耀斑爆发的年份,当两极地区为极夜时,可以看到极光,我国东北不在极圈内,A错误;电离层受到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手机信号会减弱,B错误;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可以导致某些地方降水增多,并不是全球各地降水均增多,D错误。
答案:5.D 6.B 7.C 
8~9.解析:第8题,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A对;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B对;b层为色球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耀斑,c层为光球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C错;当光球层、色球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D对。故选C。第9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选D。
答案:8.C 9.D 
10~11.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探头的钻孔最深处达12262m,该深度依然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上部,据此结合图示选C。第11题,结合上题,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位于地壳中,石英矿物在地壳中广泛分布,故有可能看到大量的石英矿物。高温的岩浆位于地幔中,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存在于地核中,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存在于上地幔中。
答案:10.C 11.B 
12~14.解析: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质年代从先到后的顺序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据此可判断C正确,A、B、D错误。第13题,观察大陆漂移示意图可知,①大陆形成现今的非洲大陆。B正确,A、C、D错误。第14题,由地质年代从先到后的顺序可推断出,人类出现于新生代的第四纪。B正确,A、C、D错误。
答案:12.C 13.B 14.B 
15~16.解析:第15题,根据莫霍界面等深线的分布情况可判断,从西向东莫霍界面等深线数值越来越小,即由西向东莫霍界面的深度越来越浅,也就是地壳越来越薄,所以该区域地壳厚度为西厚东薄。故选C。第16题,34°N等深线向东凸出,即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说明该地的莫霍界面较南北两侧高,即存在东西走向的高地,正好印证了34°N附近有我国东西向山脉—秦岭。故选A。
答案:15.C 16.A 
17.解析:火星轨道与地球相邻,在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方面与地球有许多接近之处,成为目前人类重点研究对象。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生存的原因时,应从生命生存所需具备的条件入手。
答案:(1)4 长
(2)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低
(3)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以吸附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火星上也没有水。我们认为温度、大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而这三个方面,火星都不具备,故火星上没有生命生存。
18.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点数值为40。我国北方地区从东向西受气候和地势的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呈增多的趋势。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较Q地多。第(3)题,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再加上太阳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答案:(1)40。我国北方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东部少,西部多。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19.解析:第(1)题,大冰期:因气温下降,气候非常寒冷,物种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有些生物灭绝。间冰期:气温较高,适合生物生存与发展,物种特别丰富。第(2)题,在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史料记载、考古发掘、化石地层研究等方面获得气候变化依据。
答案:(1)大冰期时物种锐减。因为大冰期时气温下降,气候寒冷,许多生物因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而灭绝;间冰期时物种迅速增加。因为间冰期时气温上升,气候温暖,生物演化、进化和繁衍的速度加快。
(2)史料记载(或文献记载);考古发掘。
20.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对三个圈层主要特征的描述,可以提取出反映三个圈层差异的地理信息,如密度、温度、体积、压力、物质组成等。第(2)题,提取信息概括即可。第(3)题,读图分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第(4)题,材料实例反映了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联系,因此需要列举实例来体现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如流水的侵蚀作用影响岩石的形态,说明水圈与岩石圈的联系;植物蒸腾作用影响大气中的水分含量,说明生物圈与水圈的联系;河湖等水体的蒸发影响大气中的水分含量,说明水圈与大气圈的联系;风力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影响岩石圈的形态,说明大气圈和岩石圈的联系;风力能引起海水的运动,说明大气圈和水圈的联系等。
答案:(1)密度 温度 体积 压力 物质组成(任选两个即可)
(2)温度: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底部为1000℃;地幔的温度1000℃~4000℃;地核外核的温度4000℃~6000℃,内核的温度与太阳表面的温度差不多。密度:地壳密度约2.67g/cm3;地幔密度约3.5~5.1g/cm3;地核密度约9.98~12.5g/cm3。体积:地壳体积仅占地球的1%;地幔体积占地球的83%;地核占地球总体积的16%。
(3)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
(4)实例:流水的侵蚀作用影响岩石的形态,说明水圈与岩石圈的联系;植物蒸腾作用影响大气中的水分含量,说明生物圈与水圈的联系;河湖等水体的蒸发影响大气中的水分含量,说明水圈与大气圈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