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诗歌赏析:写作手法训练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3)末句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
[答案] (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基调
(2)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风、红叶等景物。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
(3)末句用景物描写终结全词,用"深山夕照”"深秋雨” 两个意象拓展凄清悲凉的意境,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隽永。这首词包含了山河无定的兴亡之感,对”青冢黄昏”怜惜、悲悯之情,由"夕照”"秋雨” 而胜的萧索之感等。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1)何遽:为什么那么快。(2)《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
1.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
牧童曲
[唐]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④稠。陂②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③。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④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⑤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⑥。”
(选自《古诗词赋观止》,南京大学出版社)
[注释]①禾黍:通指农作物。②陂:水边,水岸。③垅头:指高的坡岭。④白犊:小牛犊。⑤吹叶:将叶片放在唇边,吹作声响。⑥“官家”句:典故出于《魏书·拓跋晖传》,北魏时,拓跋晖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其车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便派人在路.上到处生截牛角。
(1)这首诗用牧童的话作为结尾,有何妙处
(2)请再默写两句有关牧童的诗句。
(1)这句话以牧童的言语结尾,其中引用北魏拓跋晖的典故写牧童希望牛安分吃草,不要相触碰,不然官家会来巧取豪夺。与前文牧童放牛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纯真的牧童尚且如此畏惧官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官府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和劳动人民的苦难,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统治阶级的批判,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2)示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词的开头两句“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1. 词的开头两句“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上句写白天春风吹来,柳枝变长,枝叶婆娑茂密起来;下句写夜晚在云的掩映下,月光暗淡,白日里盛开的花儿看上去似乎变小了,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春光灿烂时节的美好景象,为下文的伤怀、回首起了铺垫。
酬郭给事
王维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①郭给事:郭承嘏,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显赫。②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③霭:遮蔽。④禁里:禁中,即皇宫中。⑤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⑥无那:无奈。
1.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诗的前三联诗人都在恭维朋友郭给事办公条件优越,为官清闲,又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最后一联转而写自己,卒章显志,表明自己对这样的官场生活并不羡慕。自己年老多病,只想辞官归隐田园。
相思令·吴山青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1. 请分析以上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1.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一是起兴手法的运用,“吴山青,越山青”用青山胜景起兴;二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谁知别离情?”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三是反复咏叹,重章叠句,上片和下片的开头都用到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问题: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解析:诗歌前四句是为了突出曹霸的画技而作的铺垫。先看前两句,“画工如山”是形容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这两句意思是说,先帝的御马玉花骢许多画师都画过,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但都不逼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这是第一层衬托。再看后两句,这两句是描写真马。“迥立”“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昂首挺立、气宇轩昂,暗含画家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这是第二层衬托。
参考答案:
运用侧面描写写出曹霸的高超画技
例如: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 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典出《新唐书·苏味道传》,指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
问题: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解析:先分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尾联的上句写自己整理行装是实写,下句想象自己归隐后的生活是虚写,所以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同时也间接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无奈和愤懑,所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整联虚实结合,卒章显志。
②前一句是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誓,后一句用虚笔想象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
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愤懑,甚至产生归隐之念的思想感情。
野菊
司马光
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羞随众草没,故犯早霜开。
寒蝶舞不去,夜蛩①吟更哀。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清杯。
【注】蛩∶蟋蟀。
(1)诗歌首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2)第二联中的“羞”字历来为人称道, “羞”字妙在何处 请简要赏析。
(1)总起下文,为下文的情感表达设下铺垫。正因为是无人所种,所以才有偶见时的惊喜, 才会有对野菊傲霜而开的不屈品质的赞誉。
(2) “羞”字,拟人化的用法,不仅仅表现野菊迎霜而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同时以托物言志的方式,进一步揭示本诗的主旨。
别舍弟宗一①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释】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 诗歌首联有何作用
(2) 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2)表现手法:想象,融情于景,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抒发了与宗弟的依依惜别之情。
百花亭晚望夜归
白居易
百花亭上晚裴回9,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明小船回。
[注]①裴回:徐行,留恋。
(1) 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
(2)诗歌颔联是如何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3) 全诗以“满湖明月小船回”一句结尾,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1) ①照应标题,点明时间、地点;②写出了天气的阴晴不定;③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
(2)视听结合,晚渐暮是视觉;雨声袭来是听觉;比拟,风雨渡江运用了比拟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突至的凄凉景象。
(3)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诗人借船行湖上明月朗照的宁静辽阔景象抒发返家时的欣喜。语言含蓄、隽永。
【解析】(1) “百花亭上晚裴回”首句就点明标题“百花亭晚望夜归”,还点明了地点和时间; “云影阴晴掩复开”一句描写天气特点,阴晴不定,为下文“日色悠扬”“雨声萧飒”的奇特景象做铺垫。
(2)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从感官角度来说,是用来视听结合手法,眼看着晚将近,耳听见雨声萧飒;从修辞角度来说,比拟,“渡江” 是一个富有人的情态的词语,而“萧飒”一词写出秋雨萧条冷落的特点。
(3)结尾写景,乃是以景结情,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描写了撑着一艘小船回家,满船明月光辉,表达出诗人内心对这种景色的喜爱之情。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岑参(唐)
火灿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②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 西: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附近。②火山:火焰山。赤亭:地名。在今新疆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 :酒家。
(1) 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
(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 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1)首联写出了边疆地区的天气炎热、偏僻荒凉,表现了环境的恶劣,烘托(反衬)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2)示例一: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 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二:不同意。这首诗抒发的是送别时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诗歌赏析:写作手法训练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句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1)何遽:为什么那么快。(2)《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曲
[唐]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④稠。陂②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③。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④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⑤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⑥。”
(选自《古诗词赋观止》,南京大学出版社)
[注释]①禾黍:通指农作物。②陂:水边,水岸。③垅头:指高的坡岭。④白犊:小牛犊。⑤吹叶:将叶片放在唇边,吹作声响。⑥“官家”句:典故出于《魏书·拓跋晖传》,北魏时,拓跋晖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其车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便派人在路.上到处生截牛角。
(1)这首诗用牧童的话作为结尾,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再默写两句有关牧童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词的开头两句“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酬郭给事
王维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①郭给事:郭承嘏,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显赫。②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③霭:遮蔽。④禁里:禁中,即皇宫中。⑤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⑥无那:无奈。
1.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思令·吴山青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1. 请分析以上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问题: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 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典出《新唐书·苏味道传》,指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
问题: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菊
司马光
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羞随众草没,故犯早霜开。
寒蝶舞不去,夜蛩①吟更哀。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清杯。
【注】蛩∶蟋蟀。
(1)诗歌首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联中的“羞”字历来为人称道, “羞”字妙在何处 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舍弟宗一①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释】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 诗歌首联有何作用
(2) 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花亭晚望夜归
白居易
百花亭上晚裴回9,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明小船回。
[注]①裴回:徐行,留恋。
(1) 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颔联是如何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全诗以“满湖明月小船回”一句结尾,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岑参(唐)
火灿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②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 西: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附近。②火山:火焰山。赤亭:地名。在今新疆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 :酒家。
(1) 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 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