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30 22:5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识并会书写“戎、竞”等5个生字,背诵课文。
2.用看注释等方法读懂故事,能复述故事。
3.说清“王戎不如道旁李”的原因,说出王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用看注释等方法读懂故事,能复述故事。
说清“王戎不如道旁李”的原因,说出王戎的特点。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 4 张图片,每一张图片都代表一个历史小故事,想看吗?想瞧,什么故事?你说。
生:这是骆宾王 7 岁时写的咏鹅。
师:对啦,骆宾王 7 岁的时候,应客人之邀,以鹅为师,于是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鹅。那谁愿意来填这句话?
生:你来,骆宾王 7 岁能写诗。
师:是的,接着看,谁来填?请你来。
生:曹冲 7 岁能称相。
师:再来看,还有谁能填吗?请你来。
生:司马光 7 岁能砸光。
师: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生:他们都是 7 岁
是呀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历史上的聪明少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书写戎字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齐读。
时光匆匆而过,就像大海里的沙子,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是出众的人才,今天,我们在认识一位7岁的小俊杰,他的名字叫什么?一起说
(2)戎是本课的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书空笔顺,看老师写在田字格上,注意在书写时,斜勾上一撇一点不要忘记。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田字格上也写下这个生字。
2、理解课题,读准停顿
(1)读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课题?
谁不取道旁里?
王蓉不取什么?
(2)说出题目意思
太棒了,你们课题读的这么通顺,那知道它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你来。
李树接的子就是李子,太棒了,不取即不摘,李及李子。瞧,我们的文言文就是这样,语言精炼。那接着咱们就走进这篇文言文,谁来读一读?自读要求。请你来读,
(自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则故事你读明白了什么,争取读的正确流利。 )
清楚了吗?好,开始吧。
(3)同桌配合读课文
读好了,老师把这句话分成了两部分,那,就请你们同桌配合着读一读。你读一句,我读一句,互相听一听,提提朗读小建议?我们争取再把它读得通顺流利一点。
有没有哪组同学愿意站起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来,请你们来。
(4)理解第一句,指导朗读
我想采访你们,读懂第一句话的意思了吗?读懂,读懂啦。谁来说。
那你知道尝是什么意思吗?曾经你是怎么知道的?
真会学习,能看注释了。尝是曾经的意思,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在尝后面稍微延一延,托一托。我们在读一次。
来,请坐。
(5)理解“竞走”
文言文就是这么有意思。有的时候在文言文里的意思和我们平时生活中说的意思不一样。尝是曾经,还有一个词也是这样,竞走在我们现在是指的。对了,是一种体育项目。可是在这篇文言文里,你读懂了吗?
生答
(6)通读全文
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挑战读全部内容?
(7)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他一口气把全部内容读得那么通顺。这篇文言文读明白了吗?
我们来讲一讲好不好?谁来读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请默读课文看一看,边读边看,文下注释,顺一顺,然后试着讲讲这则故事。)
故事要从王蓉 7 岁开始说起。谁来讲?前半段。
你说的多流畅
(8)解释“诸”
那有一个字是生字,但是他在注释里没有解释。你怎么知道他就是其他小朋友,许多小朋友的意思,你看他刚刚解释的很好,看来他读懂了。我就想采访你们,这个字你是怎么学的?
咱们用诸来说一说,各位可以说成诸位。那万事顺利可以说成诸事顺利,那许多小朋友可以说成诸儿。太棒了,我再请一个人来讲前半段故事。
(9)理解“多子折枝”
你们真会讲故事,那你说李子多的都把枝头给压弯了,你见过这样的李子吗?出示图片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在看到满枝的花儿时说道,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此时你看到了这样的李子,你会怎么说?请你来。
生填空
你们要是诸儿中的一个,谁来读好这句话?谁来读好这个前半段,请你来。
想吃吗?想。想吃可以再急切一点。
我们一起试试。
(10)对比“诸儿”与“王戎”
我就想问问在座的小朋友,你们这又大又圆的李子想怎么尽走取之?瞧你们刚刚说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你看你们多开心,跑跳闹兴奋,可是瞧你们的身后,唯戎不动,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谁来读好?
(11)尝试背诵
我仿佛看到了这一动一静两个场景,这样你们能读好它吗?先来试试。
你瞧,他都快背出来了,咱们一起试试。
三、读懂文意,读出感悟
1、故事还在继续,谁接着往下讲?
果然如此,文言文语言精炼,而且多有省略。你瞧,你把后半个故事讲得如此完整,那想必这个你会填吧,谁来试试?请你来。
(1)理解“之”
出示课件
填的特别好。文言文语言比较精炼,所以王荣,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荣。文言文理还有一个字经常出现——“之”,那你知道这两个之分别是指的什么吗?
我发现你们真会读书,文言文,因为他精炼,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这就是他独有的魅力。
(2)合作对话,理解文意
能让我们穿越到那样一个李树旁,王蓉和人们的对话里去吗?同众互相说一说行不行?
有没有哪一组同桌愿意上来给我们演一演?
来,谢谢他们,来,演的太好了,王荣,你真聪明。你瞧,难怪课下注释在介绍王荣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话叫做自幼聪慧。(板书聪慧)
(3)读懂人物
王蓉年仅 7 岁,如此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这就是自幼聪慧。听了同学们的解释,现在你有没有明白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清楚吗?自己试着说一说。
你瞧,全文上下就这一句语言描写,这么简单的语言描写,尽显王荣之聪慧。能背下来吗?
2、师生合作被背诵
咱们试试,你们背红色部分,老师来背黑色部分好吗?好,你们来读课题。
老师也想当王蓉,看看其他部分,你们能背吗?
哇,太厉害了,都能背了。你瞧瞧小小的王蓉,年仅 7 岁,如此聪慧,实乃奇才。
3、完整复述故事
这么有意思的小故事,不光要会背,会讲吗?
自己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四、拓展阅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出示世说新语简介。这本书中还记录了许许多多的智慧少年。比如聪明伶俐的徐孺子,巧答客问的杨氏之子,机智应答的元芳。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读一读世说新语这本书。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一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