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0 11: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前导入】世界土壤日
世界土壤日每年于12月5日举行,旨在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管理土壤资源。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何为土壤?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
01 土壤及其
物质组成
1、土壤的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2、土壤的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一、土壤的概念和组成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 ②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钾、磷、钙、镁等),供植物吸收。 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
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有机质 (腐殖质) ①多集中在表层。 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 最重要成分,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
空气 空气提供热量;水分供应养分和水分。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 不可缺少的成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水分
【知识导入】五色土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你知道如何判断土壤吗?
1、土壤颜色
二、土壤的形态
土壤类型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成因和特点
黑色土壤 东北地区 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土壤颜色较黑。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氧化铁含量高,土壤呈红色。
青色土壤 东部降水多且排水不畅或长期被淹地区 土壤中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土壤中盐碱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土壤常呈白色。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地区 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肥力低。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按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黏土三种类型。
通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弱。
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强。
通气、透水性差;保水、保肥性强。
质地疏松,易耕作
理想耕作土壤
质地粘重,不易耕作
二、土壤的形态
2、土壤质地
土壤 成分 性能 判断方法
砂土 以砂粒占优势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用食指和拇指搓捏时有砂砾的感觉,干时有沙沙声,湿时无可塑性。
黏土 以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搓捏时有细腻感,可见到光泽面,干时细土可进入指纹,湿时可塑性强。
壤土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除了砂土和黏土类的可以粗略归为壤土类。
02 土壤剖面
(1)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由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组成。
(2)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切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一、土壤剖面的概念
(1)、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2)、腐殖质层: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机质越多,土的颜色越黑)。
二、土壤剖面的构成
1、森林土壤剖面构成
(3)、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质地较松,酸性,肥力较低,颜色较浅。
(4)、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二、土壤剖面的构成
1、森林土壤剖面构成
(5)、成土母质层:疏松风化碎屑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被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
上为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下为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二、土壤剖面的构成
1、森林土壤剖面构成
【课堂练习】
B
B
小张同学在网上购买了海南某地的自然土壤剖面标本,部分标签不小心脱落,需重新贴上。下图为海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土壤剖面标本中标签缺失的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淀积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 D.④为腐殖质层
2.④层( ) A.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
B.主要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耕作土壤剖面
1、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2、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3、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2、耕作土壤剖面构成
课堂思考:土壤剖面可以反映什么?
1、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层发育程度低。
2、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二、土壤剖面的构成
03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在风化作用下,致密岩石破坏,养分释放与流失。
2、在低等生物、微生物改造作用下,有机质积累。
3、在高等生物改造作用下,养分元素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一、土壤的形成过程
生物
成土母质
时间
地形
人类活动
气候
二、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2)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
二、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成土母质
紫色土
四川盆地紫色土,形成原因:岩石是紫色的,风化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也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
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①植物:枯枝落叶、枯残根系,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来源,提高土壤肥力。
②动物:动物遗体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来源,提高土壤肥力;动物搅动、搬运土壤等,可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透气性。
③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促进腐殖质形成,形成土壤肥力 。
二、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2、生物
植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1、有机质含量的比较:草原>森林>荒漠
2、原因: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森林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荒漠植被少。
森林
草原
荒漠
【知识拓展】土壤有机质的比较
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水热状况决定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速度。
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剖面,取自东北松嫩平原。
热带季风气候:砖红壤剖面,取自广东雷州半岛。
60cm
100cm
湿热的地区的土壤形成快,土壤厚度大。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3、气候
1、有机质的收入:
(1)水热充足,植物生长茂盛,枯枝落叶多,生物残体多。
(2)地势低平处,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有机质的支出:
(1)微生物分解: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分解快,消耗多。
(2)植被消耗: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多。
(3)土壤侵蚀或淋溶:降水强度大,淋溶与侵蚀强度大,有机质流失多。
【知识拓展】土壤有机质的高低的分析
主要围绕为什么有机质含量少展开分析。
①积累问题:热带雨林,四季常绿,枯枝落叶较少,有机质来源少。
②消耗问题:生物繁茂,生长旺盛,有机质消耗大。
③流失问题:降水强度大,淋溶与侵蚀强度大,有机质淋溶流失多。
④分解问题:气温高,生物循环快,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案例分析——低纬地区植被丰富区土壤贫瘠问题。
砖红壤
二、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海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风力增大,影响土壤含水量和温度。
(2)坡向:阴/阳坡或迎风/背风坡,影响土壤温度、含水量,产生植被差异,进而影响土壤肥力。
(3)坡度:通过水流速度,影响物质迁移速度,进而影响土壤厚度和肥力。陡坡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平地土壤较为深厚肥沃 。
二、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4、地形
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光照、热量、水分(气候因素)、物质转换,进而间接影响土壤发育。
不同地形的土壤特点
地形 土壤特点
山谷 河流发育,多下渗,土层厚,多有机质,土壤肥沃。
山脊 坡度大,成土母质迁移快,土层薄。
迎风坡 多降水,含水量大;土层厚,土质黏重。
高海拔 太阳辐射强,低温,地下水位高,冻土广布。
山前冲积扇 泥沙淤积,土层深厚且肥沃,矿物等养分含量高。
平坦地形 土层深厚,气候、生物条件稳定,外力侵蚀速率慢。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在坚硬岩石形成的成土母质上,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形成土壤。
5、时间
人类活动
(2)不合理利用:土壤退化
(1)有利影响:合理利用,良性循环
性状
生产
问题:土壤侵蚀、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土壤污染。
举例: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6、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培育耕作土。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某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人类活动影响是双向的。
如:东北黑土的形成除气候因素以外,与耕作制度有关,东北一年一熟,农作物消耗土壤养分少,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农作物消耗土壤养分多。
1、红壤的改良
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针对红壤的不利条件,进行改造,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知识拓展】土壤的改良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产生原因:
地下水位上升
蒸发旺盛
盐分富集
大水漫灌
海水入侵
旱涝频繁
地势低洼
治理措施:
引淡淋盐
井排井灌
农业生物措施
2、盐碱地的改良
3、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
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适合农耕。但对黑土无节制地开发导致了土壤肥力的耗竭,此外雨水冲刷使土壤肥力流失,因此要可持续利用黑土,注意培肥。
措施 作用
秸秆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促进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发育
压绿肥 不仅能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矿质营养成分,而且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施用农家有机肥 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例协调,使土壤疏松,提高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
施用有益微生物 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改善土壤性状,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抗寒能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增加有机质,减少病虫害
合理轮作 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课堂练习】
A
C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温较南方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C.植被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
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4.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 A.地质 B.岩石
C.生物 D.成土母质
【课堂练习】
A
B
在我国古代,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体现了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我国东北黑土( )
A.腐殖质丰富 B.属砂土质地
C.土壤剖面结构不分层 D.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
6.改良我国南方红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 )
A.井排井灌 B.施农家肥
C.喷灌滴灌 D.开垦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