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31 07:3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 单元测试
小明克服病情,在考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同学想表示祝贺,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蜂蜜和蜜蜂两词虽然只是语序不同,但它们指的是迥然不同的事物。
C.回顾这近 30 年的教研生涯,我真有一种忝列门墙的感觉,感觉我不配做钱老师的弟子。
D.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明看到上观新闻上发布了本地的疫情数据,立即向同学通风报信。
B.这凹凸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作茶楼餐厅之名,更觉不落窠臼。
C.疫情期间,每个上海人都自觉在家,减少出行,整座城市万人空巷。
D.小明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
将相关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是哪一项?
各政府职能部门横向上相互独立,_____,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①下一级对上一级层层负责
②分别行使不同的管理职能
③整个行政系统内部实行垂直领导
④纵向上具有明显的权力行使的单向性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将相关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是哪一项?
真正的藐视, 。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轻视他,你就不过是表露了对他的某种尊敬
①总是不露声色
②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
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将相关编号的语句依次填人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是哪一项?
打开微信,我们每天都面对那种“鸡汤”,其实“鸡汤”就是散文的一种,它的受众最广泛。由此,一种“公号体”散文应运而生,一种以 3000 到 5000 字的篇幅来表达感受、观点的文体已经确立。它浸润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陷在这样的文字里。即使我们非常不愿意承认,但也要面对这一事实,_____。“公号体”带给我们的动辄十万加的阅读量的变化,更带给我们文学观与情感方式的变革。
①大众关于散文的审美体系和经典标准已经发生改变
②微信时代隐秘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审美方式,以及情感交流
③也在转变传统散文文体的声音、腔调和语词
④“公号体”散文在打破陈规,它转变着读者的思维方式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将相关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是哪一项
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的目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 。
①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以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
②就像某些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
③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
④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四小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 1990—2014 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44 个)约占 25 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约 8000 个)的 3%,使用总词次(110748 次)约占所有字母词使用总词次(近 200000 词次)的 50%。
词典收录的 244 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 个)约占 27%。其中字母词 GDP 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 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岀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 A 股、CPI、IPO 等。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 WTO 一词在 2001 和 2002 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 2001 年底中国正式加入 WTO 这一事件息息相关。而字母词 APEC、PM2.5 的使用频次,与 2001 年 APEC 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 OK、VCD、IP 电话等,虽然 25 年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
25 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 50 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 40%。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 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 K 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 SSD(固态硬盘)、HDMI(高凊晰度多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 。
(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起了较大争议。
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是因为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言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 2000 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作出规定。笔者认为,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又不违理》)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 39 条增至 244 条,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 X 光、B 超、QQ 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近日见报上一则标题:“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 DIY 贺卡。”干吗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直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上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等,现在常广泛使用在媒体上。这样滥用的结果,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可见字母词一滥,就难免走向反面。
(李景瑞《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
(1)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结尾的横线上写上结论。
(2)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评论的写作特点。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 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弊端?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4) 现在网络上,常用词语的两个声母替代汉字,请举例说说你生活中耳闻目见的这种现象,并简单说明它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三小题。
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构、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 )
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流行新词语中的一个小类,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以“萝莉”为例,其原本是一本畅销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后来类指漂亮可爱的未成年女孩。此外,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信息浓缩化的特点,用一个词就能表达一般要用几个词、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才能表达的语义,更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便于人们记忆。例如,“高富帅”“~控”等。
