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及影响的完整把握;认识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的影响和失败的教训。
家国情怀:感受早期共产党人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觉醒意识和时代担当,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2022年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共一大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要侵略学生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自己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又是由哪个政党来领导的呢?这个政党是怎样建立的?
导入新课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不是开一次会议,也不是作一个决议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多种因素聚合、多项活动交融的渐进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大体上经历了4个年头,即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邵维正访谈录》
1921年
1919年
1920年
1922年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
建党的准备
建党的起点
建党的实现
建党的完善
0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思想基础:
国际: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国内:“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848《共产党宣言》
1918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1918
1918
1919
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中国大地上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第一人是谁?
发表文章
他被毛泽东视为“真正的老师”;
他是共产国际代表来华接洽的第一人;
他还是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1918年,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1918年,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 50多篇。《每周评论》成为五四运动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在红楼前的操场集合,从这里出发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反帝爱国运动的新篇章。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长沙的新民学会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图为部分会员合影。
天津的觉悟社
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共产党宣言》檄告工人阶级,促他们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不开人民本身。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帮助工人组织工会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
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2、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组织工会
工人补习学校
工人识字班
工人生活刊物
——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1.(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10课《女子的能力》、第28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16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直击中考
C
2.(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A
0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上海 陈独秀 1920年8月
北京 李大钊 1920年10月
武昌 董必武、陈潭秋 1920年夏
长沙 毛泽东、何淑衡 1920年冬
广州 陈公博、谭平山 1920年秋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1921年春
巴黎 周恩来
东京 周佛海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4、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指导
五四运动后,俄共远东民族事务处主任布尔特曼在天津会见李大钊,他们就中国革命问题相互交换了看法,对建立共产党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取得共识。
1920 年 4 月,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在北京会见李大钊,讨论了建党问题,双方均认为这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之后李大钊介绍其到上海会见陈独秀,为正在筹划中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了国际联系。随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阎《论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阶级基础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召开。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参会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李汉俊 李达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马林 尼科尔斯基
代表 出生年份 当时年龄 求学、从教经历
李 达 1890 31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李汉俊 1890 31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董必武 1886 35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陈潭秋 1896 25 师范生,从教
何叔衡 1876 45 清末秀才,师范生,从教
毛泽东 1893 28 师范生,从教
王尽美 1898 23 师范生
邓恩铭 1901 20 学生
张国焘 1897 24 北大学生会主席
刘仁静 1902 19 北大在校生
陈公博 1892 29 北大毕业,从教
周佛海 1897 24 旅日大学生
包惠僧 1894 27 北大旁听生,记者,从教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与会代表
会议内容
历史意义
1921年7月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全国有50多个党员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党的名称:
(2)党的奋斗目标:
(3)党的中心工作:
(4)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
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新
“新”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
④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①
⑤ 绝对平均主义
中体西用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②
⑥ “四有两无”理想社会
维护清王朝统治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③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
实践证明:他们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1922年7月
上海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中共二大的召开:
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无产阶级在目前的工作……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
——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我们面前的敌人很多, 国际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也是我们的敌人。”
——1922.5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1.(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维新变法的失败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直击中考
2.(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B.借鉴创新苏俄革命道路
C.意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D.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国情
D
3.(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中共二大( )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A
0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李大钊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了解工人群众生活
1.机构:
1922年1月—1923年2月
唐山
长辛店
上海
郑州
香港
汉口
安源
在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持续13个月中罢工达187次之多,参加罢工人数30万人以上,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2.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林祥谦英勇就义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河南郑州二七纪念馆
1923年2月4日,林祥谦下达罢工令,震撼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开始。2月7日,林祥谦与十几名工会领导人和工人代表被北洋军阀逮捕。北洋军阀以死威胁逼迫林祥谦下令复工,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林祥谦说:“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最终惨遭杀害,年仅31岁。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1925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教训: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单枪匹马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从“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中获得哪些启示?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1923年中共三大决议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
据中共六大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短短一年的时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多达31万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人。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身上什么样的精神呢?
【家国情怀】伟大的建党精神
100年前,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1.(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直击中考
A
2.(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 )
A.北京、江西南昌 B.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C.广州、江西井冈山 D.湖北武昌、河南郑州
B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中共
二大
概况
时间:1921年7月23日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
意义: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时间:1922-1923年
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