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掌握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3、掌握全球板块的名称,以及板块运动的方向。
4、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5、掌握世界主要火山的分布及地震的预报和防灾、减灾。
思维导图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沧海桑田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陆变迁的实例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证据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的影响
板块张裂处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碰撞挤压处形成山脉
自学:
完成下列各题:
1、请说出海陆变迁实例?
2、海陆变迁的原因?
3、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的?他又是如何做的?证据是什么?
4、地表岩石圈由几大板块构成?分别是哪些 ?
5、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
一、话说沧海桑田
地球表面的形态千差万别,陆地上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湖泊等,这些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考察,发现它的岩层奇特而多样,大部分地区覆盖了层层叠叠的页岩和石灰岩。在地层里还找到许多古海洋动植物的化石,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菊石、珊瑚苔藓虫、海胆、海百合、有孔虫和海藻化石等。
这些海洋生物的化石是怎样跑到陆地上的呢?原来,喜马拉雅山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数千万年的地壳变动隆起成山,从而形成地球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至今还在缓慢升高。
喜马拉雅山的变迁
地壳的运动使海洋变成陆地(沧海变桑田)
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因海平面的上升,由陆地变成海洋(桑田变沧海)
阅读以下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㈠沧海桑田
⑴ .造成沧海桑田的原因是什么
⑵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海陆变迁
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海底火山喷发、泥沙淤积
㈠沧海桑田
⑶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
内力
外力
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地震活动
结果:抬升、下陷,使地表崎岖不平,是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表现为:流水、风、海浪、冰川
结 果: 削高填低、使地表平坦,是地表形态的“雕刻师”
指的是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
同学们各自探讨一下对“沧海桑田”的理解。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这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短期内不易被察觉。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你能解释下列现象或预测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壳的运动使海洋变成陆地
因海平面的上升,由陆地变成海洋
板块运动方向使裂谷变成新的大洋
19世纪以前,人们尚未开始系统地研究地球整体的地质构造,对海洋与大陆是否变动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
1620年英国人培根提出了西半球的陆地曾经与欧洲、非洲连接的可能性。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㈡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1880-1930)结合他的考察经历形成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由于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当时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假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更加深入。
㈡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
2、大陆漂移假说猜想依据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外形轮廓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突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㈡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3、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在一起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原始大陆才开始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状况。
㈡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非
洲
南
美
洲
南
美
洲
非
洲
大 西 洋
4、大陆漂移假说主要证据
证据1 ——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的拼合
㈡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证据2 ——动物的相似性
海牛生活在热带海洋,鸵鸟不会飞,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呢?
㈡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证据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㈡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㈢板块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读图3.11,指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主要由哪些板块组成的?
㈢板块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⑴地壳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⑵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
⑶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㈢板块运动
⑴板块名称: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六大板块名称及运动方向
⑵板块运动方向
“ ”表示张裂拉伸。
“ ”表示碰撞挤压
㈢板块运动
3、六大板块名称及运动方向
⑶世界主要山脉的形成
①喜马拉雅山脉
②科迪勒拉山系
③阿尔卑斯山脉
地震(earthquake):简单地说,就是指地壳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震级: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我国使用国际通用的“里氏震级”标准。
火山(volcano):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指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从地壳薄弱处喷出的现象。
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三类: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二、火山与地震
二、火山与地震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
二、火山、地震
1、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至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分布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美洲板块交界地带。
地中海至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结合生活实例:
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3月日本地震为例,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二、火山、地震
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保护自己不在火山地震中受伤是很重要的。
思考
观看以下图片,谈谈如何在火山地震中保护自己。
二、火山、地震
2、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
3、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到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4、如果地震时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第一次地震后一般会有余震,对人的威胁更大。
1、如果在公众场所发生地震,不要惊慌乱跑。
如何在火山地震中保护自己?
二、火山、地震
课堂小结
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全球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及分布
火山地震的安全防护知识
沧海桑田
火山与
地震
2
全球主要的板块
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谁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A.亚里士多德 B.哥伦布 C.伽利略 D.魏格纳
2.日本多火山与地震的原因是
A.日本是个岛国
B.处于板块的内部
C.处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
D.日本的地形多山
D
C
课堂练习
1.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2.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处在 板块、 板块和 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稳定
活跃
印度洋
欧亚
太平洋
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