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大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汉武帝大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31 11:2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导入新课
˙
故事中成语“金屋藏娇”说的是谁?
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
长公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
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佚名《汉武故事》
汉武帝刘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秦朝建立
秦始皇
汉武帝
汉朝巩固
概念解读
什么叫做“大一统”?
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政治统一
经济统一
思想统一
军事统一
壹:政治统一
“推恩令”的实施
封异姓王(功臣7个)
铲除异姓王,封同姓王9个
晁错建议“削藩”
七国之乱
平定七国之乱
刘邦
汉景帝
汉武帝
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一: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①王国问题:
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②豪强势力:
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混乱
削弱中央集权
1.“推恩令”——背景
——主父偃——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结合教材思考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地方弊病的?
推恩令
建议者:
内容:
作用:
主父偃
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侯国的数量越来越(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推恩令”方法相对缓和,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推恩令”妙在哪里?
2、“推恩令”——实施
你送來的贺礼太薄,
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刘彻晚年郡国形势图
加强中央集权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3、削爵、夺地、酎金
皇帝
司隶校尉
(中央)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内容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促进地方监察,打击豪强地主,
加强中央集权。
汉代刺史形势图
4、刺史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及措施的演变(西周至汉武帝)
西周
秦朝
汉武帝
汉初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拓展延伸
贰:思想统一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材料:淮南王刘安,招用诸子百家几千人著书立说,编写《淮南子》,一些学派用自己的观点议论天子,宣扬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治国策略。诸子百家的学者依附诸侯王,宣讲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治国思想,对抗朝廷。
阅读材料思考汉武帝面临的思想上难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问题:思想不统一,威胁中央统治
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背景
释义:凡是不在儒家经典范围之内的学说,都要加以限制,不能任其与儒学一同发展。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措施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汉代讲经图》
影响: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措施和影响
思考:《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回顾所学,比较秦皇、汉武对待儒学态度的不同?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秦始皇——
——汉武帝——

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
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叁:经济统一
---盐铁专卖
材料四:富裕的商人,冶铁铸币卖盐,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财产,却不顾国家危急,加重百姓困苦。汉初诸侯王叛乱时,朝廷向富商大贾们借钱去平叛,富商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 ——转述自《史记·平准书》
唯利是图
不关心国事
并结合教材59页第一段内容思考,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
名次 富豪 致富行业
第一名 四川卓氏 冶铁
第二名 四川程郑 冶铁
第三名 南阳孔氏 冶铁
第四名 山东曹邴氏 冶铁
第五名 山东刀闲 盐商
第六名 山东东郭氏 盐商
第七名 山西罗氏 盐商
——《史记》
西汉初年,①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 ②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 ③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唯利是图。
1.“盐铁专卖”——背景
2.“盐铁专卖”——措施
结合教材59页第二段内容,思考汉武帝是如何应对经济问题的?
私人铸币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富豪唯利是图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五铢钱
②盐铁官营、专卖
齐铁官印
③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全国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材料研读:
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农民弃农经商,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农民不事农业生产,农业遭到破坏。
3.“盐铁专卖”——措施
④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汉代耧车(模型)
【相关史事】
汉武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他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肆:军事统一
---北击匈奴
秦末汉初,冒(mò)顿(dú)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不断南下袭扰。
文帝、景帝时期,延续了和亲政策。
汉高祖时期:白登之围,汉朝大败,不得不向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对和亲政策的评价:屈辱的和亲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汉匈大体和平。
1.“北击匈奴”——背景
外患:北方匈奴的威胁未除;
卫青剧照
霍去病剧照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反击匈奴。
2.“北击匈奴”——条件
汉代骑兵
公元前138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
公元前127年卫青第一次北击匈奴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二次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解决匈奴南扰的问题,巩固边疆稳定,促进民族交融。
影响: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开始西迁。
3.“北击匈奴”——措施
思考:与秦朝疆域图对比,汉朝疆域图有何重大变化?
作用: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北击匈奴”——结果
问题 措施 作用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
实施“推恩令”(主父偃)
建立刺史制度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政治上大一统
思想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董仲舒)
重用儒生、兴办太学、推广儒经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专卖;
平抑物价。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实现了经济上大一统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诸侯王、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百家横流,思想不统一
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军事
匈奴南下袭扰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西汉边疆得到安定。
重农抑商;
历史评说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如武帝之雄才大略……
——班固《汉书》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以史实为根据。
2、一分为二、公正、客观、中肯
如何评价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