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质量达标检测新(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质量达标检测新(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0 16:48:05

文档简介

第二章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2·合肥高一期中)下图中曲线①、②、③表示某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密度、地租水平和气温的变化示意图,纵坐标的箭头方向表示数值越来越大。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该城市地租水平、人口密度和气温变化的分别是( D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曲线的变化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
B.②曲线的起伏是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结果
C.③曲线的起伏主要是由交通通达性决定的
D.甲、乙、丙、丁可能分别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解析] 第1题,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温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则①表示气温变化曲线;受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城市地租曲线最高峰出现在市中心,且在交通便利处形成地租次高峰,则②表示地租水平曲线;城市人口密度最大处应位于居住区,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区和郊区的工业区之间,出现最高值,则③表示城市人口密度曲线,故表示该城市地租水平、人口密度和气温变化的分别是②③①,D正确。第2题,①曲线表示气温变化,并非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A错误;②曲线表示地租水平,由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共同决定,B错误;③曲线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其起伏主要受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影响,也就是地租水平的影响,C错误;甲、乙、丙、丁可能分别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D正确。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7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C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B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解析] 第3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4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居住区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居住区逐渐增加。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京津冀位于华北地区北部,包括河北平原、太行山地和燕山山地等地形单元。传统村落的分布和兴衰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下图为2012年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区域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 A )
A.太行山区 B.渤海沿岸
C.河北平原 D.燕山地区
6.现今,河北平原传统村落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D )
A.河网密度大 B.地质灾害多
C.农业用地广 D.城镇化发展
7.为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适合在该区域传统村落发展的产业活动是( A )
①特色农业 ②民宿旅游
③石料加工 ④能源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5题,读图可以看到,该区域传统村落主要位于京津冀地区西部山区,联系中国地形区分布的内容,可知这是太行山脉地区,因此A选项正确;而从图中可以看出,渤海沿岸、河北平原、燕山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数量都较少,因此排除B、C、D三个选项。故选A。第6题,河北平原位于北方地区,降水少,河网密度并不大,因此A错误;一般山区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平原区很少有地质灾害,因此B错误;农业用地广的话,传统村落应该数量会多,因此C错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劳动力就业逐渐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从而导致传统村落出现衰落,而数量稀少,因此D正确。故选D。第7题,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应该体现在:一是注意古传统村落及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二是满足人们更好的生活需求和生活品质,三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维护生态良好发展,保证绿水青山。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以及发展民宿旅游,能够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因此①②正确;而石料加工、能源产业属于第二产业,工业在发展中会不可避免地消耗资源、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不能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因此③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镇化阶段,直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镇化进程曲线图。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日本在1970年前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镇化
B.我国1995年达到30%的城镇化拐点,预计高速城镇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
C.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日本
D.日本城镇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
9.“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
②城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③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
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日本在1970年前后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镇化,A说法正确;我国1995年达到30%的城镇化拐点,进入高速城镇化阶段,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预计高速城镇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B说法正确;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日本,C说法正确;在1950年前后,日本城镇化水平达到40%,中国城镇化水平不到20%,韩国城镇化水平不到30%,因此日本城镇化起步早于韩国和中国,D说法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第9题,“城市病”产生的原因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城市结构不合理、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等。①②③正确;“城市病”并不是城市发展中必然产生的问题,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山东济宁高一期末)下图为1951—1995年中国、印度总人口、城镇化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时期( D )
A.中国城镇化起步早
B.印度农村人口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减少
C.中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印度
D.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现扩大的趋势
11.城镇化对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
A.产业结构调整
B.农业总产值下降
C.环境压力减轻
D.住房压力减小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中国的城镇化起步较晚(1971年以后才有明显起步),A错;随着印度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人口比重减少,但农村人口不一定减少(因为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错;根据图中印度城镇化率和中国城镇化率的曲线可知,中国城镇化速度并没有始终高于印度(1961年至1971年),C错;读图可知,两国的城镇化率差值增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总人口逐渐接近,因此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扩大趋势,D正确,故选D。第11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影响产业结构调整,A正确;农业比重下降,但农业的总产值不一定下降,B错;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环境压力增大;同时,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住房压力增大,C、D错。故选A。
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 54′N,98° 52′E)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 在陡坡或靠山处竖立的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据此完成12~13题。
12.“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 D )
A.雨水丰富 B.闷热潮湿
