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语文园地五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锋、蜂”等9个生字;说说自己根据字形特点猜出汉字意思的方法。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学习重点: 说说自己根据字形特点猜出汉字意思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和“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重在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并识记9个生字;“字词句运用”中的第-题旨在引导学生根据字面猜测词语的意思,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书写提示”重在掌握左短右长和左长右短的字的写法;“日积月累”编排了古诗《江雪》,引导感悟这首诗的意境并能背诵;“我爱阅读”安排的是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1、孩子们,之前我们学习了很多形声字,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字吗? 2、这节课我们会学到形声字的小秘密,帮助我们更加熟悉这些形声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识字加油站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出示两组,学生自主观察,交流总结生字的特点。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出示带有提手旁和口字,学生自主交流,总结出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教师相机板书。 (捧 提 摸 捉 拍 抓 抱 吃 喝 呼 喊 唱 吵 嚷) (2)学生自主交流,总结出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3)出示书上第一组词语,请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字形的特点自己填一填,指名分享。 预设: ① 峰”的偏旁是“山”。和“山峰“有关,所以填写“山峰”。 ②“峰”是昆虫的一种,因此是虫字旁,我确定“蜜蜂”中的“蜂”填在第二个词语中。 ③“锋“字是金字旁,说明和金属有关,“刀锋”就是刀最锋利的地方。 第二步:互学要求 出示第二、三组词语。让学生把字和词语的意思联系起来思考,观察后填写词语。小组合作学习,在学过的生字中,找出有相同部件的生字,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分的。 “开幕”的“幕”为什么选巾字底的“幕” 预设:“幕”是起到遮盖、阻隔的作用,使外部看不见内部的大布。 “爱慕”的“慕”下面部件是什么意思 预设:“慕”下面部件为“心”字的变形,“慕”有敬仰、依恋的意思。 “抄”与“炒”如何区分 预设:“抄”与“手”有关,强调手上的动作;“炒”的偏旁为“火”,多指把东西放在锅里搅拌弄熟。 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带有“夆”的汉字大多读feng,带有“莫”的汉字有些读mu,带有“少”的汉字,韵母往往是ao。 第三步:展学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促进学生积累。组长主持,安排组员按照4号、3号、2号、1号的顺序进行发言;按照PPT上的“展学小助手”进行展学准备;小组合作讨论时间为6分钟。老师总结评价展学小组。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回顾——发现——运用——总结——积累”的过程,在主动建构中进一步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并会选择应用。 主问题1预设答案 有个别生字部分学生可能不认识,不理解其意思,需要提前预习。
第二学程:“字词句运用”的教学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积累运用和“言语”相关的成语。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出示书中的8个成语,让学生读一读,找到8个成语的共同特点。 第二步:互学要求 (1)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来猜一猜每个成语的意思,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容易理解的的成语和大家一起交流。记一记,完成互动小游戏,一分钟小挑战:比比,看看谁一分钟内记住的成语最多。 (2)仿照例句。把句子说具体。出示书中例句,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学生汇报:句中一些词语前都加上了具有修饰作用的形容词,如“细长的”说明葫芦藤的形状,“雪白的”说明小花的颜色。 (3)引导学生尝试填空:请同学们思考后面带空格的句子可以怎样填,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让“发现”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在发现中寻找表达的特点,在比较中感受词语使用的妙处,在识记中内化,在运用中提高。 主问题2预设答案 需要学生多观察多发现,老师要及时的引导。
三、教学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形声字的偏旁推断其意思,积累了成语,知道了它们的意思并能准确地运用,学习了通过修饰词把句子写得更加完整生动,真了不起!语文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希望同学们多回顾、多运用。
语文园地五 (1)形声字 偏旁表义 (2)……的…… 修饰词(形容词)
课题: 语文园地五2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子格中练习书写。
2.朗读和背诵古诗《江雪》。
学习重点: 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子格中练习书写。
学习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江雪》。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围绕本单元“学会思维”这个主题,在《语文园地五》“字词句的运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猜词语的意思,整合到《我要的是葫芦》,在理解“自言自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猜“不言不语、三言两语”等词语的意思,一则是强化提示语指导朗读之功效,二则拓展语言积累。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说学写生字,一看结构二看大小三看关键笔画。这就是老师常说的书写提示。除了这些,还有些书写提示也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学习学习。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书写提示”的教学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分两组出示4个要求写的字,这是两组左右结构的字,将左右部件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观 呼 第二组:忙 如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课件动态出现辅助线,引导学生观察,预设:两组汉字结构位置不同,第一组左边短,右边长:第二组左边长,右边短。 第二步:互学要求 (1)第一组“观"和“呼””的写字指导。 ①教师边指导边范写“观”,学生观察,识记书写要领:“观"属于“左边短,右边长”的字。“又”在左边,写得窄小些,位置略往上靠。右部“见”要写得宽大些,它的撇要穿插到左边“又”的点下面。 ②学生练习书写“观”,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巡视,示范纠正。 ③自主迁移练书“呼”。提示“呼”右边“乎”的横要与左边“口”的横相连。 (2)第二组“忙”和“如”的写字指导。 ①教师指导学生与上一组字进行对比,并请一名同学尝试着到黑板上示范书写。其他同学观察后给予评价。 重点关注:“忙”右边的“亡”的横需穿插到左边竖心旁点的下面;“如”右边“口”的横折要与左边女字旁的提相连。 ②学生自主练写两个字。先措红,后练写。 ③同桌间互相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画“★”。 ④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大家集体评议,强化巩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及变化。 第三步:展学要求 同桌间互相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画“★”。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大家集体评议,强化巩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及变化。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所以将对字观察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在独立书写4个字后独立寻找左右结构的汉字,并运用习得的方法练习书写,做到“会一个,通一类”,提高学生书写左右结构字的水平。 主问题1预设答案 “忙”右边的“亡”的横需穿插到左边竖心旁点的下面,容易出错。
第二学程:“日积月累”的教学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熟读古诗,读出节奏,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背诵。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同桌互相检验读音是否准确。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倾听节奏与停顿,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第二步:互学要求 学生多次反复诵读,想象古诗画面。引导想象:说说从这首古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在书上圈一圈。能试着把这些景物连起来说说吗 预设: ①景物: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寒江、雪。 ②远处是覆盖着白雪的群山,没有一只鸟飞过,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在行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只有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坐在舟上钓鱼。 学生借助关键词语.试着背诵古诗。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有梯度的朗读练习,让学生体会诗的的律,将对诗的理解融入朗读,以读促悟。找景物,入情境,感悟诗的画面。 主问题2预设答案 学生读诗歌的韵律感不强,在朗读过程中要强调。
第三学程:结合实际,感悟寓意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读《刻舟求剑》的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自主阅读《刻舟求剑》,读准字音,读通君子。全班朗读,师生相机纠正字的读音。 第二步:互学要求 (1)学生小组交流,分享阅读中的问题和感受。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讨论达成理解,领会寓意。 预设: ①船在动,但是剑在江里没有动。这个人用这样的方法是找不到剑的。 ②这个人办事太刻板,不知道按照事物的变化而采取恰当的方法。 ③凡事要学会变通,否则很难成功。 (2)学生进一步思考:生活中有类似的人或事吗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单元课文的比较梳理,发现本单元三篇文章借故事说明道理的写法,帮助学生养成关联思考的意识,为下面的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主问题3预设答案 对文中道理的阐述比较苦难,需要教师引导。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学会变通,否则很难成功。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一看结构,二看大小, 《江雪》 三看关键笔画 江边的雪景 《刻舟求剑》 ——人要学会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