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了解水圈的构成,知道陆地水和海洋水的区别,理解陆地水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明确陆地水体的类型、储量、分布、作用等基本情况,了解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河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关系为例,通过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河流年内各月径流量示意图,总结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特征,结合区域特征特征判断河流补给类型,学会初步归纳河流水情变化的因素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小。1987年,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大湖中仅排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
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
图4.1 1987年和2016年的咸海卫星影像对比
1987年
2016年
陆地水体
水圈的构成: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陆地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
地下水:潜水和承压水
陆地水体在水圈中的地位
第一个隔水层以上;从高处流向低处;补给来源为雨水和地表水;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补给来源为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潜水(重力水)
承压水(自流水)
陆地水体
潜水和承压水
1.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陆地水体
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藏岗不冰川
贝加尔湖(淡水湖、构造湖)
气候湿润的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发育
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
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
案例:贝加尔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资料:贝加尔湖是2500万年前地壳断陷形成的湖泊。现阶段,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和温泉,湖盆每年展宽约2厘米,目前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约700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目前仍在不断加深。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是长江年径流量的25倍。
调节湖区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清除污染物;调节安加拉河径流量
2.简述贝加尔湖的生态价值
1.概括贝加尔湖成为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淡水湖泊的原因。
湖盆不断展宽;水深(主要);入湖河流众多,水量大;纬度较高,蒸发量小。
思考:
(1)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2)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2.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陆地水体
①水域面积大,蒸发量大,水域周围降水增多;
②且水域周围土壤水分较多,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较高,蒸腾作用强,可以使周边地区降水增多,昼夜温差减小。
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3.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陆地水体
陆地水体水量虽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不仅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而且还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发电
生产用水
水产养殖
生态服务
生活用水
航运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
人工湖泊—水库调节径流
湖泊削丰补枯,调节径流
河流发源于山地的湖泊
长江与鄱阳湖、洞庭湖
三峡水库(人工湖)
长白山天池(火口湖)
案例: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资料: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大大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危胁。11月到翌年3月,是东南亚的旱季,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在旱季不会降得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1)指出图中主要的水体类型。
河流水、湖泊水、海洋水
(2)解释每年5月到10月,洞里萨湖面积、水量显著增加的原因。
案例: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3)绘制示意图,呈现11月到次年3月,洞里萨湖与湄公河之间的补给关系。
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雨水补给量大;湄公河、流域内其他河流中的水也大量补给洞里萨湖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河流与湖泊水
湖泊(水库)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
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示意图,完成(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水、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水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长江丰水期a变小,长江枯水期b变大
B.长江丰水期a变小,长江枯水期b变小
C.长江丰水期a变大,长江枯水期b变小
D.长江丰水期a变大,长江枯水期b变大
对点练
C
B
D
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流域大量兴建灌渠,扩大耕地面积,进入咸海的径流量快速减少,导致咸海急剧萎缩。
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河流与湖泊水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3.河流与地下水
河流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河流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
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
意义: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河流与地下水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均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分析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后,带来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后,河道变宽,水流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读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图,完成1~3题。
1.河口至陕县河段含沙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流量减少 B.河水湍急
C.流经黄土高原 D.支流少
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说法形容的是( )
A.a河段景观 B.b河段景观
C.c河段景观 D.d河段景观
C
D
3.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是( )
A.上游和中游的各一部分
B.中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
C.下游的一部分
D.上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
D
对点练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4.河流与冰川、积雪
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下图为温带地区两个区域的河流示意图,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
(3)判断图中的河流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并说明理由。
成果展示
综合练习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三个湖泊与河流补给关系的差异。
(2)指出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一般特点。
①湖泊补给河流;②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与河流的关系是相互补给;③湖泊接受河流的补给。
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图甲中AB段为地上河,地上河的水位始终比两岸的地下水位要高,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4)说明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以及该补给形式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
冰雪融水。西北地区。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最主要的类型)
河流的补给来源小结
多雨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单向补给)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单向补给)
河流的补给来源小结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河流的补给来源小结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高低的关系
普遍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高低的关系
普遍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流量补给类型,其中甲表示浅层地下水补给。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a表示深层地下水补给 B.b表示冰川融水补给
C.c表示雨水补给 D.d表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对该河流夏季流量变化影响较大的补给类型是( )
A.a B.b
C.c D.d
B
A
对点练
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资料:科罗拉多和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上游山区年均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此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和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图4.7示意胡佛大坝下游某断面流量的年际变化。
问题:
1. 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2. 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3. 比较胡夫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纪变化特征。
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科罗拉多河上游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以降雪为主),积雪量大,春末夏初气温升高,积雪融化补给河流;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河流主要依靠上游来水及地下水补给。
1. 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主要考虑补给水源及其变化特征。科罗拉多河上游主要依靠积雪融水补给,补给量与气温呈正相关。科罗拉多河上游秋冬春季降水多为降雪,冬季河流上游地区气温低,积雪融化少,夏季气温高,上游地区积雪迅速融化,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
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2. 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3. 比较胡夫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大坝的建设可以蓄积径流,削减洪峰,调节河流的径流量,使河流径流量趋于平稳。胡佛大坝建成前,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大,建成后,流量年际变化小。
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人类活动 对具体水文特征的影响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_____;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大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_____;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小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_____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_____径流,增加_____径流,河流水位变化平缓
修建水库 对径流有_____作用,使河流水位变化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增大
减小
地表
地下
调节
地表
小结: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本节小结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类型
相互关系
在水圈中的地位
影响
河流与湖泊
河流与冰川积雪
河流与地下水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水资源丰富,下图中所示河流入海径流量约占北冰洋入海径流总量的60%,对北冰洋沿岸地区的海水水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某科研团队调查发现:近年来,这些河流春季径流量明显增加而夏季径流量有所减少;夏季河流含沙量普遍大于春季。
课堂练习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判断上图中河流的汛期,并分析其原因。
春汛。原因: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消融,河水水位上升,形成春汛。
原因:气候变暖,季节性积雪融化时间提前,春汛提前,春汛量增大;季节性积雪对夏季河流补给作用减弱,夏季水量减少。
(2)推测调查结论中河流水量季节变化的原因。
原因:春季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随温度升高,积雪逐渐消融,因其地表仍有积雪覆盖,流水对地表侵蚀作用弱,春季河流含沙量小;夏季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缺少积雪覆盖作用,雨水侵蚀地表,产沙量大。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水资源丰富,下图中所示河流入海径流量约占北冰洋入海径流总量的60%,对北冰洋沿岸地区的海水水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某科研团队调查发现:近年来,这些河流春季径流量明显增加而夏季径流量有所减少;夏季河流含沙量普遍大于春季。
课堂练习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3)相较于春季,说明夏季河水含沙量大的原因。
谢 谢
2019
新课标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