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十课
二、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童话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在低段和本单元 《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这种理趣结合的科学童话,学生不一定很清晰。所以,梳理牛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是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既能了解科学童话的知识,又能感受到童话的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佳关键词句,画一画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关注人物的对话和提示语,感受红头和青头的人物形象,读出相应的语气。然后通过讲故事,边讲边演,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为单元习作编写童话奠定基础。
四、教学思路:
本设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厘清课文脉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练说故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课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厘清课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去过哪些地方旅行那又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生:看到美丽景色,学习书本没有的知识~~~
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更丰富了知识。
这里有一只小蟋蟀也作了一次旅行,它的旅行地点可有点特殊,它是在哪儿旅行的呢?
生: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是会写字,书空,指导书写“旅”。
强调并标注读音,读作,不能丢掉两个小点,可以组词:旅行、旅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科学童话,齐读题目:10.~~
生: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探索新知
读过题目后,大家都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生: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怎么旅行?他都去了哪些地方?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的提的问题真有意思、价值、耐人寻味···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师:相信通过你们的自学,已经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老师把同学们圈画的生字新词放在了这里,这些生字词你会认吗?
找一位小老师领读,其他同学跟着一起读一读吧!
师:字音读的很准确。
让我们去掉读音,比一比谁读得更好!男生一起来读(响亮),女生读(清脆)。
谁知道细嚼慢咽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细细地嚼,慢慢地咽,通过拆分词语的方法,我们理解了细嚼慢咽就是慢慢地吃东西。大家一起来做一做细嚼慢咽的动作吧!那么,反义词是“狼吞虎咽”。吃饭时我们要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在认字表中还有三个多音字
谁来告诉老师它们都有哪些读音,分别可以组什么词?
生:读音+组词,骨、答、应
师:把这三个多音字送到句子里,准确读音
师:生字按照结构分类
生:依次将生字拼读,组词,结构。
师:那么来说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生:流,不能缺点,右下部分要写得宽一些,撇、竖、竖弯钩三笔间距相等,和三点水的提齐平
救 求捺变成点,右边是反文旁,为了字形结构更完美,反文的长撇要要穿插到“求”的下方,师范写
算,中间的目要写的而短扁,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将整个字稳稳托住,最后两笔丿丨不要忘记出头;师范写
管 竹字头下面是官,宝盖头写的宽一些,下面的笔顺是。。书空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写字书的田字格中书写一下这几个汉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下面让我们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提示完成填空,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 )和( )在草堆里( ),红头不小心被吃草的大黄牛卷到( ),接着又被牛吞进( )。最后,在( )的帮助下,( )终于从牛肚子里( )。
师:现在我们了解了故事的起因是:玩捉迷藏,经过是:红头历险,故事的结果是:红头得救。
师:看来红头的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很不一样,这真是一场~~~~~
生:惊心动魄、有惊无险、有趣、神奇的旅行。
师:那么红头怎么会去牛肚里旅行呢?请大家通过小组内读1-6自然段来解决问题。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他们的朗读中去感受红头和青头做游戏时心情。
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青头和红头做游戏时是非常快乐的。
那么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在7-19自然段中圈出红头位置变化的关键词,并试着完成下面的路线图。
( 牛嘴) ( ) ( ) ( ) ( 喷出来 )
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相机出示
生:红头先被牛卷进了(),再被吞进(),接着来到(),然后回到(),最后()。
师:分工明确,表述也流畅,用上了“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红头的旅行路线表达的特别有条理。让我们伸出大拇指,为他们点赞!
可是为什么红头能从牛的第二个胃又重新回到牛嘴里呢?
生1:13自然段 牛有四个胃,不会马上消化红头
牛有四个胃,而我们人类只有一个胃。
生2:15自然段,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细嚼慢咽……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真棒。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牛伯伯是怎么说的吧!
师:你还知道那些动物有反刍现象吗?
作者张之路爷爷可真厉害,把牛反刍这样复杂的科学知识和有趣的童话巧妙地通过红头旅行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像这样将科学知识融入童话中去写,这类童话就叫做“科学童话”。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这篇科学童话的主要内容,还一起画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知道了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旅行。
那么,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时,他是怎样的心情?
他的好朋友青头又是怎样的心情?
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备课中的备学生做的还是不够,以至于教学中学生的反映跟不上节奏。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反馈情况,评价语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