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3 平面镜成像》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3 平面镜成像》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30 17:4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3 平面镜成像》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大黄鸭”来到中国,如图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2.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按图1所示,在玻璃板后面竖放光屏,前后移动光屏,眼睛移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有没有蜡烛的像?   。说明像的位置没有实际光线会聚,所以,这个像是虚像。虚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
三、判断题
3.因为人眼能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实像。    (判断对错)
4.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实像越大。    (判断对错)
5.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判断对错)
6.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四、作图题
7.如图所示,a、b是点光源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之后所对应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点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及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8.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S,在水中的人(眼睛用“●”表示),在图中画出:
(1)发光点S通过水面反射成的像S'。
(2)S发出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到达眼睛的光路。(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3)光线a经水面反射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r。
五、实验探究题
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比较    ;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    。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一光屏,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蜡烛A的像。
(4)若把上述实验中的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A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移动光屏可承接    、   的    像。
六、综合能力题
10.通过作图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每当你照镜子时都会在镜子里看到另一个“你”,这就是你在镜中的像。像与人的大小是否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让我们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吧。
(1)如图所示,A发出的两条光线在平面镜镜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A'。镜前的眼睛能看到A'   (选填“实”或“虚”)像。
(2)用虚线连接A'A,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
A'到镜面的距离与A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
这说明A'与A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对称点。B'是B的像点,同理,它们也是对称点。
(3)作出入射光线1和2的反射光线。(思考一下有几种作图方法)
(4)用虚线连接A'B',这就是AB的虚像,像与物也是轴对称的。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①轴两侧图形的大小、形状相同。
②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11.小刚在家中照镜子发现,离镜子远些的物体的像看起来较小,离镜子近些的物体的像看起来较大,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写出实验步骤。
(3)说明判断方法。
12.如图所示,A、B两同学都处于明亮的室内,A同学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B同学的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在图中画出A同学看到B同学的光路图。B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平面镜看到A同学的像。为什么?   。
13.制作潜望镜:买两面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所示),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①画出图中水平入射的光束经过潜望镜的光路图。
②根据光路图回答:平面镜除了可成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
七、解答题
14.仔细观察小汽车的内、外后视镜,它们都是平面镜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3 平面镜成像》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只有B符合条件。
故选:B。
二、填空题
2.【解答】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眼睛移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
故答案为:没有;不能。
三、判断题
3.【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形成的,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故答案为:×。
4.【解答】解:物体面镜时,物体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
5.【解答】解: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成轴对称。
故答案为:√。
6.【解答】解: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而不是光线的真实到达;
故答案为:√。
四、作图题
7.【解答】解:
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即S的像,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8.【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关于水面的像点S′,
(2)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水面,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中(用“●”表示),折射光线好像是从A发出的,与水面交于O点,OB为折射光线,则SO为入射光线
(3)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
9.【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A和B完全相同,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射出的光线更多,人眼感觉像更清晰;
(3)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
(4)蜡烛位于15cm刻度线处,物距u=30cm﹣15cm=15cm,2f>u>f、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完全相同;使像更清晰;(4)倒立;实。
六、综合能力题
10.【解答】解:(1)平面镜成虚像,A'是A的虚像;
(2)平面镜成像:物、像连线垂直与镜面;
(3)作图方法有两种:①分别做入射光线1和2关于平面镜的法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做反射光线,分别连接B'和两个入射点可得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虚;(2)是;是。
11.【解答】解:(1)实验器材: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平面薄玻璃板,
(2)实验过程和现象:
①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蜡烛点燃,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
②再使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仍可使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
(3)判断方法:使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从而证明小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1)实验器材: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平面薄玻璃板,
(2)实验过程和现象:
①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蜡烛点燃,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
②再使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仍可使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
(3)判断方法:使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从而证明小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12.【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A同学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B同学;
光路图如下:
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虚像;如上图;能,光路是可逆的;
13.【解答】解:①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再过二次反射点作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②由光路图可知,平面镜除了可成像以外。
故答案为:①见解答图;②可以改变光路。
七、解答题
14.【解答】答:小汽车的内后视镜是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会按实际大小真实反映车后情况;小汽车的外后视镜是凸面镜,可以扩大司机的视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