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30 15: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核心素养目标
历史解释: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通过观察图片《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和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家国情怀:感受北伐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团结合作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2022年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占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导入新课
“国民革命”指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
01、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背景
材料一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依靠地方军阀,相继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
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
在一起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共产国际
时间
1923年6月12日到20日
地点
广州
内容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来自全国各地及共产国际的代表近40人出席了中共三大。




工人
农民
小资
民族
资产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共合作形式
党内合作
2.中共三大召开
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
1924年1月
广州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①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国民党一大——合作标志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和满洲贵族统治
对外免除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人民性、群众性)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创建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立“黄埔军校”。
总理
校长
孙中山
蒋介石
党代表
廖仲恺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周恩来以他的理论水平和才干折服了全校师生,他的政治课最受学生欢迎。周恩来每次讲演口齿清晰,讲话条理性强,易于笔记和背诵,他上课不仅学生个个聚精会神,教官们也都肃然恭听。
——改编自《国共早期军事人才的摇篮——黄埔军校》
这是黄埔校徽,上面有校训“亲爱精诚”,“亲爱”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亲相爱”,本校的宗旨“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有“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有“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有“瑞穗”:代表陆军对北伐、抗战所建立之丰功伟绩,并示寓兵于农之意。又每禾七短合为双七, “七七”则含有抗战建国纪念暨发挥抗战建国之意。
“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军校成立典礼上的演说词
宗旨(目的):
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军人。
油画《1924·黄埔军校》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
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开设科目
第一期 1924.5-11 500 645 步兵
第二期 1924.8-1925.9 449 449 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宪兵
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步兵、骑兵
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
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
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交通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影响:
①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作了准备;
③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南京 中山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
1.(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会议有( )
A.中国共产党二大,中国国民党一大
B.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国国民党一大
C.中国共产党二大,中国国民党二大
D.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国国民党二大
直击中考
B
2.(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孙中山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提出三民主义B.领导武昌起义C.主张国共合作 D.创立黄埔军校
3.(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B
二.北伐胜利进军
誓师北伐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统一全国
吴佩孚(直系军阀)
孙传芳(直系军阀)
张作霖(奉系军阀)
北伐对象
吴佩孚:兵力约20万
孙传芳:兵力约20万
张作霖:兵力约35万
国民革命军:兵力约???
10万
北伐策略
再打“孙”
先攻“吴”
1927.1.迁都武汉
北伐战争进程
1926年10月
1926年7月
1926年11月
1926年12月
先头部队攻占长沙
占领武汉
占领南昌
收复福州
1927年2月
占领杭州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夺取上海政权,北伐军进入上海
占领南京
第四军独立团进入湖南
1926年5月
叶挺独立团
“铁军”
北伐主要战役:
贺胜桥战役
汀泗桥战役
武昌战役
叶挺,广东惠阳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侍卫营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作为北伐军的主力先锋,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
农民运动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在许多地方,工人运动已由罢工发展到武装斗争,直接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农民运动:湖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107万增至200万。
湖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3万增至20万。
工人运动: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影响: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为配合北伐军,中共湖北区委领导下的武汉工会发动各行业工人群起策应。铁路、轮船工人破坏和阻碍吴军交通。汉阳兵工厂工人于9月1日开始总罢工。
——杨天石等《中华民国史》
鞭炮毕剥之声联珠裂帛,各村人民与农会有迎于十里之外者,殊甚可感。农民协会组织尤为发达。将来革命成功,当以湖南为最有成绩。
——《蒋介石日记》
图一
武昌群众欢迎北伐军进城
图二
北伐战争进军路线图
图三
图四
北伐先锋纪念馆
①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③国共第一次合作
④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爆发了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给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带来了新希望。此时随北伐一起传遍全国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直击中考
2.(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武昌起义、秋收起 B.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3.(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C
C
03.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原因: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在蒋介石一手策划下,1927年4月12日,上海帮派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法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轮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4月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几万工人学生、市民上街游行。游行队伍在宝山路遭到蒋介石军队的血腥屠杀,死士105人,金伤者无数。随后,蒋介石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会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之内, 就有300多人遇难,50多人提质,500人失踪。
时间
1927年4月
政策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性质
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
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发布查禁工人集会的命令,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七一二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同年8月25日,武汉政府前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在国民党的残暴统治下,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者、民主人士被杀害。从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万多人被杀。至1931年,被杀害者达100万人以上。
—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上册)》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武汉
南京
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二次北伐战争
第二次北伐战争形势图
(1928.4~1928.12)
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革命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奉系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皇姑屯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死。
东北“易帜”
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于1928年12月29日发出东三省“易帜”通电,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1.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
Q1
国民党右派为什么叛变革命?
Q2
国民革命失败的含义是什么?
Q3
国民大革命
为什么会失败?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
1.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年轻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没有掌握军队的绝对指挥权,力量还比较弱小。
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
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教训:中共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1.(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扩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红军战略转移
D.七七事变爆发
直击中考
B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1926年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战场:湖南、湖北
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结果:北伐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叛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分共会议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4月 蒋介石 南京
东北易帜:张学良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