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1.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个任务根据要求写作。
儒家著作中,“学”有着特定内涵:一般侧重指“学习做人、做事”。从生活中发现榜样并向其学习,是普通人修身以成为君子的重要途径,因此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并特别强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劝学》中也认为人不应该停止学习,并强调它对于“行之过”的修正作用,正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任务1:你身边是否曾有过值得你学习的榜样?请选择一人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写人要有典型事例,有细节描写。
任务2: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结合高中生成长实际,以“学习与修身”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与同学们共勉。
要求:选好任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作文。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上面几则有关反省的经典言论,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一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往今来,无论是精神、道德层面,还是做人、做事层面,榜样总能给人鼓励、引领和鞭策;心中有榜样,人生不会迷路。
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可是,眼下也有一些年轻人对榜样有着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榜样”是神话了的虚拟现实,是幻影。有人说,“榜样”身上也有缺点,并不完美,自然不足为训。也有人说,“我就是我”“我就做我”“我就做好我”……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面向全体同学发表演讲,谈谈你对“榜样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取得“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面对人们羡慕的目光和“天才”的标签,她坦然地说:“我不是天才,只是比别人更努力。”她永远是第一个抵达练习场,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练习场的人;她是一个即便是白天拍了8至10个小时的时尚杂志,晚上还要去健身房坚持训练的人;她是一个每周都要坚持跑一个“半马”的人。而这些都没有谁要求过她,是她自己设定的目标。她很清楚,要在体育竞技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仅凭自己的天赋还远远不够,必须坚持进行刻苦训练,才能让自己的技艺更上一层楼,才能在激烈的赛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当她学习的时候,她会心无旁骛地学习,不会受到身边的一些事情影响。
——摘编自媒体对谷爱凌的采访
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开始。
——沈从文
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
——曾国藩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习近平考察河南时的讲话
以上材料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学习榜样的力量
人海茫茫,我们总会遇见一些人,虽普通,却如璀璨星光,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榜样。就像鲁迅遇见阿长,那本刻印的粗拙的《山海经》开启了这位大文学家的阅读之门;就像我遇见素未谋面的核酸检测者,让我明白了风险与付出的含义。
从来没有想到灾难距离我们如此之近。突然一声令下,热闹的街头巷尾变得冷静萧条。我们就毫无准备的被隔离了。随着隔离的还有无边的盎然春色和纯美的清新空气。我所能做的就是每天隔着窗子眺望夜空的皓月,远处的春山,近在咫尺的繁花以及偶尔飘过窗前的流云。
之后便是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从白天到半夜,从晚间到凌晨,成了我们居家生活的必备环节。
依然又是凌晨一点半。我们进行第十二次检测。
当我第十二次站在她们面前,依然还是看不清她的脸。但是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她眼神中那荡漾着的无限的暖。
看着她从容地从身旁的容器中用右手压出一股消毒凝胶,左手掌赶紧接住;戴着隔离手套的两手反复对搓了几遍,又把两手相对交叉搓揉。确信双手的每一个地方都清洗到了;才从前面的桌子上取了一根单独包装的棉棒,熟练撕开一个小口,取出。我赶紧把口罩往上推起,头尽量向后仰成45度,张开嘴巴。
我能感受到棉棒在我的咽喉附近上下左右地刮拭了几圈,便迅速取出。她轻轻地将棉棒的前端,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一段,放入一个小小的敞着的密封瓶里。再娴熟地利用瓶口上下一折,取样的一端便在瓶口部位折断,自然落入十人组的采集样品的密封瓶里。
她纤细的手指在手套的包裹下更显娇柔。所以我认定她一定是一位女士。尽管她宽大的防护服外又套上了一件蓝色的隔离衣,令她的身材瞬间膨胀了。可我依然可以看到那厚重衣服下瘦削的身体。
她的整个面部,被口罩严严实实地遮住,头上是防护面罩。透过护目镜上的一层密密的水珠,我看到她坚毅的眼睛。她的眼睛像星辰大海,在夜幕里熠熠生辉;她的眼睛像一味良药,安慰着恐惧不安的心灵;她的眼睛更像是一盏明灯,为迷失的人们驱逐黑暗。
尽管已是初春,可夜间依然寒气逼人,我穿着棉衣都能感觉到料峭寒意。她在这儿站了有很长时间了吧?从小区广播去核酸检测,一栋楼一栋楼的业主去排队检测,我们六十多栋楼,算算也有三四个小时了。
她,是谁?我在打量着她的同时,开始猜测她的身份。是女儿,是昨天父母膝下还在撒娇的女儿;还是妈妈,是家中儿女的最最依赖的妈妈;还是妻子,还是有着花前月下儿女情长的谁的妻……她是普通的平凡人,也是不计回报的守护者,是用生命捍卫生命的平凡英雄。
她成了我的榜样,给予我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一往无前,给予我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关怀众生!我的榜样,向你致敬。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学”为核心,首先讲述了“学”在中华经典儒家著作中的特定内涵,“学”不仅仅在于学习知识文化,还在于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行事端正。在此基础上,材料进一步指出了“学”的途径,即发现生活中的榜样并向其学习。此后,孔子的两句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说明,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也说明对于榜样的选择并没有财富、地位等严格的要求。只要他们在技能或精神上有长处,就都值得学习。而荀子的话,在指出榜样作用之外,还进一步提出了对照榜样以自省的重要意义,要根据他人的“善”来修正自己的不善或过错。
