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醛和酮糖类和核酸课堂同步练(含解析)-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3醛和酮糖类和核酸课堂同步练(含解析)-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30 14: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醛和酮糖类和核酸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年9月24日,中科院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科研成果,如图是合成过程相关反应路径(部分反应条件、产物等均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属于多糖,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
B.制氢气的过程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变
C.CO2→CH3OH→HCHO的转化过程中碳元素均被还原
D.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对于碳中和以及生物制造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2.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正丁烷的球棍模型:
C.次氯酸的电子式: D.丙醛的结构简式:CH3CH2CHO
3.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银氨溶液中加入 CH3CHO 溶液并水浴加热:CH3CHO + 2[Ag(NH3)2] OH CH3COONH4+ 2Ag ↓+ 3NH3+H2O
B.苯酚钠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2C6H5O- + CO2 + H2O → 2C6H5OH + CO
C.甲苯与浓硫酸、浓硝酸在30℃时反应: + +
D.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CH3CH2CH2Br+NaOHCH3CH=CH2↑+NaBr+H2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用聚氯乙烯代替聚乙烯作食品包装袋,有利于节约成本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5.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3D打印的高聚物光敏树脂是混合物
B.制造火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工业上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D.食盐中的碘可用米汤检验
6.《科学》报道,我国首次实现以和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下列有关淀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B.淀粉是人类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
C.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D.人工合成淀粉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7.能够用来检验某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的试剂是
A.氨水 B.金属钠 C.新制Cu(OH)2悬浊液 D.硝酸银溶液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基态C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达式:
B.醛基:-COH
C.HCN 分子的电子式:
D.乙炔的结构简式: CHCH
9.利用下表提供的主要玻璃仪器(不考虑存放试剂的仪器)和试剂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乙醛官能团的检验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 乙醛溶液、10%溶液、2%溶液
B 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 试管、量筒、导管、酒精灯、蒸馏烧瓶 冰醋酸、无水乙醇、浓硫酸、溶液
C 证明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 玻璃棒、表面皿 pH试纸、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D 食盐精制 漏斗、烧杯、玻璃棒 粗食盐水、稀盐酸、溶液、溶液、溶液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得到澄清溶液 Ag与NH3 H2O能大量共存
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 紫色褪去 Fe3O4中含二价铁
C 向乙醇中加入一块金属钠 有气泡产生 乙醇中含有水
D 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 试纸边缘呈红色,中间为白色 氯水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某地的一处雕塑,艺术地展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请分析该图中的蓝色球体、五边形、红色与绿色的六边形、橙色和浅蓝色的多边形分别可能代表DNA分子中的哪一部分 ?DNA分子中的氢键和磷酯键对应于雕塑中的哪一部分 ?
12.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系统命名为: 。
(2)羟基的电子式: 。
(3)写出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
(4)写出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
(5)现有下列3种重要的有机物:
a.CH3CH2CHO b. c.
①a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 。
②c与浓硝酸反应生成TNT的方程式是: 。
③向b滴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方程式是: 。
(6)用银镜反应检验乙醛的方程式: 。
13.丙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种属低毒类物质,也是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重要烯烃之一,它是除乙烯以外最重要烯烃,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异丙醇、丙酮和N 异丙基丙烯酰胺等多种化工产品。其中N 异丙基丙烯酰胺则由丙烯经如下步骤合成,其可用于合成随温度变化的药物控制释放材料。
已知:在一定条件下,丙烯可以直接转化为丙醛,而碳碳双键不受影响。
(1)反应Ⅰ的反应类型为 。
(2)反应Ⅱ (填“能”或“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作为氧化剂,理由 是 。
(3)检验生成的B中是否含有A的方法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室中也可以由CH3CH2CH2Cl得到少量的丙烯,则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5)M与A互称为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14,写出M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
14.某同学向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硫酸,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分析该同学失误之处: 。
15.的名称是
16.用含淀粉的物质制备陈醋(醋酸)的主要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 ;
(2)C6H12O62CH3CH2OH+2CO2↑;
(2) ;
(3)2CH3CHO+O22CH3COOH。
检验所酿的陈醋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是: 。
17.下图是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检验流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不同种类的牙膏含有的摩擦剂有所不同,在上述流程图的第③步加入盐酸后会产生不同现象,请你填空:
摩擦剂 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解 释
SiO2
CaCO3
Ca3(PO4)2 溶解无气体,加NaOH至过量后又产生沉淀
Al(OH)3 溶解无气体,加NaOH至过量先产生沉淀后溶解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摩擦剂,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A.根据你的推测,摩擦剂应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条?
