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
和氏璧 允诺 胆怯
鼓瑟 击缶 拒绝 上卿
《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资料袋:
自学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
“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这
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故事。
战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和氏璧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所以这个字是“玉”字旁。“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种玉制成的璧,因其珍奇且来历不凡,被公认为世间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用15座城为诱饵骗取它的原因。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王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慎重考虑、挺身而出、为国分忧、胸有成竹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瑟,汉族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唐代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古代文人士大夫都以抚琴鼓瑟为高雅之事。
“渑池会面”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生气极了,可见他是一个有血性、重义气的忠臣;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的行为,可见其勇敢无畏。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后果是________。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
秦王吃亏
赵国便宜
返回
廉颇忽然醒悟了, 来到相府门前……
于是,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思考:
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
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勇于改过,以国利益为重
公元前261年,秦军进攻赵国。廉颇率军在长平与强大的秦军对峙两年,赵孝成王后来听信谗言,用赵括代替廉颇,结果大败。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人。
公元前229年,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重金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施行反间计,结果赵王杀了李牧,撤了司马尚的官职。三个月后,王翦猛攻,灭了赵国。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完璧归赵”是“渑池之会”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负荆请罪”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
人物品质:
廉颇:勇于改过 直率勇敢 热爱祖国
蔺相如:勇敢机智 不畏强暴 的斗争精神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
思考:
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可以看
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廉
颇呢
1、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