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31 00:50: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汉朝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1.讲述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2.知道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及其各自的医学成就。3.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5.通过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造纸术的发明
★学习聚焦: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意义。
1.背景:秦汉时期,人们用简帛作为书写材料,简分量很重,帛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
3.改进
(1)改进: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便于推广。
4.意义
(1)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知识拓展】造纸术
西汉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张仲景和华佗
★学习聚焦:了解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
1.张仲景
(1)地位:东汉末年名医,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成就: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
(1)地位:东汉末年名医。
(2)成就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②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各种手术。
③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学习聚焦:了解《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1.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2.体例: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4.价值
(1)史学: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
★学习聚焦: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1.道教:东汉末年兴起,主要派别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
(1)创立: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2)主张: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3)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4)传播: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5)意义: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 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拓展】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中外交流频繁;古代科学家吸收、继承、发扬前代成果。
【常考点】姓名:张仲景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被称为“医圣”。
【常考点】1.作者:司马迁。2.体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4.影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1.简述在纸发明之前,人们用的书写材料及其缺点。
提示: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
2.识记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的概况。
提示:(1)西汉时期,人们己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3.简述造纸术的传播的历史意义。
提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4.简述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和地位。
提示:(1)成就: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状,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提出“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2)地位: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5.识记华佗的医学成就。
提示: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6.简述道教兴起的概况。
提示:东汉末年,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早期道教的派别主要包括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7.识记佛教的创立。
提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8.简述佛教传入中国的概况。
提示:(1)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发展: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3)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9.简述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提示: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中外交流频繁;古代科学家吸收、继承、发扬前代成果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手段更加先进。其中,发明“麻沸散”并创编出“五禽戏”的名医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2.新化县某同学想要了解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你会为他推荐( )
A.《论语》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下关于秦朝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B.古代散文《阿房宫赋》
C.西汉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D.影视作品《大秦帝国》
4.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张仲景 B.蔡伦 C.华佗 D.孔子
5.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这表明( )
A.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 B.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景卢在洛阳认真聆听伊存讲授佛经 D.西域已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6.下图是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考古学家断定该地图是汉文帝或汉景帝时期的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纸本地图
A.蔡伦改进造纸术使该图得以保存下来 B.图上有道路等图形说明了它完整清晰
C.西汉时纸质书写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 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造纸技术
7.近年长沙成为网红城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下面关于长沙的历史,正确的是( )
A.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久负盛名的珍贵文物素纱禅衣反映了汉代高超的纺织技术
B.长沙走马楼吴简对研究东汉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C.湖南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长沙时务学堂是湖南第一所近代化的学校
D.解放战争期间,程潜、蔡锷率部在长沙起义,推动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8.《史记》是一部杰出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下列内容在这本书中找不到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文景之治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大禹治水
9.如表关于两汉科技文化成就的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
成就 作者 朝代 评述
A 造纸术 蔡伦 西汉 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B 《伤塞杂病论》 华佗 东汉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C 麻沸散 张仲景 东汉 被后世称为“医圣”
D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七年级(3)班同学以“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收集中华文化的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探究一:甲同学通过查阅历史书籍,对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论语》进行探究。
《论语》: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的哪一主张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主张?孔子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指出孔子的这一教育原则是什么?
探究二:乙同学通过观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对国宝“嘉平石经”开展探究。
它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内容为儒家七部经典。汉代开始,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儒家经典作为官方法定教科书,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典范,官学私学规模空前。石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强大载体,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凭据。
——摘编自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
(2)最早把儒家经典定为“官方法定教科书”的是汉代哪一位皇帝?这一做法与他接受董仲舒的哪项建议有关?熹平石经具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指出中国最早掌握造纸术的基本方法的时间。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所述,请概括出中国文化的特点。
参考答案
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C项正确;扁鹊是春秋时期的名医,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名医,但与“麻沸散”的发明无关,排除B项;李时珍是明朝时期的药学家,排除D项。故选A项。
2.B【详解】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想要了解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应看《伤寒杂病论》,B项正确;《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农学著作,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医药著作,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C【详解】根据题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和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成书于西汉的史书,距离秦朝较近,史料价值最高,C项正确;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排除A项;《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排除B项;影视作品《大秦帝国》不能作为史料,排除D项;故选C项。
4.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普及了,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B项正确;张仲景、华佗是医学家,孔子是教育家,他们没有为书写材料的进步做出贡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B【详解】据材料“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这说明佛教是自“西域”传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人”的内容,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西汉的都城是“长安”,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D【详解】据“纸本地图”可知,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了造纸技术,D项正确;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排除A项;图上有道路等图形并不能说明了它完整清晰,排除B项;西汉时纸质书写材料的使用并不普遍,排除C项。故选D项。
7.A【详解】根据题干“长沙的历史”和所学知识可知,素纱禅衣是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文物,反映了汉代高超的纺织技术,A项正确;长沙走马楼吴简对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排除B项;湖南的近代教育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在长沙起义的是程潜与陈明仁,排除D项。故选A项。