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坚硬 ④柔软 ⑤颗粒较大 ⑥颗粒较小
B.据调查,两面针儿童牙膏、珍珠王防臭牙膏和中华透明牙膏中所使用的摩擦剂依次是氢氧化铝、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它们所属的物质类别依次是 、 、 。
C.作牙膏摩擦剂的粉末状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以下是一种制备碳酸钙的生产方案,其流程图为,请你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3)新制Cu(OH)2的配制方法是 。
牙膏中含有一定量的甘油,其主要功能是作保湿剂,在流程图的第②步得到的澄清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产生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测定澄清溶液的pH>7,可能原因是 。
(5)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固) 5Ca2++3PO43-+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5(PO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18.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填选项)。
A.配制银氨溶液: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在检验醛基配制Cu(OH)2悬浊液时,在一定量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C.验证RX为碘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将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D.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将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乙烯
E.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F.除去混合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过量溴水,过滤
G.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
19.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而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的食品和缺乏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可表示为C6(H2O)6,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分子
B.糖尿病病人的尿中糖含量很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C.葡萄糖可用于制镜工业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病人食用后血糖不会升高。
①木糖醇与葡萄糖 (填“互为”或“不互为”)同系物。
②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 。
20.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_______)
三、实验题
21.乌洛托品(分子式:,其结构如左图)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在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熔点263℃,可升华,300℃分解生成甲烷和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有剧毒。下图是实验室用过量氨气与福尔马林反应制乌洛托品的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 。
(2)圆底烧瓶中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锥形瓶中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是 ,进气导管不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
(4)乌洛托品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 ,写出乌洛托品加热到300℃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5)乌洛托品的二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 种。
22.业上,三氯乙醛(CCl3CHO)用于制造杀虫剂、医药上用于生产氯霉素等。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三氯乙醛(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
已知:①在80~90℃下乙醇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乙醛,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C2H5OH+HCl→C2H5Cl+H2O。
②有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C2H5OH CCl3CHO C2H5Cl
沸点/℃ 78.5 97.8 12.3
溶解性 与水互溶 可溶于水、乙醇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a管的作用是 ,装置A中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为 。
(2)D装置中仪器b的名称是 ,仪器b的作用是 。
(3)实验中D装置采用的加热方法是 ,写出D装置中制备三氯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结束后,从D装置中分离出CCl3CHO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23.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热5~6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 。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______。
①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②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③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④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A.仅①② B.仅③④ C.仅②③ D.①②③④均合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化学式是(C6H10O5)n,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故A正确;
B.用太阳能发电分解水制氢气,过程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变,故B正确;
C.CH3OH→HCHO为氧化反应,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C错误;
D.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可减少二氧化碳有利于碳中和,制得的淀粉可用于食品,故D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Na是11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1,所以N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
B.正丁烷分子中4个C原子之间以共价单键结合,剩余价电子全部与H原子结合,达到结合H原子的最大数目,由于原子半径:C>H,因此其球棍模型为:,B正确;
C.次氯酸分子中O原子分别与1个H原子和1个Cl原子各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个原子达到最外层2个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HCl的电子式为:,C错误;