对此,试题围绕学习与榜样给出了两个写作任务。针对第一个写作任务,考生应当先从身边的榜样选材,选择现实中自己看得到的榜样,记叙他们的故事,表达对“榜样”的思考。应当把人物所做的事写足,可以适当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体现其高尚的品质;另外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出自己在榜样影响下有了哪些新认识,或者转变了什么态度等。文章能体现作者对“榜样”的正确理解,思想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即可。
针对第二个写作任务,首先可以指出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同时对向谁学习,学习什么等做出论述。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向榜样学习为人处世之外,还可说,更可贵的是,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以他人的短处作为自己的镜子。追求善美,是一个人发掘内心道德主体性的表现,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善于从他人的不善之处,反躬自省,从而改掉自己的缺点,更是一条上佳的“修身”之道。
立意:
1.精神为榜样,实践出榜样。
2.以榜样为标杆,树奉献之志向。
3.学习,照亮我的修身之路。
4.从善者学,以不善者自省。
2.例文:
学会反省,走向成功
“人,一撇,一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句话是一位哲人说的。的确,因为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人无完人,人就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才能进步,才会随时代一起创新,一起进步。为了不断完善自己,人们就需要学会自我反省。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告诉我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反省,即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学会反省,就是人做出一件事实作出自我检查。
古人云:“知人者昏,自知者明。”的确,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试想,如果一个人自己不能了解自己,目空一切,心胸狭窄,心比天高。又怎么会虚心进取?就更不用说成功了。
古人邹忌自知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但却从中得出客人有求于他,他的妻子爱他,他的小妾害怕他,都是因为有求于他,这说明他是一个注重自省自知的智者。
先哲说:“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的认识自己。”许多教育家认为,一个人的反思意识应从小培养,因为让学生学会反思,可以使学生调节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自学性。
传说中,上帝为人们挂上两个袋子,一前一后地挂着,前面的袋子装着别人的缺点,而后面的袋子则装着自己的缺点,所以人们做错事就习惯去别人身上挑毛病,很少怀疑自己。
就像小时候,每当我们不小心跌倒了,第一个念头就是看看什么东西绊了脚,我们总是怪别人乱放东西,实在找不到还可以怪路不平很稳,虽然这么做没有减轻疼痛,却找到一丝安慰,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责任。
其实,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我们要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反省自己的言行。所以,当我们遇挫折时,我们只能埋怨自己没有做得最好,而不应该怨天尤人。古语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总之,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反省自己,善于反省增加,进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才能臻于至善至美。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应该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不断地超越自己、完善自己。试想,一个老师每天反省自己教学中成败,积累点滴启思,主动学习同行的优点,最后做到取长补短,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和整个教育事业都是无不裨益的;一个科学家,致力于科研,从失败中反省,找问题,找原因,并积极与其他国家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相互交流、碰撞,对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振兴也是非常有益。总之,每个人都学会反思,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三则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作文。与以往的名句串似的材料作文有点区别的是,不需要在三则材料中筛选、组合,只需要选择其中一则来写深、写透即可。第一句,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如果遇到不贤能的,就要自我反思,不断砥砺前行,向上、向好。第二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核心是为人处世要忠实、诚信,不欺罔。第三句,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主要讲不断地反省,突破自己的困惑、瓶颈,从而取得更大的发展。具体写作的过程就是要阐述清楚自己对材料意思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达到以理服人。
立意角度:
1.择善而从,见贤思齐。
2.学会反省,走向成功。
3.忠实、诚信是时代呼唤的美德。
4.正确地自我认知,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我。
结构层次:
例文《学会反省,走向成功》,是一篇议论文,有理有据,分析透彻,真正做到了以理服人。开篇引用俗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我们不完美,就应该不断追求完美。那么怎样做到更加完美呢?作者很自然地提到《论语》中的观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简单地说来,追求完美、趋近完美的方式就是向贤能的人学习,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作者举了邹忌比美照镜的故事,也从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说理,比如人走路跌倒了,就应该哪里跌倒,找出原因,从而真正做到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最后,联系实际,指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善于学习、积极反思,这个社会就会进步,国家就会越发兴旺。总之,全文说理充分,引用说理和举例说明等都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素材积累:
