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30 15: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习种子为梦想不断努力的精神。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目标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它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
二、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借助拼音随文识字,读准每一个生字。
(2)小组合作,集中识记本课生字。组长逐一检查。
(3)集体汇报交流:你们是怎么识记生字的?
2.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好生字,读准字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指名说)(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努力生长成大树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更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理想只有靠不断地努力和不懈追求,才可能实现的道理。)
师:那么,这位主人翁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提示:根据画出的关于“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并进行归纳。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在一次次的变化中,为什么会说“那一定会很好”呢?每一次愿望实现后,心情怎样?
提示:(1)第一次还是种子的时候,向往外面的空气,觉得出来了一定会很好。
(2)第二次是高大的树,希望自己做一棵会跑的树。成为手推车后,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觉得真舒服。
(3)第三次是手推车变老了,跑起来费力了,希望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
(4)第四次是作为椅子,已经老了,吱呀摇晃了,觉得躺下来会很好。
4.你喜欢文中的这棵树吗?为什么?你身边有大树这样的人吗?
5.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提示:一棵树的一生,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不断追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私地、默默地奉献着。
6.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棵树的乐观与追求。
三、归纳讨论,明白道理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了从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变化历程,你觉得这粒种子不断地追求“很好”的过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蕴含的道理。
3.教师点拨:那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过程,在每一段经历中它都是不断努力、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4.生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板书】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
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改变精读教学环环紧扣的线性推进,采用大刀阔斧的板块式推进,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粗略地、非精细地读,但在粗略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有所发展。
我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