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慧眼识得短评面, 文内文外尽是春
——学写文学短评
01
课堂导入
Part One
课堂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但回到现实中,高考诗歌鉴赏题16题却是整个卷面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如何做好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答题精准度,有必要从鉴赏方法和答题写作规范步骤入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好古诗词的文学短评,在高考诗歌考查的视域里,提炼古诗词鉴赏短文的写作方法。
作业反馈
什么是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评价写出来,这就是文学短评。
要求我们平时上课要积累到位
要求我们平时课后要积累丰富,拓宽视野
文学短评概念
文学评论属于论述类文章的一种,包括时事评论、思想评论、影评、书评、文学短评等。中学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应以短评为主。文学短评,应聚焦于文学作品中的某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一定的论证即可。而不是面面俱到,多种角度或观点杂糅,变成文本分析。
文学短评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文。古诗词鉴赏也是属于文学短评的一种样式。
02
文学短评写作要求
Part One
文学短评写作要求
诗词鉴赏短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①结构完整②层次清晰③观点鲜明④语言流畅⑤短小精悍的文章。“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古诗词原文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
结构完整
层次清晰
观点鲜明
语言流畅
短小精悍
文学短评要求
文学短评重点突破一:切口要小
就文学作品而言,可供评论的方面很多,我们千万不要贪多求全。选择的论题尽可能集中,所选角度要尽可能小点,这样才能见“微”而显“著”,以“小”见“大”。选择的论题,一定要精心选择自己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只有把“口子”开小一点,才能论得清楚,议得到位。
文学短评重点突破一:切口要小
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角度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文学短评重点突破一:切口要小
A.人物形象:
1.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
2.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如《念奴娇》周瑜形象)
B.景物形象:特征、含义(如《归园田居》)
C.事物形象:特征、含义(如《红烛》)
角度2:赏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短评重点突破一:切口要小
角度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表现手法 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4.描写角度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5.描写技法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7.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互文、借代等。
文学短评重点突破一:切口要小
角度4: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
语言特点 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
语言风格 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洗练,淋漓酣畅,情韵悠长,回味无穷等;【杜甫“沉郁顿挫”】
修辞手法 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其他方面 如粗笔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等等。
文学短评重点突破二:叙议结合
叙述与评论的要求:
评论:
文学短评是针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所以对作品的叙述是必不可少的。文学短评,重在一个“评”字,叙只是手段,评才是目的。
叙述:
文学作品中的部分内容(复述性的简介),复述须要言不烦,避免繁琐零乱;不能大段大段地照搬。另外,复述受到内容的约束,不能对原文内容进行创新。
文学短评重点突破二:叙议结合
叙述与评论的要求:
先叙后评
边叙边评
叙议结合
评析结合
03
文学短评结构安排
文学短评结构安排
1.“总—分—总”结构模式。
开头概括复述原文,点出要强调之处,引出论点。中间分析论证。结尾重新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论据并列式结构。
开头概括全文观点,然后从作品中搜集论据,一一列举分析。最后简单结尾,或作小结,或作强调,或发感慨,或谈启发等。
3.论点并列式结构。
赏析短文虽小,但中心明确。这一中心有时还可以“化整为零”,可以分化为几个分论点或具体的方面加以评述。比如人物形象的赏析,可以用这种模式从不同角度赏析人物的具体性格特点。
04
课文举例
已学过的古诗词篇目
课文篇目 作者 创作时间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925年
《短歌行》 曹操 三国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晋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唐
《登高》 杜甫 唐
《念奴娇》 苏轼 宋
《永遇乐》 辛弃疾 宋
《声声慢》 李清照 宋
文学短评示例
《声声慢》开篇的叠字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14个叠字,创意新奇。
“寻寻觅觅”四字劈空而来,反映了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丢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可能是椿萱在堂的幸福,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溃、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担承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如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然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四字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一种沉痛乃至凄厉的感情氛围已笼罩全诗。
这三句十四字,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何谓“椿萱在堂”
椿:椿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古代传说大椿长寿,庄子曾经说过"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见它有多么长寿。因此古人就把它拿来比喻父亲,盼望父亲像大椿一样长生不老。后来为一切男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椿寿"。
将"椿"、"萱"合称"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称为"椿萱并茂"。
前引"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就是形容父母都老了,头发都白了。
文学短评示例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说得很专横但也很真诚。他的诗也是如此,在英雄的志意与诗人的才情之中,往往又结合着一种唯我独尊的“霸气”。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几何”出于《左传》的“侯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相信,黄河的水千年一清,而黄河水清就意味着天下太平。可是,一个人能享有多少年寿命?怎能等得到那天下太平的时候!人近暮年,逝去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多,未来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当生命结束时,你所有的才智和所有的理想也就全都落空了。以曹操的雄才大略,一生之中也只能统一了北方而始终未能统一天下。由此可见,在建安那种乱世,要想实现心中一些美好的理想是何等艰难!在诗人的才情之中结合了英雄的志意,于悲凉中有沉雄之感,这是曹操与一般诗人不同的地方。
文学短评示例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在“慨”和“慷”之间又加上了“当”和“以”两个虚词,这种形式的四字句在《诗经》里经常出现,其中的虚词只起一个加强语气的作用。古人用“慷慨”是指一种感情激昂的样子。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讲到项羽兵困孩下时说“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
曹操不仅以他的作品开出了建安一代诗风,而且以他的身份地位推动了建安文学的兴盛。曹操的诗,古直沉雄,从不雕饰作态,代表了建安诗风转变中较早的一个层次。
——叶嘉莹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05
总结古诗词文学短评方法
1、读懂作品
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手法,读懂诗人的情感,明确主旨,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2.选准角度,找出鉴赏点
鉴赏方向:
(1) 分析表达什么情感主旨 。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行文结构技巧和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技巧,比如写作思路、结构方式、选材特点、行文线索等。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 分析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以及意象构成的意境特点。
(4) 分析作品的语言,包括语言特点、语言风格等。
3.注意恰当使用技巧
“题”——突出鉴赏角度,题目即观点。
“点”——首先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你鉴赏的角度是什么。
“引”——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
“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诗句,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评”相结合。在写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短评的结构要小巧完整,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
3.课后作业
请从我们统编上第三单元所学过的古诗词中选择一篇进行文学短评的写作,按课堂所学要求,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