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30 14: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坐井观天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9个我会认的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5个生字,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端正,理解“无边无际”词语的意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前两次对话。
3.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学习重点: 分角色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学习难点: 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遵循文本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识字学词、理解内容、练习表达融人到趣味盎然的语境中。识字教学从认知的规律出发,通过随文学习、比较辨别等方式让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掌握识字的方法。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位是青蛙(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另一位是小鸟(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小鸟在天上,青蛙在地上,这两个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课文去看看吧。 2、揭示课题:12 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拿出小手书空,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坐井观天》,随文识“井”“观”字(师范写)。 (2)指名读课题,注意后鼻音。 (3)提问:“观天”就是“看天”的意思,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空)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朗读全文,思考“谁坐在井里看天空?”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标上自然段序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圈画下来。” 第二步:互学要求 同桌互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互相说一说检查自己勾的对不对。 第三步:展学要求 开小火车,出示“会认的字”检测自读情况。指名抽问,“谁坐在井里看天空?”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明确了阅读目标,锻炼了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主问题1预设答案 朗读过程中部分学生有个别生字不认识,在概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待加强。
第二学程:理解内容,学习第一次对话 学习任务 主问题2.再读课文,学习第一次对话,感受天之大。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数一数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用“——”划出青蛙说的话,用“~~”划出小鸟说的话。 第二步:互学要求 与同桌一问一答,理解对话,从“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去想象小鸟飞过了什么地方(小鸟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出示飞过的地域图片,感受天之大。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结合图片,通过说句子的语言运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天无边无际”的意思,又练习了表达。 主问题2预设答案 学生未按照要求进行勾画,或找不全对话;语言表达不完整。
第三学程:拓展思维,学习第二次对话 学习任务 主问题3.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情争论?感受青蛙认为的天的大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自读第二次对话,找出青蛙对小鸟的话表示怀疑、可笑,没有人比它更了解天的句子,用 “——”划出,找出小鸟对“天”观点的句子,用“~~”划出。 第二步:互学要求 小组讨论,说一说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认识,组内试着读一读,读出感情。 第三步:展学要求 分角色朗读,加上表情、动作表演对话,注意抓住感叹号与省略号,读出适当的语气。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对比区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让识字伴随着快乐的体验,交织语言的熏染,刺激着心智的发展。 主问题3预设答案 学生的观点可能会基于书本比较的统一,缺乏自己的思考。
第四学程:写字教学 学习任务 主问题4. 观察生字结构,学会写“井、观、沿、渴、喝”。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比较学习“渴”和“喝”。请你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字,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迁移学习,观察“井、观、沿”生字结构。 第二步:互学要求 交流讨论,说一说关键笔画位置和书写要点。在老师讲解后,同桌互相帮助,一人描红并练写一个,同桌互评。 第三步:展学要求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书写的汉字,由该学生讲字,同学点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老师示范,学生互助,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汉字的结构以及书写规则。 同时学生讲字,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主问题4预设答案 学生对“渴、喝”两字的区分容易混淆;“沿”字第五笔易错。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既了解了“坐井观天”的意思,又学习了“井、观、沿、渴、喝”这几个生字,但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并没有停止,她们还会说些什么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天到底有多大 可笑、自以为是、目光短浅
课题: 坐井观天2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会写“答、话、际”3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学习重点:分角色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朗读指导重在创设语境,从角色的体验出发,通过对人物的理解、对标点的解读读好每次对话,学习人情人境的朗读,在有梯度的朗读中读懂内容,悟出道理;写字教学注重从字形的结构出发,发现写字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获得写字经验,能够举一反三。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两位朋友因为什么事情而争论?(学生回答)它们的争论并没有停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第三次对话。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道理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读第三次对话,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自读第三次对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第二步:互学要求 小组交流讨论,想象假如自己就是那只青蛙,会怎么做,怎么读;想象假如自己就是那只小鸟会怎么做,怎么读。 第三步:展学要求 指名同学起来读一读,要求无错字,句子读通顺,读得有感情。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主问题1预设答案 有感情的朗读是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去想象
第二学程:创编对话,拓展思维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假如你是那只青蛙,你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发挥想象,自主思考,跳出井口后会做些什么。 第二步:互学要求 同桌合作完成第四次对话:“青蛙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青蛙对小鸟说:“……”小鸟回答说:“……”。 第三步:展学要求 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此环节延续文本的情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问题2预设答案 学生合作的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容易偷懒,要注意引导。
第三学程:联系实际,尝试运用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不一样?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对比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不同,探究原因。(生活环境,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 第二步:互学要求 合作交流: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吗? a.青蛙之所以目光狭小,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看事物要全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看待事物时不能只看到一面,就认为自己是对的,要多看、多听、多思考。 c.要学会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学习寓言故事的目标是学会运用,此环节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主问题3预设答案 学生表述不清晰,对原因的叙述上有困难,需要引导。
第四学程:写字教学 学习任务 主问题4. 观察生字结构,学会写“话、际、答”。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观察“话、际、答”三个生字结构,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第二步:互学要求 交流讨论,说一说关键笔画位置和书写要点。在老师讲解后,同桌互相帮助,一人描红并练写一个,同桌互评。 第三步:展学要求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书写的汉字,由该学生讲字,同学点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老师示范,学生互助,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汉字的结构以及书写规则。 同时学生讲字,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主问题4预设答案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青蛙之所以目光狭小,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看事物要全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学会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坐井观天”既是成语也是寓言,和“井底之蛙”意思相近,同学们可以读一读“井底之蛙”的故事,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全面认识事物 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