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4.2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4.2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31 10:1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平面镜成像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北行驶到十字路口后向右转弯,则这辆车实际上是( )
A. 向东行驶,向右转弯 B. 向西行驶,向右转弯
C. 向东行驶,向左转弯 D. 向南行驶,向左转弯
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 )
A. B. C. D.
3.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A. 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 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 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 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4.一电子钟放置在甲、乙、丙三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所示,那通过三个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分别是.( )
A. 甲: 乙: 丙:
B. 甲: 乙: 丙:
C. 甲: 乙: 丙:
D. 甲: 乙: 丙:
5.小华竖直站在一面斜靠在墙边的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
A. B. C. D.
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竖立在讲台上,坐在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坐在点的乙同学如图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 )
A.
B.
C.
D.
7.照镜子时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将镜子分成两半,并分别向上、下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人通过上、下两半镜子( )
A. 不能成像了 B. 只能各成一半的像
C. 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相同位置 D. 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不同位置
8.如图甲所示,蜡烛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所成像为,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在平面镜中( )
A. 不成像
B. 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 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 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9.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玩具鸟成像位置的是( )
A. 竖直上移玩具鸟
B. 竖直下移平面镜
C. 改变平面镜大小
D. 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
10.如图所示,该视力表进行测试时,被测者需距离视力表米,因受到场地限制,可利用平面镜来增距。以下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 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 米处进行测试
C. 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 米处进行测试 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1.一只鸽子在平静湖面上空飞过时,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倒影”是__________形成的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当鸽子往高处飞,该“倒影”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在学校游艺晚会上,小明表演的“巧测距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如图所示,桌面上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是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到侧面的距离,方法如下:
把蜡烛放到箱子侧面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移动蜡烛,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距离,就等于到的距离.在测量过程中,点燃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小华和小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究.
他们分别代表物和像模拟平面镜成像,若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 转.
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傍晚,小虎在河边看到的夕阳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 像.
14.小明进入校园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 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5.如图所示,是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在该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6.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成在司机前面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保证驾驶安全。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点通过挡风玻璃看到车内装饰物点的像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7.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和进行实验:
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而且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 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_______.
在寻找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放有蜡烛________填“”或“”的一侧观察.
18.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______选填“透明玻璃板”、“茶色玻璃板”,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
移开蜡烛,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选填“”或“”处。
有同学用方格纸替代白纸,如丙图,更方便探究像与物______关系。
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每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表。
玻璃板厚度
像距
物距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
分析数据,可知: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______。由此可判断的_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说法是正确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____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实验过程中,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他发现蜡烛的像______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右侧边在水平桌面上顺时针转动,发现蜡烛的像相对原来的位置______移动。均选填“向左”、“向右”或“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由图可知,这辆车实际上是向东行驶,向左转弯。故选C。
2.【答案】
【解析】如题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甲、乙两人在平面镜里成的像的位置,然后过乙的像的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的像的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由这四条直线与天花板的交点即可确定所需最小平面镜的位置,由图可得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故选C。
3.【答案】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甲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乙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故A错误;乙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丙到平面镜的距离,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等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故B错误;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长度,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所以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故C正确,D错误.
4.【答案】
【解析】解析
关于镜子的像,实际数字与原来的数字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相应数字的对称性可得实际时间.因为是从镜子中看,所以对称轴为镜面所在方向的直线,的对称数字是,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故甲这时的时刻应是,乙是,丙是,只有A正确.故选A.
5.【答案】
【解析】如图所示,小华竖直站立在平面镜前,设其头部顶点为,脚部的点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连接和,则为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即为图中所示。
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则,为直角三角形,则小华与平面镜的夹角为,又因为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小华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夹角也为。对于,由几何知识可知,,则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故选A。
6.【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是法线,为平面镜,是入射光线,则是反射角。
故选:。
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根据入射角的概念,分析图示现象,确定反射角。
本题考查了确定反射角的问题,知道反射角的概念,分析图示情景即可正确解题。
7.【答案】
【解析】解: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镜子分成两半后,人在两半镜子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都与人关于镜面对称,即在同一位置,故C正确。
8.【答案】
【解析】解:在图乙中作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如图所示:
故选:。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作图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9.【答案】
【解析】解:、竖直上移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发生变化,故A正确;
B、竖直下移平面镜,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改变平面镜大小,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答题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要求被测者需距离视力表米,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处,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故C正确,B错误。
D、镜中视力表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同时要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1.【答案】光的反射 不变 .
【解析】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可知,当鸽子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不变。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是人的主观感觉,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2.【答案】蜡烛的像与蜡烛完全重合
蜡烛到的 便于确定蜡烛与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

【解析】略
13.【答案】左
不随


【解析】小华和小虎两人面对面模拟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左转.
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小华的像与小华关于镜面对称,由于玻璃门所在的平面没有变化,所以小华在玻璃门中的像的位置没有变化,即他的像不随门平移.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镜面,小虎看到的夕阳的倒影是通过水面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14.【答案】
不变

【解析】解:不要根据生活经验错误地认为人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大。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小明以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他的像也将以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5.【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先连接和,再作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先作出线段的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点、,则即为线段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16.【答案】解:作出车内装饰物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连接交平面镜于点,连接画出入射光线,沿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车内装饰物点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点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与平面镜成像特点相结合的作图题,要清楚点光源、像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作出这一类作图题。
17.【答案】;
相同 ;
刻度尺;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解答】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一是玻璃板可以成像,二是玻璃板透光,透过玻璃板能够利用蜡烛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观察到蜡烛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同.
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实验中还要用到刻度尺测量距离.
在寻找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在蜡烛所在的一侧观察,烛焰上发出的光才能反射进入眼睛中,从而看到像.
18.【答案】茶色玻璃板 较黑暗 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 虚 到平面镜的距离 玻璃板越厚,像距与物距的差值就越大 小红 薄 不 向右
【解析】解: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用深色的玻璃板,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在蜡烛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如图,作出蜡烛火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处;
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据题中的数据表格,分析数据,可知: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玻璃板越厚,像距与物距的差值就越大。由此可判断的小红说法是正确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他发现蜡烛的像不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右侧端点顺时针转动,发现蜡烛的像相对原来的位置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茶色玻璃板;较黑暗;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虚;;到平面镜的距离;玻璃板越厚,像距与物距的差值就越大;小红;薄;不;向右。
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用深色的玻璃板,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比较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即可判断。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第1页,共1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