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
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
2.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
证据, 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发生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的
D.笔尖向下在篮球上竖立的铅笔沿着球移动时,笔尖先消失, 笔杆后消失
3.为什么“欲穷千里目 ”要“更上一层楼 ” ( )
A.站在高处, 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B.高处视野好
C.大地是圆的 D.风景在高处
4.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海平面上升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地球是个球体
5.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第 1 页(共 9 页)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6.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人类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平 ——地圆——地球。直到 20 世纪人造卫星拍摄了地球的照片, 才得以确证。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同
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认同以下观点中的( )
A.人类认识地球从“地平 ”到“地圆”,全凭自己的想象
B.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是铅笔在篮球上移动,看到的长度逐渐变短
C.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D.直到卫星照片的成功拍摄,人们才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7.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C.地球内部结构最薄部分是 C﹣﹣地壳、最厚部分是 B﹣﹣地核
D.整个地壳部分构成了整个岩石圈
8.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②④①③
9.2021 年 7 月 31 日, 中国运动员卢云秀在东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勇夺金牌,如图所示。当她远离起航
线后, 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 )
第 2 页(共 9 页)
A. 从上到下依次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C.整体同时消失 D.整体都不会消失
10.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修成正果。这天,佛祖召见悟空,说土行孙要与他比试本领。闲来无事的
悟空高高兴兴地到了西天。请你结合材料,帮悟空解决以下各题。
(1)悟空与土行孙商定, 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用的时间短,谁就得胜。土行
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来到目的地。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
“你怎么比我还要快? ”土行孙说: “我通过的距离比你短啊! ”聪明的同学们, 你能告诉悟空,土
行孙穿地而行的距离是( )
A.十万八千米 B.6 378 千米 C.12 756 千米 D.4 万千米
(2)悟空很不服气: “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 ”喜羊羊来了, “我站在
这里一动不动, 一天下来还能行八万里路呢! ”喜羊羊所说的“八万里路 ”是指地球的( )
A.平均半径 B.赤道周长 C.极半径 D.地球表面积
二 、填空题
11.如图为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图中 A 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半径, B 代表的地理事 物的名称是 半径,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因此,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
球体。
12.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 ,登高才能望远。登多高,望多远,通过计 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 其中 h为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垂直距离)。从表中可知离地高度越高,
可见范围越广。
离地高度 h(米) 1 2 10 20 50 100 1000 5000 10000
第 3 页(共 9 页)
可见范围 s(千米) 4 5 11 16 25 36 113 252 357
13.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圈层 A 的名称 。
(2)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图中的 (选填“A ”“B”或“C”)。
(3)岩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的圈层和字母 所示圈层的顶部。
三 、实验题
14.如图所示, 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图 B 中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 你看到的现象是: 。
(2)图 A 中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3)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从离岸到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选填“A”或“B”)的现象
相似, 说明海面是 。
四 、解答题
15.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 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如图甲所示; 还 有发生月食时, 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 如图乙所示。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
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
第 4 页(共 9 页)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合在一起为岩石 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 39- 41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 70 千 米 ;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地
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 内地核科学家认为是固态结构。外地核深
2900km 至 5000km,内地核深 5100km 至 6371km。此外在内外核之间,还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过渡层",
深度在地下 4980~5120 公里之间。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 3473 千米。
A.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 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壳和上地
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称为岩石圈, A 符合题意。
B、 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上地幔,B 符合题意。
C、在地球内部结构的三层中最厚是地核, 岩石圈不属于内部分层, C 不符合题意。
D、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厚度最小的是地壳,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2.