从语言结构特征看,表人流行新词语可分类两类。一类以“成群”的方式出现,形成一个个表人流行新词语词群。例如,~族(蚁族、裸婚族、啃老族),~控(微博控、网购控),~男(经济适用男、宅男、剩男、凤凰男),~奴(房奴、车奴、孩奴)等。每一个词群,都可归纳为一个构词模式。另一类则以单个词语的形式出现,如“草根”“土豪”“白富美”“高富帅”等,与第一类词相比,该类流行词语数量较少。
从表达色彩看,大部分表人流行新词语的感彩浓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很多表人新词语之所以能够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极富表达的感彩,讽刺、戏谑、调侃、幽默等,不一而足。例如,“土豪”主要用在调侃他人的场合。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 )及衍生机制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多种多样。“闺蜜”是通过简称(闺中密友)及谐音(闺密)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草根”和“炮灰”是通过隐喻产生的“旧词新义”,“粉丝”是音译外来词,并和汉语已有词偶合。在表人流行新词语中,有两种词语衍生方式非常突出,即词语模造词和借用外来词。
李宇明先生曾指出,当前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一样,称之为“词语模”。词语模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其所生产的新词语形成词族。上文所列举的每一个表人流行词语词群,都是由相应的词语模衍生出来的。词语模造词实际上就是一个类推过程,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汉语创造新词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利用汉语中现有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创造新词,二是借用外来词。在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时,借用外来词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近年日本动漫、游戏等在中国的流行,不少日语中的表人新词语也随之进入汉语。如“正太”“达人”等皆来自日语,词语模“~控”最早也源于日语。当然,汉语在引入这些外来词时,会根据汉语词的构造、表义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吸收外来词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发展汉语词汇,另一方面也可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包容性、开放性及旺盛的生命力。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 )
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这类新词语流行的根本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流行新词语更是社会的一根敏感“神经”,与时代的发展如影随形。表人流行新词语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新兴社会人群。例如,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以“房奴”为代表的“~奴”语词的大量出现,形象、直观地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现阶段,人们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趋于多元化,对各类新兴社会群体的描写和称谓趋于细化和多样化。为了满足语言交际的需要,人们需要不断地创造表示这些新概念的词语。
表人新词语的流行与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正是因为表人流行新词语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社会心理需求或情感表达的需要,才得到了大众的认同而被广泛使用。在信息数量日益膨胀、传播手段不断更新的当下,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趋同、从众以及追求新异的心理。趋同心理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竭力向大众时尚看齐的心理趋向。例如,当“剩男”“剩女”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广泛传播后,只要社会中出现具有某些类似特征的人时,人们就倾向借“~男(女)”这一形式来表达。人们对新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有着极强的心理需求,倾向于不断创造新形式或新意义的词语来满足语言交际日益精细化的需求。如“女汉子”“伪娘”等。从表面上看,这种求新求异与求同从众心理是矛盾的,其实这正是人们语言文化心理复杂性的独特体现,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当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就会尽力模仿,达到趋同;另一方面,为了追逐新潮时尚,人们会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求异。
微博、微信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实时性。表人流行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及迅速流行,离不开网络等传播媒介的推动。这类词语的发展演变轨迹也大体一致:几乎都是先在网络语境中衍生、流行,然后才逐步向大众通用语境渗透。
表人流行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们的大量出现,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且蕴含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和丰富的语言学价值。当然,这类词语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哪些词语能够继续使用下去,哪些应当被淘汰,除了有赖于语言发展规律和交际实际需要之外,也需要大众传媒等社会力量加以理性引导。
(1) 根据文意,在文中的三个小标题中填上恰当的内容。
(2) “表人流行新词语”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社会心理需求或情感表达的需要,在记录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意义。
请收集“表人流行新词语”20 个,然后为之分类。
(3) 表人流行新词语折射了当前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诉求,满足了当前社会指称各类人群精细化的需求,具有信息浓缩化特点。根据这个观点,参照示例,请写一篇约 500 字的短评,阐述你对“学渣”一词的看法。(写在作文本上)
示例:
为什么称自己的孩子为“神兽”?
把自己的孩子称作“神兽”,真是把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复杂心态作了准确的、淋漓尽致的描绘。
家里的孩子“金贵”得很,一个个都是“家宝”——咱家的心肝宝贝。
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摔。爱也不是,恨也不是;骂也不是,打也不是。
他们是“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你爱理不理的。
7 岁了,不会剥鸡蛋;10 岁了,不会洗衣服;18 岁了,房间像个猪窝,不会做饭也不愿意做饭,打游戏,看电视剧,一副旁若无人的姿态。
年幼的,好动、活泼、捣蛋,家里被“破坏”得满目疮痍;大点的,晩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成了狮虎那样的“夜行动物”。
时间短暂,家长还能忍受。若一待就是三个月,家长就受不了啦,只能称之为“兽”来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平。
他们是“神”——得罪不得、指责不得。你还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供奉着他们,因为他们稀有,是家中的“唯一”,是家中的“大王”。
大多数父母把孩子当作“祖宗”,当作“神灵”那样伺候,让他们吃,让他们睡,让他们随心所欲。
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肉,即使心里不舒服,也不愿意惹这帮“神兽”生气。那些已经成人的“神兽”,有的还把父母的“恩宠”当作天经地义。
是啊,谁敢得罪“神”呢?
一个词语,把中国家长无奈、溺爱的复杂情态凝固在这两个汉字之中了。
阅读下面的短评,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态度。
两种语言,该贬“此”扬“彼”吗?
贴标语、拉横幅,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宣传习惯。
疫情期间,乡镇村落各类“语言表达”大饱我们的“眼福”:“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的是敌人,敌人来了不开门”“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这些语言直白、通俗,充满着“土味”“野味”“乡味”,但,意思一目了然。
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捐助武汉抗疫物质的外包装箱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标语。
这些语言典雅、古朴,浸润着浓浓的中国文化味,充满友情与诗意。
这些不同的表达,值得我们贬“此”扬“彼”吗?
