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品读《巴黎圣母院》[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精美品读《巴黎圣母院》[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5-15 22: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的《颂歌与杂诗》,国王路易十八赐给他年金。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作者介绍 故事发生在15世纪中叶的巴黎,巴黎圣母院居住着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弗罗洛和他的养子敲钟的畸形人加西莫多。
“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爱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美丽动人,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弗罗洛也一下子对她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夜间派加西莫多劫持少女,恰巧被英俊的卫队长弗比斯救出,并抓住了加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打,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敲钟人加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爱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故事梗概可天真的爱斯梅拉达却被法比斯的花言巧语征服,喜欢上了这个已有未婚妻的男人。
满怀嫉妒的副主教趁他二人幽会之际刺伤了军官,爱斯梅拉达却因此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在临刑之际被暗中爱慕她的加西莫多救出,把她安顿在巴黎圣母院内避难,但弗罗洛唆使教会把她看做女巫,法院于是不顾圣母院享有圣地避难权,决定予以逮捕。巴黎下层社会的好汉们前来营救姑娘,却被敲钟人加西莫多误以为是官兵来抓爱斯梅拉达,拼命抵抗。国王路易十一调兵来攻打圣母院,在一场混战中,弗罗洛把少女劫持出圣母院,威逼她屈服,遭到拒绝,便把她交给官兵,自己蹲在圣母院钟楼顶上眼瞅着她被绞死。 加西莫多这时才知道副主教的所作所为,他义愤填膺,把抚养他成人的副主教弗罗洛推下了钟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墓地里面找到少女的尸体,也死在她身帝。一年之后,人们在乱葬岗里发现一男一女两具骷髅。那正是加西莫多和他心爱的吉卜赛姑娘!
《巴黎圣母院》是一首悲歌,是对丑恶世界的控诉,以美来反衬丑恶的黑暗。读后,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如此的无情悲剧,让人看了怎能不既气愤又怜惜?
从爱斯梅拉达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给伤害过自己的加西莫多送上水和怜悯,对待种种情感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却又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对于这一切,我们只能去谴责当时的社会,尤其像副主教那样冰冷、黑暗的人们。读书感悟 书中出现了两个鲜明的形象对比,一个是副主教,一个是加西莫多。他们同样爱上了一个善良的姑娘,同样地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副主教,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加西莫多,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却是毁灭自己。
加西莫多在本书中是一个极力“赞美”的角色,他营救爱丝梅拉达,更深的涵义是在向邪恶宣战,是在向权势挑战!在他朴实的认知里,绝对不能容忍欺骗和利诱,但是,把他抚养长大的主教大人却向无辜的爱丝梅拉达伸出邪恶之手,这对加西莫多是很大的 震动,他醒悟,他愤怒,他抗争!我们之所以喜爱外表丑陋的加西莫多,就是被他大无畏的精神折服,被他维护正义的凛然感动,在这一层面,爱情已经升华成一种英雄气概!
像加西莫多的这种爱才是值得欣赏、赞美的,不曾索取、不曾抱怨,却只懂得默默地付出与给予。可是,世人往往只看到外表的美与丑,所以加西莫多才会遭人厌恶,甚至憎恨——其实生得丑陋并不可悲,最重要的是心灵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