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30 10: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群 文 学 案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阅读速度和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是:每分钟阅读 600 字,课外阅读量 150 万字。
本单元主题词是“劳动之美”,《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课文属新闻类文本中的人物通讯,属实用文体,接近口语,通俗易懂。所以,我的教学设想是借学习这3篇课文的机会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学习目标】
1.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增强快速阅读的能力。
2.学会分析人物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把握
人物精神和作者感情。
【学习方法】
速读训练,绘制思维导图,课中任务驱动,小组探究,教师整合提升。
【学习内容】
1.梳理文章内容,找出典型事例,概括人物精神品质。
2.关键句阅读训练:每课找出 1-3 个描写句,体会细节对揭示人物精神品格的作用。
3.分析 3 篇文章的材料组织形式、结构特点,学习人物通讯的写作方式。【学习时间】
课时:总 3 课时,每篇 1 节。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学 案
【学习目标】
1.速读——了解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感受他的人生情怀。
2.分析——学习新闻通讯的语言特色及行文布局的特点。
3.品格养成——深入体会“劳动光荣、劳动崇高”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习重难点】
1.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2.关注身边或媒体中的普通劳动者,学会撰写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文章。一、文本阅读
1.速读训练,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速读”简介:速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精读以精细地获取文本的所有字面信息为基本目标,所以必须以字为单位逐字逐句读,甚至必须关注到标点符号。速读则以粗略地获取文本的基
1
本信息、概要信息为基本目标,所以,以词、短语为单位阅读,高级的速读以句子的主干(主谓宾)为单位,适当辅之以跳读和猜读。
本文共 5626 字,按高中生每分钟阅读 600 字的要求,约需 10 分钟。要求学生用 15 分钟读完全文,动笔标记与中心人物的实际、精神品格相关的主要信息要点,梳理文脉:通过典型事例展现袁隆平的如下精神品格:
①重视实践,实事求是。
②敢于质疑权威,大胆创新。
③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
④高度评价其杂交水稻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对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粮食问题有重大意义。
⑤对袁隆平的崇敬。
2.思维导图
二、文本探究
(1)哪几件典型事例分别体现了作为科学家的袁隆平的哪些品质?
①2001 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
②1960 年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 年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 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93 年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2)典型细节解析
“袁隆平眯起双眼……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挽起裤腿
走下稻田”
“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
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跨”“迈”“蹲”“翻”“挽”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2
“把讲义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写出了他观察心情之迫切。“屏气静神”“激动”写出了袁隆平有所发现的欣喜之情。
(3)第二部分中,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①通俗易懂。如:记录了袁隆平“泥腿子专家”的称号;“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②真实准确。文章用列举了大量的数字和具体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如:产量占 90%以上;增长 20%左右;1961 年 7 月的一天等。
③生动传神。如“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
④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如:激动得几乎要喊出来!
⑤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如: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三、典型写作技能: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表现效果的需要,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
采用倒叙手法,追述袁隆平科学实践过程:
(1960 年 7 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
四、资料链接
1.探背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 36 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2001 年 2 月 19 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常见写法: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通过人物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五、语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田埂 gěng 淤泥 yū 籼稻 xiān 分蘖 niè 贬斥 biǎn
稻菽 shū 一蔸 dōu 饥馑 jǐn 花蕊 ruǐ
3
2.辨析词语
(1)流传 留传
[辨词]“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选词]①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为 。
②这个秘方是祖上 下来的。
(2)从而 进而
[辨词]“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选词]①春秋末期,吴国为什么能击败齐楚, 称霸天下呢?
②历史上的宋襄公被后世严重误解, 背上千古骂名。
3.积累成语
(1)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2)在所不惜: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3)刻骨铭心: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4)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5)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六、检测练习
1.辨析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1)《诡拼车》将于近期火爆上演,这段令人屏(bǐng)息的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影片终

于要登陆荧屏(píng)了。

(2)只有打破用人唯亲的制度牢笼(lóng),唯贤是举,方能笼(lǒng)络人才,为我所用。
. .
(3)这两件瓷器模(mú)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ó)型做出来的。
. .
2.辨析语境,选用词语。
(1)他们把从__________室里研究培育出的品种,拿到__________田里分析种植,希望获得
成功。(试验/实验)实验 试验
(2)如同海洋深处__________着无数的宝藏一样,每一个小故事都__________着一个大大的
道理。(蕴藏/蕴含)蕴藏 蕴含
(3)谢谢你的_____相助,以后你若遇到困难,我将_____相助。(全力/鼎力)鼎力 全力
【解析】(1)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2)蕴藏:蓄积深藏未露,多指具体事物。蕴含:蕴藏,包含,多指抽象事物。(3)全力:全部力量或精力。鼎力:〈书〉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3.判断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物种生命的链条上,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给世界带来不可思议的后果(×)
(2)曹魏文化是安徽历史文化的重要章节,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挖掘传承其思想精华,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
(3)当时火势非常凶猛,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大火已经围困了整个房间,已经是到了事不宜迟,刻骨铭心的时候了。(×)
(4)这些怀着“工业救国”理想的地质学家们,被这里的储油远景所吸引,风餐露宿,在所不惜。(√)【解析】(1)不可思议:形容事物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不能用常理来想通。句中用来形容生物灭绝带来的后果,不合语境。(2)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不能修饰“责任”。(3)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内心活动,此处为词语误用,可改为“刻不容缓”。(4)在所不惜:表示处于某种情况,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4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学习目标】
1.速读——了解张秉贵、钟扬的优秀事迹,感受他的人生情怀。
2.分析——学习新闻通讯的语言特色及行文布局的特点。
3.品格养成——深入体会“劳动光荣、劳动崇高”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习重难点】
1.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2.关注身边或媒体中的普通劳动者,学会撰写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文章。一、速读训练,整体感知
1.阅读要求:《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共 3502 字,按高中生每分钟阅读 600 字的要求,约需 6 分钟。要求学生用 10 分钟读完全文;《探界者钟扬》共 5799 字,按高中生每分钟阅读 600 字的要求,约需 10 分钟。要求学生用 15 分钟读完全文。
动笔标记与人物事迹、精神品格相关的主要信息要点,梳理文脉,完成课文内容结构图:
2.课文思维导图:
5
二、从典型事例中概括、提炼人物的精神品格,积累作文素材
1.张秉贵
张秉贵:一团火,爱心之火,燃烧自己,温暖他人;一团火,匠心之火,技能精湛,铸就经
典;一团火,忠心之火,牢记使命,恪尽职守;一团火,星星之火,始于京华,光耀神州。新时
代需要“一团火”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成为一团火精神的传承者。
2.钟扬
钟杨: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
索自己的边界,一生都在探索不同的工作领域,探索生命的边界、挑战生命的极限。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探索着生命的更多可能性,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实现最大价值。
三、典型细节解析
1.找出最有感染力的句子,赏析人物通讯的典型细节:
6
2.概括两位劳动者具有的共同品质:
爱岗敬业,心怀天下,无私奉献,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爱国爱民。
3.学生通过课文与单元主题“劳动”联系的思考,弄清“为什么报道”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
得出以下结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说到底,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
四、课后作业
写作训练——劳动之美
张秉贵、钟扬入选“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
请为他们中的一位写一篇颁奖辞,不超过 200 字。
注意要素:事迹 + 价值 + 精神品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