前者是乡镇村落人与人之间的“告诫”,后者是国与国之间民众的“交流”。前者的阅读者是“村人”“乡人”,后者的阅读者是“媒体”“大众”。前者的内容是“现实主义”的、写实的,后者的内容是“浪漫主义”的、抒情的。前者的语言粗浅,但啼笑后容易记住;后者的语言文雅,需咀嚼后才能明白。
目的不一、场合不一、对象不一,语言必然不一。
语言表达有时需要眀明白白,有时需要含蓄典雅,所以有高雅、通俗之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别。
典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好词,直白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也是好诗!
你认同吗?
有许多成语,人们在理解、使用上常常出现差错,请按照例句的形式,写出它们的正确意思。
七月流火 误:形容天气炎热 正: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1) 不刊之论 误:不能刊登的言论 正:
(2) 不可理喻 误:不可思议 正:
(3) 耳提面命 误:扯着耳朵命令别人 正:
(4) 不忍卒读 误: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正:
(5) 鼎力相助 误: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正:
(6) 名噪一时 误:名声很大,用作贬义词 正:
(7) 目无全牛 误:缺乏整体观念 正:
(8) 空穴来风 误:用来形容毫无根据的言论 正:
【梅香梅韵】
早梅
道源
万树寒无色,
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
影落野人家。
诗中哪一句与题目中的“早”字相呼应呢?
梅花绝句(其一)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呢?
长相思·惜梅
刘克庄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词中的“雪飞”指的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素梅(二五)
王冕
吹彻瑶笙鹤未还,
小桥流水碧潺潺。
夜深梦醒推窗看,
白月无痕雪满山。
哪一句诗直接点明了题目“素梅”?
梅花落
杨炯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这首诗写女主人公对戍边亲人的思念,你能从诗句中读出“亲人离家”时间的久远吗?
红梅(其一)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述“红梅”,你认为诗中哪几个字词体现了这种手法?
到京师
杨载
城雪初消荠菜生,
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
此是春来第一声。
“少人行”描写了环境的寂静,与后面两句诗的哪些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
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
轻寒微雨麦秋时。
诗歌中哪个词点明了题目中的“夏日”?
题画
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
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
飞入乱云深处啼。
这首诗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活”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首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
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
“柳条”怎么会“百尺”长呢?诗中哪个句子说明了原因?
闲望
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1) 四句诗描写了诗人所望之景,凸显了诗歌题目中的哪个字?
(2) 简要分析尾联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
1. 【答案】D
2. 【答案】A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D
6. 【答案】B
7. 【答案】B
8. 【答案】A
9. 【答案】
(1) 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2) D
(3) ①损害汉语言词汇系统的稳定性。(据材料一的分析。)②破坏汉语语言生态(损害汉语的纯洁性)。(据材料三“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文章标题“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③涉嫌违反语言文字法。(据材料二第 1、2 段内容归纳。)④滥用字母词影响汉语的交际效果。(据材料三“看不懂”“招人反感”归纳。)
(4) 节省字符的空间位置;吸引人的眼球,人们在阅读字母字时,停留的时间略长于一般汉字。
【解析】
(2) 错在“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说服力”与语言的通俗性有关,但更倚重于论证的逻辑性,而材料二的逻辑性要强于材料三。
10. 【答案】
(1) 特点;来源;流行原因。
(2) 略。
(3) 略。
11. 【答案】略。
12. 【答案】
(1) 不能更改或磨灭的言论
(2) 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3) 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4) 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5) 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6) 在当时很有名声
(7) 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8) 传闻有一定根据
13. 【答案】南枝独有花。
14. 【答案】有什么方法能把自己的身子化身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株梅花前都有自己的身影呢?如此奇特的设想,表达了作者极其爱梅的情感。
15. 【答案】“雪飞”是指梅花谢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像白雪一样飘落。让人看了不胜叹惋,欲留不能,表达出惜梅的情感。
16. 【答案】白月无痕雪满山。
17. 【答案】“寒花五出开”一句表明花开花谢已经五次了,即已经五年有余。
18. 【答案】怕愁、贪睡、自恐、故作、瘦、姿、未肯、玉肌。
19. 【答案】“黄鹂语”“第一声”写出了黄鹂的鸣叫声打破了环境的寂静,与“少人行”形成鲜明对比。
20. 【答案】麦秋。麦秋时,指初夏,是麦子成熟的时节。
21. 【答案】老翁低吟,惊飞了溪鸟,溪鸟飞入云深处啼鸣,这些动作和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22. 【答案】此诗写了作者在桑茶道中所见的儿童牧牛情景,展现出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的赞颂之情。
23. 【答案】“水中柳影引他长”一句说明了“柳条百尺”的原因,因为水中的倒影将柳条在视觉上变长了。
24. 【答案】
(1) 闲。
(2) 尾联“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羨暝归林上鸦”一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山林,而又难以割舍仕途、理想的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