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一、二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一、二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31 06: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二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那天,周恩来对纲领草案专门作了说明,没等表决,他的讲话就获得了满堂的掌声。”材料中的“大会”(  )
A.正式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C.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讨论了成立新中国的相关问题
2.“新中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完全回到中国人的手里,并禁止外轮在中国内河航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材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实现了人民解放
C.完成了国家统一 D.提高了国际地位
3.和平解放使西藏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政治、经济羁绊,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西藏内部的团结,为西藏与全国各地共同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材料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的(  )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4.下图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INCLUDEPICTURE"24-J1.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史全国 10.19 - 测试卷未做,小册子已做\\24-J1.tif" \* MERGEFORMATINET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C.维护国家安全需要 D.致力实现国家统一
5.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他们神色坚定,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这表明抗美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挥 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
6.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壮志昂扬,在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1949—1952年,工业总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34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年均增长34.8%。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
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7.特定历史时期商品的商标可以反映一些史实。下图所示的商标反映了(  )
INCLUDEPICTURE"土改牌香烟.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史全国 10.19 - 测试卷未做,小册子已做\\土改牌香烟.TIF" \* MERGEFORMATINET
A.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8.1952年底,我国粮食产量16393万吨,比1949年增长45%,棉花产量增加86万吨。1953至195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6684万吨增加到19505万吨;棉花产量增加到164万吨;农业总产值达537亿元。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D.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9.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2%,运输和邮电为19.2%,农林水利为7.6%,文教卫生为7.2%,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3。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10.下表为1957年我国部分行业产量情况。表中信息说明我国(  )
项目 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产量 535万吨 296%
原煤产量 1.31亿吨 96%
发电量 193亿千瓦时 166%
粮食产量 19505万吨 19%
棉花产量 164万吨 26%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
C.农轻重的比例协调发展 D.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
11.下图为武汉市江岸区签发的一份女性选民证。这张选民证直接见证了(  )
INCLUDEPICTURE"选民证.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史全国 10.19 - 测试卷未做,小册子已做\\选民证.TIF" \* MERGEFORMATINET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
D.妇女成为民主建设的主力
12.1953年之前,陕西宝鸡地区有10多家以酿酒为业的作坊。1953年底,受农业合作社启发,有几家酿酒作坊组成生产合作社,共享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市场客户,很快取得丰厚经济效益,其他酿酒作坊纷纷要求入社。这体现了(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B.政府经济建设的领导能力增强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优越性
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13.下图所示为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图片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新中国(  )
INCLUDEPICTURE"24-J2.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史全国 10.19 - 测试卷未做,小册子已做\\24-J2.tif" \* MERGEFORMATINET
A.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4.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幅宣传画。该图反映出(  )
INCLUDEPICTURE"初排J1-3.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史全国 10.19 - 测试卷未做,小册子已做\\初排J1-3.tif" \* MERGEFORMATINET
A.人民群众急于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B.新中国的经济水平超越了英国
C.“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高昂的建设热情
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完全建立
15.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先后建成。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这一时期是(  )
A.政权建立和巩固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18题15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材料三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获取的“战略利益”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史实进行佐证。(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0年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并说明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拟写一个学习主题。(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作为新中国首批重点工程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同年,7月15日,一汽在长春开工建设。毛泽东主席亲自题词并签发了“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中共中央指示。为了建设一汽,从1953年起,举国上下向这里输送来建设大军和最优秀的人才。同时,苏联对一汽的建设和投产也给予了全面的援助。经过三年的努力,1956年7月13日,一汽终于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摘编自梁骁、王宁《“共和国长子”生长录:新中国
第一辆国产汽车在“一汽”诞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共和国长子”的有利因素。(答出三点即可,6分)举出一例“一五”计划期间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就。(2分)
材料二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中央提出提倡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现实原因。当时为把农民“组织起来”,中共中央采取了怎样的举措?(6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不懈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伟大精神。
(3)请在上面两幅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简述其主要事迹及彰显的精神内涵。(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楚,逻辑通顺)(15分)
答案
一、1.D 2.A 3.D 4.C 5.C 6.C 7.A 8.C 9.B
10.A 11.C 12.C 13.C 14.A 15.C
二、16.(1)意义: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跨越;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答出两点即可)国际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战略利益: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答出两点即可)
史实:“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
(3)变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7.(1)有利因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一五”计划的推动;举国上下的支持;苏联的援助;一汽工人的辛勤劳动;东北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较好。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其他成就亦可)
(2)原因:帮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服务于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举措: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示例一】选择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为战友开辟道路,自己英勇牺牲,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示例二】选择王进喜。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王进喜为大庆油田建设作出了贡献,被誉为“铁人”,发扬了艰苦创业精神。
18.【示例一】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结论: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三件事,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示例二】观点:“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结论: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