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
特级教师:张文娣中考说明解读及应考策略 用时不在多,用心则灵;
做题不在多,有法则灵。
题目数量:22—28个不等
题目考查:
填空题、选择题、 解答题
证明题、 探究题、操作题 如何进行中考备考? 解题规律:
做一题 → 会一法 → 通一类
中考命题趋势分析 1. 从命题基本思想看变化
命题的基本思想应该是:实现最大区分度的考试;考查学生应知必会的知识;以能力立意设计命题;考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试题的命制要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体现确立《新课标》的初衷: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2. 从命题呈现形式看变化
学习性命题;
实践性命题;
探索性命题;
操作性命题.新题型(1)学习性命题
学习性命题也叫阅读类命题,即在考试的现场让学生先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解决一个类似的数学问题,这类命题反映了对中考考试的一种新的认识,即“考试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
学习性命题的表现形式有:
先阅读后应用;
先阅读后模仿;
先阅读后探究等. 阅读:我们知道,在数轴上, 表示一个点.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表示一条直线;我们还知道,以二元一次方方程 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次
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直线,如图1可以得出: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P的坐标是(1,3),则方程组 的解是
在直角坐标系中, 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 以及它左侧的部分,如图2; 也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 以及它上方的部分,如图3.回答下列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
(1)用作图的方法求出方程组
的解.
(2)用阴影表示 ,所围成的区域.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先学习后应用型考题。解题策略——理解、套用。
解: (1)如图4,在坐标图中分别作出直线 和直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P的坐标是(-2,6),则方程组
的解是 .
(2)不等式组 ,在坐标
系中的区域为图4中的阴影部分. 【点评】本题从知识方面考查了学生对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用函数观点看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能力水平方面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探究能力,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自学能力;考查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践性命题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较为核心的理念.正因为如此,实践性命题应运而生.
(2)实践性命题分类
先作图后应用;
先作图后判断;
先作图后探究等.【例题】将抛物线c1: 沿x轴翻折,得抛物线c2,如图所示.
(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c2的表达式.
解:(2)现将抛物线c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的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与x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B;将抛物线c2也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的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与x轴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E.
①当B,D是线段AE的三等分点时,求m的值;
②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N,
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①令 得: ,则抛物线c1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为(-1,0),(1,0).
∴A(-1-m,0),B(1-m,0).
同理可得:D(-1+m,0),E(1+m,0).当 时,如图①,
????? ??????????????
当 时,如图②
∴m=2????????????????
∴当 或 时,B,D是线段AE的三等分点.? ②方法一:理由:连接AN、NE、EM、
MA.
依题意可得: .
即M,N关于原点O对称,? ∴OM=ON.
∵A(-1-m,0),E(1+m,0),
∴A,E关于原点O对称,??
∴OA=OB
∴四边形ANEM为平行四边形.????????????????? 要使平行四边形ANEM为矩形,须满足OM=OA
即 ,????? ?
∴m=1.
∴当m=1时,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
方法二:理由:连接AN、NE、EM、MA.
依题意可得: .
即M,N关于原点O对称,? ∴OM=ON.
∵A(-1-m,0),E(1+m,0)
∴A,E关于原点O对称??
∴OA=OE,
∴四边形ANEM为平行四边形.???
∵
若
则
∴m=1. 此时△AME是直角三角形,且∠AME=90°.
∴当m=1时,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点评】本题从知识方面考查了学生对点的坐标、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图形变换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能力水平方面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图形变换的思想。(3)探究性命题
在新课标中突出了对探究能力的要求,从探究的意义上讲,它含有过程性与对问题终结性的要求.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这样的问题很多,大致分为:对实际问题的探究、问题结论的探究、解决方法的探究、对问题成立条件的探究等. *【例题】已知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A(0,3),与x轴分别交于B(1,0)、C(5,0)两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为线段OA的一个三等分点, 求直线DC的解析式;
(3)若一个动点P自OA的中点M出发,先到达x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再到达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某点(设为点F),最后运动到点A,求使点P运动的总路径最短的点E、点F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总路径的长.解析:
(1)根据题意,得
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由题意可知OA的三等分点分别为
(0,1),(0,2).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
当点D的坐标为(0,1)时,
直线CD的解析式为
当点D的坐标为(0,2)时,
直线CD的解析式为
(3)如图,由题意,可得M .
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M ? ,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x = 3的对称点为A ?(6,3).
连接A ?M ?,交x轴于点E,交抛物线的对称轴x = 3于点F.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EM=E M ?,FA=F A ?.
因此,线段A ?M ? 的长就是所求点P运动的最短总路径长.由A ?、M ?的坐标可以求得直线A ?M ?的解析式为
把 代入 并解得 ;
把 代入 并解得 。
连接A A ?,求得线段A ?M ?= .
因此,E(0,2 ),F ;
最短总路径的长是 .
【点评】本题从知识方面考查了学生对点的坐标表示、等分点的定义、对称点坐标的确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解析式和抛物线解析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线段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能力水平方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小马喝水或吃草)解决问题的能力。(4)操作性命题
这一类命题是《新课标》实施以来出现的新题型,它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问题呈现形式——用什么工具做;怎样做;结果情况分析等.【例题】
如图, 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
(1)在图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2)若 的面积为1,则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通过作图方可求解的操作性问题。
要求我们在图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以
的三条中线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
图形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根据图形
特点和要求,可以选用平移变换求解。过点C作CG//AD,使CG=AD.连接FG,
只要证明FG=BE即可。
(1)连接AG,EG,EF,因为
CG//AD, CG=AD,
∴四边形ADCG是平行四边形,
∴ AG//DC,且AG=DC.
又由E、F是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知EF是该三角形的中位线,
∴EF//BC,EF= BC.即EF//DC,EF=DC.
∴AG//EF,AG=EF.
∴四边形FEGA是平行四边形,
∴ AF//GE,且AF=GE,
又因为AF=BF, ∴ BF//GE,BF=GE.
∴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
∴ FG=BE.所以 就是所求。(2)由题意知 的面积就是所求。
【点评】本题从知识方面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中线、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面积公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能力水平方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图形变换的思想;考查学生应用图形的割补及面积公理求多边形的面积的能力。 同学们应掌握:
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关注中考试题的特点和变化。
【本讲小节】
需掌握的数学思想:
方程思想、
转化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等。
需掌握的数学方法有:
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降
次法、观察法、特值法、面积法、待定系数法等。
需强化的数学能力有:
基本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等。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取得优异成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