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31 00:4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制作年代尺梳理近代以来俄国重大史实:
1700年 1861年 1914 1917.3 1917.11 1918--1920年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近代化进程
1861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国内战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
参加一战,给俄国带来深重灾难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标要求:通过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联合起来
国内
俄国国内的地主、资本家、沙皇军官
国外
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材料一:四年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国内战争使2000多万人丧失生命,400多万人伤残,国家满目疮痍。农业生产直线下降。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据材料归纳,经历了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后的苏维埃俄国存在什么问题?
一、新经济政策【列宁的探索】
历史背景:
(1)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入瘫痪状态……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来“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1920年农民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工业 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
根据材料,归纳苏俄此时出现的问题。
(1)材料二中“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三说说这种政策带来了什么问题?
一、新经济政策——列宁的探索
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三: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社会矛盾尖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历史背景:
社会矛盾尖锐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劳动方面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农民可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度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一、新经济政策
(1921年,列宁)
4.内容:
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经营方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1)特点: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材料1:
粮食产量增加
材料2:
工业生产恢复
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根据下列材料,归纳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苏俄农民叶莲卡在日记中写道:
“1922年春天,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
苏俄农民乔伊娜娃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天,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
对于俄罗斯的男人而言,比饿肚子更可怕的事情是没有伏特加喝,所以,前几年,不得不搞点医用酒精来解馋……
1922年春天,自由贸易后,随处都可以“畅饮”了……
评价:它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新经济政策
列宁的历史功绩:
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新经济政策,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
1922年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1917
1922
1991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17年之前
1917-1922
1922-1991
1991-今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
斯大林的愿望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二、苏联的工业化
扶木犁的穷国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背景1:内部—落后的农业国。
背景2:外部—帝国主义包围。
二、苏联的工业化
根据材料,分析当时苏联的形势?斯大林如何应对?
斯大林的应对措施---快速实现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则首先从重工业开始,而且始终以重工业为中心。在整个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苏联正是遵循这一方针,规划社会主义建设蓝图。
……“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性的计划,这种计划各类领导机关必须执行。
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根据材料及课本,归纳苏联实现工业化的举措及特点。
举措: 1928—1937年实施并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二、苏联的工业化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 -41冲锋枪,共生产六百万枝
根据图片和教材内容,归纳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及弊端
成就: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
评价:使苏联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但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小农经济是无法满足工业化需求的。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动。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重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农业集体化
个体的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2)原因:
(5)后果: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和解决粮食问题
(4)措施: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①开展消灭富农运动;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等;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1)内涵:
(3)开始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
三、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三、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沈宗武所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指出苏联模式主要内容
苏联模式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经济上: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四、苏联模式
背景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标志
特征
阅读教材P50“苏联模式”,思考以下内容:
材料一:苏联用1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大国崛起》
材料二:“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英国首相丘吉尔
材料三:对俄国人民来说,五年计划是一件福祸兼有的事情……它们使国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强大起来,从而大大有助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积极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也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材料和教材,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跛脚巨人
行业 增长/倍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 21.2
轻工业 6.2 4.1
农业 0.26 1.5
1926年—1940年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增长比较
②消极性:没有尊重经济客观规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苏联模式的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根据材料和教材,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认识
①制定政策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守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
②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列宁时期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时期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苏联的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分配方面 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历程
课后归纳
余粮征集制
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平均分配
粮食税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重工业)
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 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1.(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 D.颁布苏联新宪法
B
中考链接
2.(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
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C
中考链接
3.(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内容反映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B
中考链接
4.(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面对经济瘫痪,1921年春天,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的政策。新的政策……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材料中的“他”是指(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A
中考链接
5.(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列宁说:“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改为‘围攻’……”。这表明苏维埃俄国将(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
C
中考链接
6.(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具体措施是(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限制农产品产量
B
中考链接
7.(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结构调整步履缓慢,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
A.制约了产业转型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突破了发展困境 D.遵循了经济规律
A
中考链接
8.(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苏联党内进行了激烈争论,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的发展资金,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外,还要通过扩大工、农产品的价格差来收取。后来,又不加限制地扩大这种价格差。这表明苏联工业化( )
A.资金充足 B.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
C.发展迅猛 D.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B
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