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时代特征(主题)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维护美国统一的战争
分权制衡的联邦共和国
技术革新
美国的诞生
《独立宣言》发表
1787年宪法的颁布
美国南北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回顾美国历史,完成下面时间尺的相关文献或史实的填写
以美国的崛起为例,分析归纳推动国家和平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1.民族独立,
2.国家统一
3.技术创新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一、从繁荣到危机(1929-1933年)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3月开始)
欧洲、西亚、非洲
东亚、太平洋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材料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据材料,概括出一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
财富
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
企业
市场
扩大生产
消费力低
民众
(工资低)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过剩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破 产
失业
萧条
贫富差距扩大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股票投机过度
信贷消费过度
生产和销售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但工人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不足,
导致生产过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开始标志:
二、经济大危机的概况:
(1)时间:1929-1933年
1929年10月24日,股票价格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华尔街经纪行的顾客们正焦急地浏览着报纸
《布鲁克林每日鹰报》刊载的“华尔街股市崩溃,陷入恐慌”的头条新闻。
市场
企业
民众
银行
生产
消费
贷款
信贷消费
生产
贷款
股市
投资
提供资金
生产
亏损
崩盘
破 产
失业
无力偿还
无力偿还
萧 条
倒 闭
股票贬值
经济大危机
股市崩溃
企业破产
人民生活恶化
银行倒闭
工人失业
产品价格暴跌
金融业
工业
农业
农场主往河里倒牛奶
免费的汤——穷人靠施舍度日
(3)表现:
低价售卖汽车
倒牛奶
资本家销毁咖啡
美国人流落街头,变卖家产
穷人艰难度日
资本家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无家可归的人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大量玉米、小麦、棉花和牛奶,或被当做燃料,或被倒进河流。
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几个月、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本次经济大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1933年,长达4年之久。
材料2:受危机波及到的范围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4)特点:
材料3: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破坏性特别大
德国希特勒上台
日本扩军备战
沉重打击了德、日的经济,促使法西斯势力迅速膨胀,加速了对外侵略的步伐。
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对美国:
(2)对德日:
(3)对世界:
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国际市场上争夺。
法兰西共和国
危机后
1928年共和党人胡佛高票当选美国总统选
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
胡佛
胡佛村
经济大危机时美国究人居住的棚户区
危机前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加深危机
1932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胡佛,时任美国31任(1929-1933)总统:
“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时任纽约州州长:
“我向所有人保证,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次新政!”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经济
总统大选结果
候选人 票数
胡佛 15,759,930
罗斯福 22,815,539
《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
1933年3月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时间:
3.特点:
四、罗斯福新政概况:
为了应付经济危机
2.目的:
新的地方
罗斯福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对症下药:
病症
处方
银行倒闭,股市崩溃
企业倒闭,生产过剩
工人失业
生活困难,矛盾重重
农产品过剩,价格低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调整农业政策
整顿金融体系
整顿
金融体系
4.主要内容
$
新政
内容
A
加强对工业
的计划指导
B
调整农
业政策
C
推行
“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
保障制度
D
E
项目 措施 作用
整顿金 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 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 保障制度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企业活动;
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产量,稳定价格
兴建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
加强了国家对工业的指导;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工人消费能力。(核心和基础)
增加就业, 稳定社会秩序;刺激消费,复苏工业;改善美国基础设施(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农业恢复
增进公共福利,提供生活保障,恢复美国人民的信心
4.内容: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Reform 改革
Recovery 复兴
Relief 救济
工业生产恢复柱状图
失业率下降图
①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积极影响:
5、罗斯福新政影响: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积极影响:
材料研读一: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性质: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指资本主义制度
指国家干预经济
消极性: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材料研读二:
70年代经济“滞胀”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2020年美股四次熔断
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实质),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局限:
思考:罗斯福新政能否彻底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
学有所思:
启示:1.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勇于改革创新,大胆探索;
2.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
3.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等。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 新政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摆脱了经济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认识
1.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
了先例和典范,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罗斯福新政
背景
内容措施
1、整顿金融体系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政策
4、推行“以工代赈”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大危机
影响
积极方面: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点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堂小结
一场危机、一个特点、五条内容、两条影响
比较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人物 当时解决的主要问题 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华盛顿
林肯
罗斯福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
取得民族独立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度过了危机。
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罗斯福就职后的国会特别会议持续了100天,国会通过的立法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应的时期都要多得多,这就是新政的开始。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完善了美国民主政治 B.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干预
C.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D.颁布法令实行计划经济
B
中考链接
2.(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才开始承认贫困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个人的素质低劣,贫困本身会给个人与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政府要承担起济贫的责任,依托联邦政府的行政能力完善福利系统。这一认识源于( )
A.三权分立的确立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南北战争的爆发 D.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
中考链接
3.(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美国政府“1933-1937年,拨款120亿美元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这一系列的做法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中考链接
4.(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之时,银行挤兑现象依然严重,然而短短一周左右,如漫画《排队存款(1933年3月13日之后)》所反映,情况迅速改观,其直接原因是新政( )
A.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B.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C.杜绝了银行的破产现象 D.开启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A
中考链接
5.(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美国1922-1937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经济大危机 D.罗斯福新政
C
中考链接
6.(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到1939年,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措施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A.面对经济危机时要采取政治军事措施
B.国家的干预手段不利于应对经济危机
C.摆脱危机的主要措施是进行远景规划
D.解决问题时要做到谋近和谋远相结合
D
中考链接
7.(2023·甘肃定西·统考中考真题)1930-1932年期间,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54%,纽约的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宾夕法尼亚和肯塔基乡村的人民靠挖野菜跟、嚼野葱头充饥……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业产量 B.内战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经济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 D.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