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图说历史
秦代的刑具
秦兵马俑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第一组 第二组
Q: 1.哪一组图片为我们研究秦的暴政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从史料来源的角度看,改组图片属于什么史料?
2.谈谈秦的兴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实物史料/一手史料
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第11课
目录
导入新课
“汉并天下”瓦当
Q: 结合课文P54说出是谁完成“汉并天下”的?
刘邦,史称汉高祖
我国古代用瓦片建屋脊,在筒瓦前覆上瓦当,以便排水,预防风雨侵蚀。该瓦当上书写“汉并天下”,直径17.5厘米,出土于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初年,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目的在于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西汉建立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
史称汉高祖
长安
今陕西西安
西汉初期的牛车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田地荒芜
人民流离失所
人口锐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秦的暴政和长期的战乱
Q: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首要问题: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的王朝。
措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何为休养生息?
名词解释
休养生息是指国家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Q: 据材料分析,休养生息政策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的哪一主张?
学派:道家
主张:无为而治
阅读课文P55,概括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做法,并说说这些做法产生的作用。
连连看
农,天下之大本也。……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鼓励农桑
兵皆罢归家。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解甲归田
轻徭薄赋
释奴为民
——以上出自《汉书》
休养生息的措施及作用
稳定民心,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人物扫描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汉文帝长子,母亲窦姬(窦太后),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材料研读
Q: 根据材料说说:材料体现了文景两帝的什么思想?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1.农业是当时社会的根本,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
2.农业发展有利于人民生存和社会稳定,巩固统治。
材料研读
材料: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79一前141年),皇帝劝民力农,进一步减轻租税和赋役,慎于用法,主张“官统治民,本应导之为言善”。
材料:汉文帝遗诏中要求:治霸陵(汉文帝的陵寝)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Q: 根据材料,结合P55,指出文景两
帝采取的措施。
进一步减轻租税和赋役;
“以德化民”
废除严刑峻法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
秦朝
汉高祖
文帝二年
文帝十三年
景帝元年
三分
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
税一
免除
赋税
三十
税一
田赋
徭役
秦朝 : 一年数次;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
文帝景帝时期:三年一次;服徭役年龄从20岁开始
知识拓展
知识梳理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治世局面
材料二:“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京城的钱财多达以万贯计,而穿钱的绳索都腐朽了,从而无法查检到底有多少钱。太仓的谷物一年积压一年地堆放,满得散落到了仓外,都到了腐烂不能食用的地步。 )
——《史记》
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大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安定。只要不遇上洪涝和干旱的灾祸,老百姓就人人饱暖,家家富足。 )
——《史记》
史料实证
——根据材料概括“文景之治”的现象。
1.政治清明
2.人民安定
4.国力增强
3.经济发展
鉴古知今
—— 探究: “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
原因:
“秦亡汉兴”的根源在于秦朝实行暴政,苦役百姓。
汉朝以仁政治国,关注民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实行暴政,不恤民情,则国家衰亡;
实行仁政,关注民生,则国家强盛。
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勤政爱民,要注重减轻人民的负担。
启示: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