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8课《过新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8课《过新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0-31 08: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过新年》
执教年级: 一年级(上册)
执教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册)
执教者: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唱好唱准《过新年》,并会用中国鼓和锣为歌曲伴奏。根据歌曲风格教会学生简单秧歌动作。
2.了解中国的 “年”,同时和西方的圣诞节做文化差异比较。
二、教材分析
《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它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音乐情绪活泼喜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孩子在过新年时的愉悦的心情,歌曲中一些模仿锣鼓声的“咚咚锵”的歌词更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歌曲共五个乐句,每个乐句都结束在“咚咚锵”的锣鼓声中,因此是一首十分生动有趣又富有表现力的作品。为了拓展和丰富课堂内容,和西方的圣诞节做文化的比较,本课除了唱好这首歌曲,还增加欣赏曲《窗花舞》、《春节序曲》《平安夜》《铃儿响叮当》(作曲家詹姆斯·L·皮尔彭特于1857年为佐治亚州萨瓦纳的平安夜祈祷所谱写的Jingle Bells被认为是一首经典之作)。
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的区别:一是时间不同,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西方的圣诞节是在12月25日这天。二是起源不同,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也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更确切的说,中国人的春节过去是为了通过祭神祭祖祈求来年庄稼的风调雨顺,带有一种迷信色彩。但现在的春节更多代表的是团圆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祝福,西方的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辰,是由一个宗教节日演变而来的。三是形式不同,在春节的民俗活动中,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可以祭祖、贴窗花、写对联、跳秧歌、舞龙狮等等,在西方,他们的活动主要是在教堂举行弥撒聚会,人们一起唱响赞歌。圣诞节与春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一个是基督宗教的礼仪传统,一个则是几千年的民间传统文化。教学此课可以创造一种温馨的气氛,在辞旧迎新中寄托感恩与希望。
三、学情分析
好听的作品非常具有传播力,因此从以往经验看,这首歌曲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原本比较熟悉的作品怎样让学生唱准唱好并喜欢呢?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表演,但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寻找贴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以趣味性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用锣鼓参与演奏、随老师一起表演、跳一段简单的窗花舞等,使之保持和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之想学、愿学、爱学、乐学,是这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中西方音乐的演唱、演奏、聆听、赏析等多形式参与方式,感受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难点:深入浅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表达音乐。
五、教具准备
红绸 、剪好的窗花 、中国大鼓和锣 、圣诞树、祝福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锣鼓,引导学生随老师演奏,基本节奏如下: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咚咚 锵 咚咚 锵 咚咚 锵锵 咚咚 锵
咚咚(大鼓) 锵(锣)
(二)新课教学
1.完整聆听
(1)完整聆听歌曲《过新年》
(2)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在锣鼓声处拍手拍退)
(3)第三次聆听(老师引导学生边听边敲击锣鼓,其余学生继续用拍手拍退方式参与)
多次完整聆听,其目的是感受作品整体美,在参与聆听中享受到音乐的美好。
2.完整演唱歌词
(1)接龙演唱,师唱歌词,学生唱衬词
(2)学生完整演唱
3.演唱旋律片段
学生只唱衬词部分旋律,和老师一期接龙唱(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通过唱旋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和四分休止符)。
(4)用身体动作生动表达
(1)学习扭秧歌 方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随音乐律动
(2)简单了解春节习俗——贴窗花 在音乐《窗花舞》乐声中用简单动作表达贴窗花的喜悦之情
(三)教学拓展
(1)聆听《春节序曲》(片段)(附春节人们回家团年的视频)感受中国年喜庆、热闹、团圆之生活美好气氛(教师在音乐声中做简单介绍)。
(2)聆听《平安夜》(附视频)(教师在音乐声中做西方圣诞节简单介绍)
(3)聆听《铃儿响叮当》(附视频)教师在音乐声中做作品来源简单介绍。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音乐做音乐情绪和作品背后文化比较,在《平安夜》音乐声让学生到圣诞树上找礼物(有诸如祝世界和平的祝福语),在《春节序曲》中模仿互相拜年、放鞭炮、贴窗花、给压岁钱(里面是美好的祝愿)等动作,感受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与真诚友好。
(四)结课
再次演唱《过新年》边唱边舞(同时敲起锣鼓)
结束语:同学们,新的一年很快就要到了,让我们在歌声中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好,祝愿世界永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