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雪山草地、崇山峻岭、激流险滩、重重追兵、缺衣少食……但是红军战士却无所畏惧,历尽艰辛最终取得胜利。让我们走进毛主席的诗篇,去领略红军战士的风采吧!
新课导入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作者简介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写作背景
长征路线: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崖
yá
渡
dù
索
suǒ
会写字
律
lǜ
词语解释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祖国的锦绣河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本课指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
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的险峻
乌蒙山的高耸
金沙江的天险
大渡河的险恶
岷山千里雪
不怕
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长征路上无数的艰难险阻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写出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2)哪几个词概括了红军所遇到的困难
远征难
千山万水
千山万水
再读后面诗句,说说诗中提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 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逶迤”和“磅礴”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的雄奇、险峻,表明了红军远征的艰难。“细浪”和“泥丸”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在红军眼里的渺小。从中可以感受到红军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意】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作者用“暖”“寒”两种感受进行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从中我们更能感受到长征的“难”,也能体会到红军的英勇无畏。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翻过岷山,进入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现在的喜悦更胜一筹,因此说“更喜”。“尽开颜”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和升华。
岷山千里雪
远征难
不怕远征难
喜
岷山是长征的路程,翻过雪山,预示着长征的最后胜利。“更喜”二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主旨归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 (共45张PPT)[1]PPT课件 PPT优秀课件 PPT公开课课件 PPT免费课件下载 PPT优质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 (共45张PPT)[1]PPT课件 PPT优秀课件 PPT公开课课件 PPT免费课件下载 PPT优质课件
《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