8.C【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史记》叙述的是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文景之治是汉初出现的“治世”局面,B项不符题意,排除B项;大禹治水发生在黄帝之后,故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9.D【详解】根据题干“两汉科技文化成就的历史”和所学知识可知,《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正确;蔡伦为东汉时期人,排除A项;《伤塞杂病论》的作者为张仲景,排除B项;“麻沸散”的发明者为华佗,被誉为“外科鼻祖”“神医”等,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
(1)核心思想:“仁”。主张:有教无类。原则:因材施教。
(2)皇帝: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价值:《熹平石经》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3)时间:西汉时期。影响: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具有凝聚性。
【详解】
(1)核心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张:根据题干设问信息“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原则:根据设问信息“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2)皇帝:根据设问信息“最早把儒家经典定为‘官方法定教科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建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价值:根据材料信息“它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石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强大载体,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凭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熹平石经》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3)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影响:根据材料信息“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可得出: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根据“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特点: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包容性和凝聚性。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03
常考图片
04
体系构建
05
问答式记忆清单
06
强化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汉朝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1.讲述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2.知道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及其各自的医学成就。3.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5.通过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造纸术的发明
★学习聚焦: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意义。
1.背景:秦汉时期,人们用 作为书写材料,简分量很重,帛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发明: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
3.改进
(1)改进: 时,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优点: 易找,价格便宜,便于推广。
4.意义
(1)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 的流传。
(2)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 的伟大贡献之一。
【知识拓展】造纸术
西汉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张仲景和华佗
★学习聚焦:了解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
1.张仲景
(1)地位: 末年名医,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 ”。
(2)成就:写成了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 ”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
(1)地位: 末年名医。
(2)成就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 。
②发明了“ ”,用于各种手术。
③创编出了“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学习聚焦:了解《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1.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
2.体例:中国古代 。
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的史事。
4.价值
(1)史学:公正记事,爱憎分明,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 ,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
★学习聚焦: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1.道教: 末年兴起,主要派别有张角创立的 、 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
(1)创立:产生于 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 ,又称释迦牟尼。
(2)主张: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 。
(3)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 传入中国。
(4)传播: 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5)意义:佛教的传入,丰富了 ,在社会、 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拓展】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中外交流频繁;古代科学家吸收、继承、发扬前代成果。
【常考点】姓名:张仲景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被称为“医圣”。
【常考点】1.作者:司马迁。2.体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4.影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1.简述在纸发明之前,人们用的书写材料及其缺点。
提示: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
2.识记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的概况。
提示:(1)西汉时期,人们己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3.简述造纸术的传播的历史意义。
提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4.简述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和地位。
提示:(1)成就: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状,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提出“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2)地位: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5.识记华佗的医学成就。
提示: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6.简述道教兴起的概况。
提示:东汉末年,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早期道教的派别主要包括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7.识记佛教的创立。
提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8.简述佛教传入中国的概况。
提示:(1)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发展: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3)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9.简述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提示: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中外交流频繁;古代科学家吸收、继承、发扬前代成果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手段更加先进。其中,发明“麻沸散”并创编出“五禽戏”的名医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2.新化县某同学想要了解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你会为他推荐( )
A.《论语》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下关于秦朝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B.古代散文《阿房宫赋》
C.西汉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D.影视作品《大秦帝国》
4.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张仲景 B.蔡伦 C.华佗 D.孔子
5.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这表明( )
A.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 B.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景卢在洛阳认真聆听伊存讲授佛经 D.西域已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6.下图是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考古学家断定该地图是汉文帝或汉景帝时期的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纸本地图
A.蔡伦改进造纸术使该图得以保存下来 B.图上有道路等图形说明了它完整清晰
C.西汉时纸质书写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 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造纸技术
7.近年长沙成为网红城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下面关于长沙的历史,正确的是( )
A.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久负盛名的珍贵文物素纱禅衣反映了汉代高超的纺织技术
B.长沙走马楼吴简对研究东汉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C.湖南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长沙时务学堂是湖南第一所近代化的学校
D.解放战争期间,程潜、蔡锷率部在长沙起义,推动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8.《史记》是一部杰出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下列内容在这本书中找不到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文景之治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大禹治水
9.如表关于两汉科技文化成就的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
成就 作者 朝代 评述
A 造纸术 蔡伦 西汉 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B 《伤塞杂病论》 华佗 东汉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C 麻沸散 张仲景 东汉 被后世称为“医圣”
D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七年级(3)班同学以“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收集中华文化的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探究一:甲同学通过查阅历史书籍,对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论语》进行探究。
《论语》: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的哪一主张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主张?孔子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指出孔子的这一教育原则是什么?
探究二:乙同学通过观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对国宝“嘉平石经”开展探究。
它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内容为儒家七部经典。汉代开始,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儒家经典作为官方法定教科书,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典范,官学私学规模空前。石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强大载体,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凭据。
——摘编自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
(2)最早把儒家经典定为“官方法定教科书”的是汉代哪一位皇帝?这一做法与他接受董仲舒的哪项建议有关?熹平石经具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指出中国最早掌握造纸术的基本方法的时间。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所述,请概括出中国文化的特点。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03
常考图片
04
体系构建
05
问答式记忆清单
06
强化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