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曲五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10 15: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6张PPT。诗词曲五首 八年级下册第25课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字梦得,唐代诗人。河南洛阳人,自幼好学。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永贞元年和柳宗元等积极参与王叔文等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常期被贬在外,晚年回到洛阳,官为太子宾客。刘禹锡简介【题解】
???选自《刘梦得文集》。
宝历六年(826),作者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于是作者以此诗酬答。
白居易,字乐天。
酬,以诗相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首联尾联颈联颔联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用典。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俱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在这一联作者一洗 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达的境界。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末联回应题目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1、作者是 朝    。本诗是 答谢   的诗“ 乐天”是——— 号————。
2、首联用“—————”概括他被贬之地。“——————”句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流露内心愤懑不平。白居易唐刘禹锡白居易香山居士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理解背诵3、颔联用两个典故写归来后的感触
————— —————————
所用的典故是: 、 。
4、颈联摆脱现实,展望未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名句):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尾联点明酬谢的题意,向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的关怀也是和友人共勉:
6、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
这两句的原意是:
 
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竟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史之作。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就是相反的结果。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发议论。 (一)、结构:

(二)、特点:
(三)、主题:③④句议论感慨借物咏叹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①②句写兴感之由(四)、理解:
1、写兴感之由的诗句:
2、从反面设想,反映诗人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句:
3、含蓄诙谐,体现本诗风韵神采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4、借一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句:
5、本诗名句:
6、叙事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7、议论句:
8、想象东吴失败后局面的句子:
9、———— ,————— 一句提到三国时————的典故。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之战10、赤壁之战成败的关键只在两个字 ——。 有成语———————形容各种条件都已准备好而只差重要的一环。东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南宋吉州卢陵人,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课文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二、写作背景: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诗意赏析: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的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起一经,依靠精通一种经书,参加科举而入仕做官)二是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干戈,兵器,这里指代战争。寥落,指兵力单薄。四周星,四周年。)颔联: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山河破碎风飘絮”,指宋朝国事危亡如风中柳絮。(风飘絮,形容国事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身世浮沉雨打萍”,指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浮。这两句以比喻方式写国事和身世。颈联;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忧愤之情。“惶恐滩头说惶恐”,惶恐滩;在江西万安江中,地名。“说惶恐” ,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文天祥被俘过伶仃洋。“叹零丁”,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漂浮在伶仃洋中,身感孤苦伶仃。尾联: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忠心永垂史册。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须先用火烤竹片,去除青竹的水分,称为杀青或汗青,后代便以汗青代指史书。主题:通过追忆自己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理解填空:
1、概括回忆一生主要经历的诗句:
2、千古传颂的名句:
3、用地形险恶说明诗人处境艰难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4、运用对偶句:
5、运用比喻抒写国破家亡悲哀的句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6、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历经艰辛危苦句:
7、抒写国破家亡悲哀的句子: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8、以比喻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的句子:
9、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决心句:
10、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11、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心情的句子:
12、写目前不幸被俘孤独处境句子:
13、具体概括自己抗元经历,表忧愤心情的句子:
14、借代句: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留取丹心照汗青15、感召后代无数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
16、极力渲染南宋国势岌岌可危局面和自己艰难困厄遭遇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7、诗人以————比喻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以————比喻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
18、堪称爱国主义诗歌中的绝唱之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风飘絮雨打萍整理含有哲理的诗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2、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5、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6、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一l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人列 入“唐宋八大家”,称为“三苏”。
苏轼是宋代文学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写作背景:
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因此写了这首词。上片:
明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啊? 拿起酒杯去问青天。 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天 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赏析简析: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开头点明饮酒赏月,流露出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下两句的疑问,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晚深了一层。既然天上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然而要弃绝人世,词人又有些犹豫,而最终不忍弃绝人世。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上片中带有人生哲理句:

有了正确的对待事物的思想,那么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心安理得。在人间也可以得到快乐,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样可以做一番事业,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庭中去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下片:月光照遍华丽楼阁, 低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眠的我。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 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 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三句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下片中带有人生哲理句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理解填空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的句子:
? 。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子: 。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 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6、表明夜深而离情正浓:
, , 。
5、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句子: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4、表现地位、业绩超出常人时寂寞孤独心声的句子: 。
高处不胜寒7、词人问天句    ?   。
8、问月句  ,      。 9、问自己句 ,     。
10、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   ,    。
11、下片中含有人生哲理句:   ,
        ,     。
12、此事古难全“此事”指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17、写诗人向往天上,但又觉得天上
不如人间温暖的句子:
, , 。
18、直接写怀子由的句子:
, 。
19、本词名句:
20、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蜕变而来,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句子: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诗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主旨
表达了词人由心 有所郁结,到心 胸开阔的乐观旷 达情怀。写月诗词拓展: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7、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张养浩,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病卒。这首曲大概作于赈灾期间。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天宗二年在就任
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有所见所想。 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这首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理解填空 :
1、写潼关壮美(雄伟险要的地势): , , 。
2、以动写静的句子: 。
3、作者无限伤感的原因:
,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峰峦如聚,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
万间都做了土。4、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的句子:
, 。
5、所见昔日景象的词: 。
今日景象的词: 。
6、主旨句:
, ; , !
望西都 意踌蹰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7、概括历代帝王盛衰兴亡的变化的句子: 。
8、 “望西都”引出下文的


9、作者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的句子是: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10、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11、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12、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是
13、帝王朝由盛入衰过程的真实写照是 14、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