1.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
2. 当然,在感受中国力量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清醒地认识,拒绝盲目自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发展新态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亟待提高,某些不合理的科技体制机制仍然制约着创新活力的释放,许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仍然需要增强……补足短板,敢碰重大科技命题,才能让中国力量更大更强。
3.“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而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实现自我净化和提高的有力武器。
4.“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高度。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3.例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徐本禹是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卷美丽的教育图画;刘翔是一个榜样,他用一面奔跑的旗帜,将崛起的中国形象深深烙刻在世界的视野。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位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榜样的力量催促我们前进,让我们有了动力。当你遇到挫折,心灰意冷,不妨以海伦凯勒为榜样。海伦凯勒是一个十分可怜的女子,在幼年的时候就陷入又瞎又聋又哑的悲惨境地,但是他没有放弃,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认字,最后成为一位作家,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了无数人。
纵观历史,每个伟大的灵魂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他们从不因荆棘丛生而停下脚步。屈原行吟泽畔,感叹“感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当他的“缸”――名、利以及那片报国诚心被打破,他深知:摔破的缸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于是,他怀着满腔热血,挥笔写就《离骚》,也不再为外物所控,为打破的缸而哭泣。
榜样,让我们看到前进的方向,犹如在荒漠中看到艳丽无比的绿洲,犹如在漆夜里看到远方的一豆灯光,犹如插上了天使的翅膀,“扶摇直上九万里”。学生们中要有榜样,向“学习标兵”看齐,模仿他的学习方法,复制他的成功之路;医生们中要有榜样,看到有的医生医术高超,要向他学习;科学家们中要有榜样,学习他的先进技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沿着榜样的足迹,一路前行!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其中包含任务驱动,如题中所说“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面向全体同学发表演讲,谈谈你对‘榜样’的认识和思考”,从材料的前半部分看,主要强调“榜样”对人的启发,而最后一些年轻人的看法,又突出了“自我”的重要性。考生可就一方面进行阐述,也可综合立意。从文体上讲,要求写成演讲稿,这就要求考生严格遵循演讲稿的行文模式,并做到论述有理有据。
参考立意:
榜样的力量
心中有榜样,人生无迷途
打造自己的人生舞台
勇敢做自己
可用素材:
榜样,是一面旗帜。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人物树立了众多的榜样,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激情和理想,让我们更加勤奋,更加努力。
但凡事业成功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家族后代能够一如既往地兴旺发达下去,就如秦始皇给自己的选定帝号时所想的一样,盼望子孙后代能够做帝王,从二世、三世到四世,以至于子子孙孙无穷尽。如果自己的儿女这一代不能努力奋斗、用功读书,那么他们将成为坏的榜样,将来的下一代在他们的影响下一定难以成就事业。为下一代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老师十分重要,先贤们都有过精辟论述,就像荀子所说的那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大肆张扬,人们自然会记住他;一个人待人友善,尊上爱下,不用刻意炫耀,人们自然感念他;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他不会说话,但是仍靠着花朵和果实吸引人们来到他的身边,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为人处世,应该向桃李学习,教育子女也应该如此。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大无穷,如此才能润物细无声。
树立榜样,以身作则,是教育人的一种基本方法,以自身的行动来引导子女的健康成长,这种以行动对人进行教育、影响的方法通常又称为“身教”。以身作则的“身教”就是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行,有针对性的影响对方,使其信服自己并效仿榜样的修为,只有这样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才能把积极地能量传输给后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行文思路:本文要严格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写,首先要有称呼,正文部分可围绕“重视榜样的力量”这一中心论点,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事的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发出呼吁和倡导。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4.例文:
纵有疾风起,人生需自律
《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即自律。这是一种沉潜于渊薮的静美,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能“降伏其心”,返璞归于赤子,方能“降伏于世”,不染这一世纷杂。
她以自律为帆,抵达梦想的彼岸。
任菜市场人来人往,她却岿然不动,以案板下面窄小潮湿的空间描绘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七岁的柯恩雅在上网课时那全神贯注的神情,让我感动。尽管周围充斥着烟火气息、嘈杂人声,她却能不受影响,专心于学习,这种高度的自律是多少青少年,乃至成年人所缺乏的啊。正如《围炉夜话》中所说:“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她用坚定的神情诠释了——自律成就未来!
