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31 05: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选择题
1.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2.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
5.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6.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连续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国难记》写的就是上述庚子年发生的事。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里说的“庚子国难”具体是指(   )
A.旅顺大屠杀 B.八国联军侵华
C.谭嗣同就义 D.台湾被割占
7.“为了满足军士的贪婪,各国将领允许士兵在北京城无所顾忌地烧杀抢掠三日。古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躏和摧残。地安门至西安门的房屋被焚毁殆尽,前门至东四牌楼也是满目荒凉……”材料描述的是(   )
A.八国联军的暴行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美日军队的暴行 D.日军旅顺大屠杀
8.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侵略者
9.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慈禧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 )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12.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时任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也有类似看法。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
A.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C.列强已经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D.列强需要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下列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世界的漩涡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14.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火烧圆明园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16.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它”指的是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黄海大战
18.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1842 1895 1901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
A.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
20.《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 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某校八年级(5)班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一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19世纪中期)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 面对这一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 请用史实说明筹划海防的效果。
(19世纪90年代)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 ……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是什么 光绪帝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努力
(20世纪初)
材料三 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庚子年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以拳匪之乱为借口发动了哪一战争 为什么“庚子拳匪之乱”以后,人民对朝廷的态度产生变化 “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后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从此进入了什么时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材料四 
(4)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哪一战役 图四中的签字仪式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图二、图三与图四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5)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外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1904年,报人林白水讽刺慈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材料二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材料一中“何日再幸圆明园”“六十失台海”分别影射哪一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赔款白银4.5亿两”和“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3)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 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1)材料中“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主要指的是沙俄在哪次侵略战争前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形成对我国的三面包围之 势?沙俄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
(2)“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通过该条约英国割占了中国的哪块领土?
(3)“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使清朝哪位皇帝“不甘做亡国之君”,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始变法?
(4)“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日本通过哪次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台湾”的?此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提出了什么政策来争夺在华利益?
(6)“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是在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的局面?
(7)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答案
1-5BBDBC 6-10BACDD 11-15CCDDB 16-20DCBAA
21.(1)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创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新式海军;建立了海军衙门。(任答1点)
观点1:对外来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史实: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抗击日军侵略等。
观点2:不能抵御外来侵略。史实: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任选一个观点作答)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割地赔款。
实行戊戌变法。
(3)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4)1931年。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实现民族独立。
22、(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白银4.5亿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晚期);帝国主义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23. (1)第二次鸦片战争;150多万平方千米。(2)《南京条约》;香港岛。
(3)光绪帝。(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5)“门户开放“政策。(6)《辛丑条约》(7)社会制度落后,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家综合实力弱。(任何一点,意思相近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