解: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观点正确, 不符合题意。
C、发生月食时, 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地球的影子,其圆弧形可以反映地球的形状, 观点正确, 不符合题
意。
D、笔尖向下在篮球上竖立的铅笔沿着球移动时,笔尖先消失, 笔杆后消失是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观
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3.C
【解析】在一个平面上, 只要没有遮挡人应该能看到平面上的所有物体。而在一个弧面上时,站在地
面上望远处总有些在地平线以下的物体就看不到了,此时站得高就能看得更远。
第 5 页(共 9 页)
“欲穷千里目 ”要“更上一层楼 ”是指想看得更远就要站的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地球是圆的,处于地
平线以下的物体要站到更高处才能看得见。所以 C 选项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4.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 才能看得
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从海上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 D。
5.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
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一开始由于受活动区域所限, 以为“天圆地方”,后来逐渐认识到地球 是个球体,再后来经过科学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根据题意。
故选: D。
6.C
【解析】人们对地球的知识从地球是平的到地球是个球体经历了想象推测和实际论证。
A, 人类认识地球从“地平 ”到“地圆 ”,从想象到推测再到实际论证。故 A 错误。
B,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是铅笔在篮球上移动,看到的长度逐渐变短 。这是一个模拟实验, 不能说
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 B 错误。
C,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故 C 正确。
D,麦哲伦航球环行就已经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7.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故 A 叙述正确;
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 地壳、地幔、地核,故 B 叙述正确;
地球内部结构最薄部分是 C﹣﹣地壳、最厚部分是 B﹣﹣地核, 故 C 叙述正确;
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故 D 叙述错误。
故选: D。
第 6 页(共 9 页)
8.B
【解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
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其中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地球的卫星照片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人们对于地球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先后经历了“盖天说 ”一“浑天说 ”一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 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推断地球是球形的一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一 20 世纪,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 并拍摄地球的照片等一系列的过程
后,人们终于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ACD 不符合题意, B 项正确。
故答案为: B。
9.B
【解析】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 ①远离海岸的帆船, 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④月食时,月轮缺
损的部分为圆弧形。 ⑤麦哲伦航海。 ⑥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 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故选 B。
10.(1)C
(2)B
【解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 两极方向的半径约
为 6357 千米, 仅差 0.33%。因此, 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1)土行孙从地心穿过,所通过的路程是地球的直径,所以=6378 千米×2=12 756 千米。
(2)由于地球的自转, 人一动也不动所通过的路程就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通过的距离, 即赤道的周长。
故答案为:(1)C;(2)B
二 、填空题
11.
解:读图可知, 图中 A 所代表的是极半径,为 6357 千米, B 代表的是赤道半径, 6378 千米, A 极半径
小于 B 赤道半径。因此,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 极; 赤道;小于。
12.球体
【解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
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其中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地球的卫星照片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第 7 页(共 9 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 登高才能望远。登多高, 望
多远, 通过计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其中 h为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垂直距离)。
13.(1)地壳:地表至地下 33 千米,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地壳厚度变化规律: 大范围固体表面,海
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地幔:上部有软流层,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发源地; 下部特质具有固态特征。
(3)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
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 100 公里的软流圈。
解:(1)据图可知, A 为地壳, B 为地幔,C 为地核。
(2)鸡蛋的壳为地壳, 蛋白为地核, 蛋黄为地核。
(3)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的全部,地幔为图示 B,地壳为图示 A.
故答案为:
(1)地壳
(2)B
(3)A;B
三 、实验题
1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 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 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如果在船桅杆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 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
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解答】解:(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粉笔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 粉笔的高度越来越低。
(3)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A 相似,说明海面是弧形的,所以地球表面是
球形的。
故答案为:(1)粉笔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2)粉笔的高度越来越低;(3)A;弧形。
四 、解答题
15.解: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体,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的,也能先看到帆船的最高部位——
第 8 页(共 9 页)
桅杆。
【解析】这两种情况只能说明地球是弯曲或者呈弧形。
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只能说明船所通过的地方是是弯曲或 者弧形的, 同样,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是平面的一种情况,也只能说明船所通过的 地方是弯曲或者弧形的, 而无法直接说明地球是球形的结论。比如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体,看到的
影子边缘也是弧形的,也能先看到帆船的最高部位——桅杆。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