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七律·长征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呢?
资料宝袋
长 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贵州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沁园春·雪》。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创作背景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学写生字,分类积累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崖
渡
索
律
结构:左右
组词:七律 纪律
部首:彳
律
笔画:九
lǜ
“聿”五个横笔都从竖中线左侧起笔
长竖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
易错提示:
横画要长哦!
结构:上下
组词:云崖 悬崖
部首:山
崖
笔画:十一
yá
两个“土” 上下排列,中间竖分开写
“山”要扁宽
易错提示:
两笔竖,不要写成一笔!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巧渡金沙江
部编版《七律·长征》精美课件1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偶句末字押韵
韵脚:an
七律·长征
七言律诗
颔联、颈联对仗
整首诗押韵
[xián]
[wán]
[hán]
[yán]
这首诗和以往的诗有什么不同?
全诗一共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这种诗叫“七言律诗”,其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部分。诗中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面对长征路上的重重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画出相关词语。
这句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
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扬抑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可以看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夸张(扬)
比喻(抑)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写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上承"千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崇山峻岭。“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形容山岭绵延不断,“磅礴"形容山气势高大壮观,“腾""走"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突出五岭气势的奔腾和红军行军的急速。
该联采用以动写静和反衬的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充分表现红军顽强、勇敢、豪迈、乐观的英雄气概。
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
气势雄伟
高大险峻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
诗句中“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的喜悦。
飞夺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意: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
十三根铁索让人心寒。
前赴后继牺牲的战士令人心寒。
波涛汹涌的河水让人心寒。
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让敌军心惊胆寒。
诗句中一个“寒”字让我们体会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战斗惨烈,惊险悲壮。
有人这么理解:“从‘暖’字可以推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这样理解对吗?为什么?
金沙水拍 云崖
远征难
不怕远征难
暖
大渡桥横 铁索
金沙江、大渡河这一“暖”一“寒”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这里是说云崖“暖”和铁索“寒”吗?
寒
作者用“暖”“寒”两种感受进行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从中我们更能感受到长征的“难”,也能体会到红军的英勇无畏。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在望,诗中又是怎样描述的?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队伍
承上启下
尾联
是对首联的回应。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岷山千里雪
远征难
不怕远征难
喜
岷山是长征的路程,翻过雪山,预示着长征的最后胜利。“更喜”二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这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轻松豪迈、气度不凡。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地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思想
结构图示
大
无
畏
的
革
命
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