她以自律为曲,奏响奇迹的歌。
豫剧表演名家马金凤,为保护嗓子,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在漫长的演艺生涯里,从未喝过一次酒。“我真想知道葡萄酒是什么滋味,但我还是不能喝”,自律的她在80岁寿宴上笑着推走手中的酒。如果没有这种自律,就不会有央视春晚上她字正腔圆、声音清亮的《穆桂英挂帅》。松下幸之助曾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她用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诠释了——自律创造奇迹!
他以自律为光,照亮成功的路。
“我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当黑夜还未退去,科比便已奔驰在篮球场上,用汗水点燃希望,用信念成就梦想。他总是那么“不顾一切”,一日如此,日日如此。若是没有他持久的自律,哪会有“NBA总冠军”的成就?哪会有影响一代人的“黑曼巴精神”?一个人最自律之时,便是他最接近成功之日,塞尼卡曾说:“一个有自制力的人才是最强有力的人。”他用留给黑夜的背影诠释了——自律处筑造成功!
看,菜市场繁华依旧,她却已踏上未来的征途;听,葡萄酒芳香依旧,她却不饮不尝、展现歌喉;感,四点的凌晨依旧黑暗,他却已成战将、荣耀而归。
《淮南子·说山训》中有言:“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人立于世,不为莫见而不律。而吾辈青年皆须怀有一份自律的赤子之心,以坚定无畏、以自信洒脱,书写自己的一世芳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来自不同方面,有媒体记者对运动员的采访,有现代文学家和古代政治家的人生感悟,有人民领袖对党员干部的谆谆告诫。对于第一个材料,不能拘泥于谷爱凌取得的骄人的运动成绩及付出的努力,更不能只把握天赋对于个人取得成功的作用,而应当抓住关键词句“而这些都没有谁要求过她,是她自己设定的目标”,着眼于她取得骄人的运动成绩及愿意付出的努力的原因即严格自律来审题立意。沈从文、曾国藩的话,均说明个人严格自律,可以帮助自己克服弱点,从而免祸,健康发展乃至走向伟大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则高瞻远瞩,指出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人生必修课,是赢得人民支持、事业成就的保证。四则材料同时对自律的路径作了“规划”:谷爱凌的事例,设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拼搏;沈从文的心得,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让自己变得伟大;曾国藩的告诫,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加强道德修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
由此可见,立意的核心是自律,为什么要自律,如何自律是论述的重点。本篇材料以选择议论文为佳,写作时应从材料中概括出共同的话题,以此作为议论的出发点。当然也可以写作记叙类的文章,讲述一个自律的故事,但不能囿于运动场上谷爱凌因自律而争金夺银,更应该在全面理解上述关于自律与规划的基础上,抓住某一个自律的要点(如坚持下去的自律、敢于克服自己弱点的自律等)展开相关的叙述。
立意:
1.自律是个人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必备养料。
2.自律是健全人格、助推事业发展的保证。
3.自律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
4.怀抱个人远大理想和树立人生目标。
5.借鉴古今中外成败兴废的事实。
6.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