C.岩层破碎 D.坡面较陡
13.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A )
A.晴天较多,有利于施工
B. 适合伐木,建材丰富
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
D.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在陡坡或靠山处竖立的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可知当地坡面较陡,为了保持房屋楼板的平正,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D项正确。该地区位于怒江河谷地区,降水不丰富,气温高,气候干热,A、B两项错误。第13题,当地地势起伏大,雨季施工不便。当地为季风气候区,每年12月到次年1月降水少,晴天较多,有利于施工,A项正确。该区域位于干热河谷地区,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四季可种植,没有明显的农闲时节,C项错误。伐木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B项错误。坡体稳定,便于打桩是地基选址的前提条件,与时间没关系,D项错误。
(2022·全国高一课前预习)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自然物质,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加以创造的结果。图1是重庆市的过江索道景观图,图2是江苏昆山周庄的水乡景观图。据此完成14~15题。
图1
图2
14.两图中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是( D )
①天然河道 ②天然植被
③过江索道 ④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过江索道成为重庆市内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C )
A.植被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解析] 第1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图1是重庆的过江索道,图2是江南水乡,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因此两幅图体现的地域文化景观是过江索道和船,D正确;A、B、C错误。第15题,由于重庆市属于一座山城,地势起伏大,为了方便联系,索道也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植被、气候、土壤与索道无关,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共4大题,55分)
16.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甲)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
(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
(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
[答案] (1)该市土地利用以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交通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
变化趋势: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到21世纪以后,工业用地减少,住宅用地面积迅速增加。
(2)A:商业区(商业文化区);B:住宅区;C:工业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地租高低)。
(3)老城区地价高,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解析] 第(1)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各种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第(2)题,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主要因素是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第(3)题,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因素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位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17.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例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商业区,③工业区。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什么?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A,理由是什么
(4)该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1)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水运便捷。
(2)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3)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
(4)铁路穿城而过;城市南、北联系不便;铁路沿线产生噪声污染。
[解析] 第(1)题,老城区在城市西北,西北有河流流经,可为城区提供水源,水运较便利。第(2)题,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根据现有城市规模和布局可知,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消费人群,布局商业区。②位于商业区外围,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为居住区。③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为工业区。第(3)题,化学工业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A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适合规划化学工业园区。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铁路穿城而过,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和产生噪声污染。
18.(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达到1 100万人,并形成“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总体布局。下图为我国西安市“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示意图,其中,新城区Ⅰ为1972—2004年规划城区,新城区Ⅱ为2004—2020年规划城区。
(1)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郊区城镇化”“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逆城镇化”等现象,说出西安市2020年后将进入城镇化的哪个阶段。
(2)1972—2020年,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1)“逆城镇化”现象。
(2)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价低廉,并且北部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为该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解析] 本题以西安城镇化为背景,涉及城镇化的进程及城镇化发展方向分析,考查对图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同时考查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达到1 100万人,并形成“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总体布局。新城区向城市外围扩散,最有可能出现“逆城镇化”现象。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西安北部靠近渭河,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主要是由于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价低廉,并且北部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为该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道宁盆地位于湖南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有近500个古村落密集分布于此。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道宁盆地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材料二 道宁盆地先辈们在建造住宅时,选择了“靠山而处,择木而居”理念,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做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天井里有排水沟、蓄水池,是人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宝地。
材料三 道宁盆地位置图、上甘棠村古村落布局图、古宅天井景观图。
(1)道宁盆地古村落形成且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原因。
(2)试从通风、排蓄水、采光方面分析古宅的天井如何调节局地小气候。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古村落的保护措施。
[答案] (1)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河流众多;农耕发达。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2)天井与廊道构成环流系统,利于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天井里排水沟、蓄水池利于排水且调节湿度,兼有防火功能;增加采光面积,改善采光条件。
(3)完善古村落旅游基础设施,整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古建筑的维护,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严禁过度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将重点传统古村落纳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宣传,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