D.丙醛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CHO取代产生的物质,故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3.A
【详解】A.乙醛中醛基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化学方程式正确,A正确;
B.酸性:碳酸>苯酚> HCO,苯酚钠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2C6H5O-+CO2+2H2O → 2C6H5OH+2HCO,B错误;
C.甲苯中甲基的邻位和对位比较活泼,易发生取代,甲苯与浓硫酸、浓硝酸在30℃时反应生成 或 ,C错误;
D.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CH3CH2CH2Br+NaOHCH3CH=CH2↑+NaBr+H2O,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但果糖不能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不符合题意;
B.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来代替聚乙烯作食品包装袋,B不正确;
C.“地沟油”成份复杂,杂质含量高,且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C正确;
D.煤的气化和液化等,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D不正确;
故选C。
5.A
【详解】A.高聚物不同分子中含有的链节数目不同,因此属于混合物,A正确;
B.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
C.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无法得到烯烃,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可通过石油的裂解得到,C错误;
D.食盐中的磺是磺酸钾,米汤中含有淀粉,但是淀粉遇磺单质变蓝色,遇含磺化合物不变色,因此食盐中的磺无法用米汤检验,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是人工合成淀粉原料之一,减少的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正确;
B.人类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故B正确;
C.淀粉为多糖,可以水解生成单糖葡萄糖,故C正确;
D.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淀粉中碳氧比为6:5,二氧化碳中碳氧比为1:2,故原子利用率不为100%,故D错误;
故选D。
7.C
【详解】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如产生砖红色沉淀,则病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选C。
8.C
【详解】A.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2,价电子排布式是2s22p2,所以基态C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 ,A错误;
B.醛基结构式是,结构简式是-CHO,B错误;
C.HCN是共价化合物,C原子与H形成共价单键,C原子与N原子形成共价三键,从而使物质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2个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HCN的电子式为: ,C正确;
D.乙炔分子中2个C原子分别与H原子形成共价单键,2个C原子之间形成共价三键,官能团是碳碳三键,其结构简式是HC≡C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A
【详解】A.用10%溶液、2%溶液在烧杯中制备氢氧化铜,乙醛中的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检验过程中所需仪器为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故A正确;
B.乙酸乙酯在NaOH会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不是NaOH溶液,故B错误;
C.证明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应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碳酸钠溶液中验证,故C错误;
D.加入试剂除去杂质,过滤后需蒸发结晶得到精盐,缺少酒精灯、蒸发皿等仪器,故D错误;
答案选A。
10.B
【详解】A.氨水过量时发生反应:,即两者不能共存,A错误;
B.向酸性溶液中加入粉末,亚铁离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证明中含二价铁,B正确;
C.乙醇、水均与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乙醇中含有水,C错误;
D.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试纸边缘呈红色,中间为白色,体现氯水既有酸性又有强氧化性,D错误;
故选B。
11. 蓝色球体代表磷酸;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核;红色与绿色的六边形可能分别代表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中的一种,橙色和浅蓝色的多边形分别可能代表鸟嘌呤(G)与胞嘧啶(C )中的一种[或红色与绿色的六边形可能分别代表鸟嘌呤(G)与胞嘧啶(C)中的一种,橙色和浅蓝色的多边形分别可能代表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中的一种] 氢键对应连接红色与绿色的六边形的部分和连接橙色和浅蓝色的多边形的部分;磷酯键对应连接蓝色球体与五边形的部分
【详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DNA分子由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通过碱基平行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每条链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磷酯键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 )配对,结合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综上所述:该图中的蓝色球体代表磷酸;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核;红色与绿色的六边形可能分别代表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中的一种,橙色和浅蓝色的多边形分别可能代表鸟嘌呤(G)与胞嘧啶(C )中的一种[或红色与绿色的六边形可能分别代表鸟嘌呤(G)与胞嘧啶(C)中的一种,橙色和浅蓝色的多边形分别可能代表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中的一种];氢键对应连接红色与绿色的六边形的部分和连接橙色和浅蓝色的多边形的部分;磷酯键对应连接蓝色球体与五边形的部分。
12.(1)3,3,5,5-四甲基庚烷
(2)
(3) 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4)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消去反应
(5) CH3CH2CHO+2Cu(OH)2CH3CH2COOH+Cu2O↓+2H2O +3HNO3+3H2O +3Br2→↓+3HBr
(6)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详解】(1)由结构简式可知,最长碳链有7个碳,从离取代基近的一端开始编号,3号碳上有2个甲基,5号碳上有2个甲基,因此名称为:3,3,5,5-四甲基庚烷;
(2)羟基为-OH,其电子式为:;
(3)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4)溴乙烷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溴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5)①醛类物质a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O+2Cu(OH)2CH3CH2COOH+Cu2O↓+2H2O。
