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朱自清
一、由夕阳红引出话题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谢谢同学们!其实,老师真的不敢独占这掌声,因为我知道,文字本身的魅力已经把我们深深地折服。这篇文章后面有发表的时间,1922年,离现在大约有83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比较难读的地方呢?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2、学生自由练读。
师:大家已经把自己觉得难读的段落读通了,读顺了。有没有非常喜欢的段落?想配乐读吗?
3、音乐起,生配乐读: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时光匆匆。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其实,默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学生圈画,教师巡视;请学生将画下来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a、从词语生发感受时光匆匆。
b、从句段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师:作者焦灼、无奈、惋惜,还有一丝痛苦。所以他不断地反反复复地追问——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能不能发现这些追问在哪几个自然段中比较突出?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第一次追问。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刚才发现很多同学都画下了这一段。说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段?
学生自由读第这一段。
指名学生读这一段。
师:关于时间永远不会回来,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文章《与时间赛跑》之中,父子俩有这样一番对话。
出示课件;师生对读。
师:请注意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真要透彻地领悟它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的什么变了?
生:年龄变了。
师:你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
生:思想变了。我原来很开心,很快活,很单纯,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开。可是现在我无论怎么想也想不开了,再也找不到以前快乐的时光了,现在我很茫然,很难过,我已经和朱自清一样的心情了!
学生再读第一段。
师:刚才很多同学感受到了这一段文字的美,能具体谈谈文字怎么美吗?
生:我特别欣赏第一句话。因为我觉得朱自清写着一句话十分富有诗意,很押韵,而且没有直接的、很白话的把时间去得匆匆直接表现出来,而是从写燕子、杨柳和桃花这些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
师:她感受到了诗的韵味,感受到了诗的意境,觉得读这一段文字有一种像读诗一样的感觉!假如老师把这一段文字变一下形式,你就会更感觉这像一首诗了。
出示课件。
师:文字排列的形式变了,是不是更像一首诗?再读读,感受这诗一样的语言美。
学生深情诵读。
师: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带给我们诗一般的感觉!这就是朱自清先生文字的奥妙之处啊!也难怪有很多文学评论家和广大的读者都写下了不少评论的文字来夸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想不想看看这些评论?
出示课件。
师:其实,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之美远远不是这三段评论可以涵盖的。现在我们继续读,继续品。刚才有同学说,这种反反复复的追问还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自由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
生:六次!
师:读读每一次追问。
生读每一次追问。
师:是不是每一次追问作者都没有做出回答?
生:第一次和第二次做出了回答。
师:我来问,你来答!“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师:“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作者回答了几次?
生:两次!
师:六次追问,有的已经做出了回答,有的依然没有答案!现在就让我们来试着回答一下吧!比如说,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了深深的生命痕迹?或者说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生:就说安徒生吧。安徒生去世一百多年了,但是至少他的灵魂还活了一百多年,直到现在他的灵魂还在被我们朗读着。
师: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灵魂!只要他的作品还在,他就还活在我们的心里!
生:黄继光也没有虚度!他为中国人民做出了贡献!
师: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他当然值得我们学习。
生:可不可以说活着的?
师:当然可以!
生:杨利伟也是!他驾驶着火箭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让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
师:这些人都作出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只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人,他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吗?
朱自清先生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他虽然只活了50岁,可是他却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学遗产。
出示课件:朱自清介绍。
师:同学们看看这张黑白的老照片,看看这张充满睿智的脸,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这就是朱自清先生。再看看右边的文字。
学生读资料。
师:谈谈你的感受吧!你觉得朱自清的人生如何?
生:我觉得朱自清的人生不象他在文章《匆匆》里写的一样,他的人生不是虚度过去的,而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师:你看他的作品达到了190万字!正因为他认识到了时光的匆匆,所以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啊!
生:我看了这段资料,我对朱自清的文章有新的看法。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是在告诉那些没有珍惜时间的人尽快
醒悟过来,要好好珍惜时间,把握好非常珍贵的时间。
师:好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啊!因为生命中只有一次!你还觉得哪些地方震撼了你的心?
生:朱自清至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他很有骨气!
师:说得好!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以他为骄傲!
:朱自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年龄多大?聪明的同学一定可以知道。
生:24岁!
师:怎么知道的?
生:从资料中的出生年月到发表文章的日子减出来的。
生:我从“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知道他写这篇文章时是二十几岁。
师:多聪明的同学啊!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已经知道了时光的匆匆,所以他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尽管他的人生非常短暂。当你了解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这一段资料,你再读读这一段,把你新的感触融进去。
五、拓展延伸:
师:我们真的是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叹息啊!关于时光的流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生:时间就想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要挤总是有的。
生:一寸光阴一吨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师: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们已经说到了。我请同学读一读,轮到谁的时候不要犹豫,因为时间不等人!
出示课件: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学生接读。
总结语:
时间,它并不完全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是一笔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财富。但它是一笔不可以再生的财富,用一点,少一点。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以最吝啬的方式来支配属于你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