[解析] 本题以道宁盆地位置图、上甘棠村古村落布局图、古宅天井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第(1)题,由材料“道宁盆地位于湖南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可知,地处山间盆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周围有山地围绕,气候温暖湿润;读图可知,区域内有多条河流流经,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农耕发达。由材料“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可知,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第(2)题,由图可知,天井多用青石砖等材料,夏天在阳光照射下吸热快,温度高,廊道受光少,温度低,天井与廊道构成环流系统,利于通风,改善空气质量;由图和材料可知,天井里设有排水沟、蓄水池利于排水且调节湿度,兼有防火功能;由材料“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可知,天井增加采光面积,改善采光条件。第(3)题,根据材料“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可知,古村落交通不便,完善古村落旅游基础设施,整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由材料“道宁盆地先辈们在建造住宅时,选择了“靠山而处,择木而居”理念,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做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是人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宝地”可知,古村落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古建筑的维护,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严禁过度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将重点传统古村落纳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旅游活动,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保护性开发,为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加强宣传,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第二章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2·合肥高一期中)下图中曲线①、②、③表示某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密度、地租水平和气温的变化示意图,纵坐标的箭头方向表示数值越来越大。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该城市地租水平、人口密度和气温变化的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曲线的变化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
B.②曲线的起伏是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结果
C.③曲线的起伏主要是由交通通达性决定的
D.甲、乙、丙、丁可能分别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7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京津冀位于华北地区北部,包括河北平原、太行山地和燕山山地等地形单元。传统村落的分布和兴衰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下图为2012年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区域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  )
A.太行山区 B.渤海沿岸
C.河北平原 D.燕山地区
6.现今,河北平原传统村落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河网密度大 B.地质灾害多
C.农业用地广 D.城镇化发展
7.为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适合在该区域传统村落发展的产业活动是(  )
①特色农业 ②民宿旅游
③石料加工 ④能源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镇化阶段,直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镇化进程曲线图。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在1970年前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镇化
B.我国1995年达到30%的城镇化拐点,预计高速城镇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
C.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日本
D.日本城镇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
9.“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
②城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③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
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2·山东济宁高一期末)下图为1951—1995年中国、印度总人口、城镇化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时期(  )
A.中国城镇化起步早
B.印度农村人口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减少
C.中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印度
D.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现扩大的趋势
11.城镇化对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产业结构调整
B.农业总产值下降
C.环境压力减轻
D.住房压力减小
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 54′N,98° 52′E)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 在陡坡或靠山处竖立的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据此完成12~13题。
12.“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  )
A.雨水丰富 B.闷热潮湿
C.岩层破碎 D.坡面较陡
13.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
A.晴天较多,有利于施工
B. 适合伐木,建材丰富
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
D.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2022·全国高一课前预习)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自然物质,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加以创造的结果。图1是重庆市的过江索道景观图,图2是江苏昆山周庄的水乡景观图。据此完成14~15题。
图1
图2
14.两图中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是(  )
①天然河道 ②天然植被
③过江索道 ④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过江索道成为重庆市内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植被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二、综合题(共4大题,55分)
16.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甲)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
(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
(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
17.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例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 ,③ 。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什么?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A,理由是什么
(4)该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18.(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达到1 100万人,并形成“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总体布局。下图为我国西安市“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示意图,其中,新城区Ⅰ为1972—2004年规划城区,新城区Ⅱ为2004—2020年规划城区。
(1)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郊区城镇化”“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逆城镇化”等现象,说出西安市2020年后将进入城镇化的哪个阶段。
(2)1972—2020年,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道宁盆地位于湖南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有近500个古村落密集分布于此。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道宁盆地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材料二 道宁盆地先辈们在建造住宅时,选择了“靠山而处,择木而居”理念,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做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天井里有排水沟、蓄水池,是人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宝地。
材料三 道宁盆地位置图、上甘棠村古村落布局图、古宅天井景观图。
(1)道宁盆地古村落形成且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原因。
(2)试从通风、排蓄水、采光方面分析古宅的天井如何调节局地小气候。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古村落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