②TNT为三硝基甲苯,c甲苯能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TNT,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NO3+3H2O。
③b苯酚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r2→↓+3HBr;
(6)乙醛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13. 氧化反应 不能 酸性KMnO4溶液会将碳碳双键氧化 取适量生成的B与适量新制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A,否则不含 CH2=CHCHO+2Cu(OH)2+NaOHCH2=CHCOONa+Cu2O↓+3H2O CH3CH2CH2Cl+NaOHCH2=CHCH3↑+NaBr+H2O
【详解】(1)丙烯到丙烯醛增加了氧元素,所以为氧化反应;
(2)碳碳双键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反应Ⅱ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作为氧化剂;
(3)B和A的官能团不同在于B含有羧基,A含有醛基,根据醛基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进行检验,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O+2Cu(OH)2+NaOHCH2=CHCOONa+Cu2O↓+3H2O;。
(4)CH3CH2CH2Cl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Cl+NaOHCH2=CHCH3↑+NaBr+H2O ;
(5)M与A互称为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14,则分子式为C4H6O,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可能的结构简为。
14.银镜反应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应先在蔗糖水解液中加入碱性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
【解析】略
15.苯甲醛
【详解】该物质苯环上只有一个醛基,名称为苯甲醛。
16.(1)(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碘水,若变蓝,则含有淀粉,反之则没有
【详解】(1)淀粉为多糖,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2)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3)淀粉遇碘变蓝,因此检验所酿的陈醋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是: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碘水,若变蓝,则含有淀粉,反之则没有。
17. 无明显现象 SiO2不与盐酸反应 溶解,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CaCl2+CO2↑+H2O Ca3(PO4)2+6H+=3Ca2++2H3PO4、2H3PO4+6OH-+3Ca2+= Ca3(PO4)2+6H2O 、 、 ②③⑥ 两性氢氧化物 盐 【答题空10】酸性氧化物 在2molNaOH稀溶液中加入4~5滴CuSO4稀溶液 出现绛蓝色 F-+H2OHF+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使Ca5(PO4)3OH(固) 5Ca2++3PO43-+OH-向右移动,导致牙齿表面的保护物质破坏 Ca5(PO4)3OH+F—Ca5(PO4)3F+OH- 【答题空20】增加含Ca2+比较丰富的食物
【详解】试题分析:(1)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盐酸不反应;CaCO3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Ca3(PO4)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磷酸,加入氢氧化钠,又生成磷酸钙沉淀。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加入氢氧化钠,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生成偏铝酸钠。(2).A.根据摩擦剂的用途分析;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C、①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③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3)新制Cu(OH)2的配制方法是,在2molNaOH稀溶液中加入4~5滴CuSO4稀溶液;甘油和氢氧化铜之间的反应为:,所得的溶液显示绛蓝色;
(4)澄清溶液中含有氟离子,氟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5)有机酸中和氢氧根离子,使Ca5(PO4)3OH(固) 5Ca2++3PO43-+OH-平衡正向移动;
Ca5(PO4)3OH+F—Ca5(PO4)3F+OH-, F-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正向移动可以促进矿化。
解析: (1)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盐酸不反应,所以无明显现象;CaCO3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所以现象是溶解,有气泡产生;Ca3(PO4)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磷酸,加入氢氧化钠,又生成磷酸钙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3(PO4)2+6H+=3Ca2++2H3PO4、2H3PO4+6OH-+3Ca2+= Ca3(PO4)2+6H2O;。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加入氢氧化钠,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生成偏铝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 、 。
(2).A.根据摩擦剂的用途, 摩擦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②难溶于水 、 ③坚硬 、 ⑥颗粒较小;B.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也与碱反应,所以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碳酸钙含有钙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C、①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 ; 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是 ; ③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是 ;(3)新制Cu(OH)2的配制方法是,在2molNaOH稀溶液中加入4~5滴CuSO4稀溶液;甘油和氢氧化铜之间的反应为:,所得的溶液显示绛蓝色;
(4)澄清溶液中含有氟离子,氟离子水解使溶液的pH>7,氟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F—+H2OHF+OH—。
(5)有机酸中和氢氧根离子,Ca5(PO4)3OH(固) 5Ca2++3PO43-+OH-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牙齿表面的保护物质破坏; Ca5(PO4)3OH+F—Ca5(PO4)3F+OH-, F-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增加含Ca2+比较丰富的食物,Ca5(PO4)3OH(固) 5Ca2++3PO43-+OH-平衡逆向移动,可以促进矿化。
18.AG
【详解】A.配制银氨溶液: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故选A;
B.在检验醛基配制Cu(OH)2悬浊液时,在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少量CuSO4溶液,氢氧化钠要过量,故不选B;
