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5 诫子书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走近作者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他的兄长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背景介绍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
书
文体知识
1、找名词
句中名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
例如.君子、穷庐
2、找虚词
语首发语词、句尾词、关联词
例如.(夫);(也);(则、以、与)
3、找修辞
对仗(近义词、反义词)
例如.广才、成学
主/(否定词)谓(/)宾
断句技巧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yǔ)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jiāng)复/何及!
课文朗读
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 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整体感知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介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以,用。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内心安宁,寡欲清静。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广才:增长才干。
成: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务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与:随同,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意志,意图志愿。
遂:副词,相当于“最终、终于”。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用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用。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居住的陋室。
复:又
何及:怎么来得及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重点解读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正面论述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从反面论证,突出淫慢、险躁的危害,强调“静”的作用,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二)事实论据:
立志:1.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宁静: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请分别找出原句)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证明论点
治学:
修身: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志、静-学-才
俭、静
诫子书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
论题 论证方法 提出号召
(事实、道理 诚恳告诫
比喻、对比)
论证角度
(正面、反面)
议论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