C.验证RX为碘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将溶液冷却后加入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故不选C;
D.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制得的气体中含有乙烯和乙醇,乙烯、乙醇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将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不能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乙烯,故不选D;
E.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引入新杂质氢气,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除乙烷中的乙烯,故不选E;
F.三溴苯酚溶于苯,苯中含有少量苯酚,加入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不能沉淀,故不选F;
G.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到170℃制取乙烯时,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故选G。
选AG。
19.(1)BCD
(2) 不互为 与Na反应放出H2,与O2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详解】(1)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虽可表示为C6(H2O)6,但糖类中并不含水分子,只是为了表达方便拆成碳水化合物的形式,故A错误;
B.糖尿病病人的尿中糖是指葡萄糖,结构中含有醛基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故B正确;
C.葡萄糖结构中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因此葡萄糖可用于制镜工业,故C正确;
D.葡萄糖是单糖,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D正确;
答案BCD。
(2)①木糖醇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只有羟基,而葡萄糖分子结构中还含有醛基,结构不同,故不能与葡萄糖互称为同系物。
②由于木糖醇中含有醇羟基,可以与Na反应,也可发生催化氧化,与酸性KMnO4溶液、K2Cr2O7溶液反应,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等,故答案为:与Na反应放出H2,与O2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等。
20.错误
【详解】人体中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故不能将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故错误。
21.(1) 球形干燥管 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2)
(3) 防止倒吸
(4) 乌洛托品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5)3
【详解】(1)a为球形干燥管,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氨气,故作用为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2)浓氨水中的水浴生石灰反应,促进氨气溶解平衡逆向移动产生氨气,反应方程式为:;
(3)锥形瓶中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是,氨气极易溶于水,故进气导管不插入液面下,防倒吸;
(4)乌洛托品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可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乌洛托品300°C分解生成甲烷和一种剧毒化合物,应为HCN化学方程式为;
(5)乌洛托品的二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如图共3种。
22.(1) 平衡气压,使浓盐酸能顺利滴下 ClO +Cl +2H+=Cl2↑+H2O
(2) 球形冷凝管 冷凝回流
(3) 水浴加热
(4)蒸馏
【分析】A中浓盐酸和漂粉精反应生成氯气,B为除杂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氯气中的氯化氢,C中浓硫酸起干燥作用、装置D用来制取目标产物,装置E用来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大气,以此解答该题。
(1)
A装置上方橡胶软管a把蒸馏烧瓶和分液漏斗内的气体联通了,则装置A中a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浓盐酸能顺利滴下。依题意,A装置中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钙可与浓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O +Cl +2H+=Cl2↑+H2O;
(2)
D装置中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乙醇、三氯乙醛的沸点较低,易挥发,采用冷凝管冷凝回流,仪器b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3)
水浴加热能控制温度、受热均匀。则实验中D装置的温度需80~90 ℃,最合适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已知在80~90 ℃下乙醇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乙醛和氯化氢,则 D装置中制备三氯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4)
由表知,三氯乙醛溶于乙醇和副产物C2H5Cl,从D装置中分离出CCl3CHO应采用蒸馏。
23.(1)(C6H10O5)n(淀粉)(葡萄糖)
(2) 温度 催化剂
(3)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4)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5)D
【详解】(1)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6H10O5)n(淀粉)(葡萄糖);
(2)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所以甲、丙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故答案:温度;催化剂;
(3)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在酸性条件下,而加入氢氧化铜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时应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应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酸后,再加入氢氧化铜,所以实验1无现象;故答案: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4)加入的碘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碘无法与淀粉反应,所以溶液变化不明显;故答案: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5)①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故①正确;
②因为碘已升华,所以冷却后加入碘,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故②正确;
③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根据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判断产物的还原性,故③正确;
④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为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所以可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达到预期的现象,故④正确;①②③④均合理;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