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第3章 声的世界 达标题含答案
沪科版第3章 声的世界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 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 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2、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 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 m/s
B.在交响乐演奏中,台下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音色辨别
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
D.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5、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6、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7、关于声音的特性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一些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8、某校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
9、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 面对面地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 )
A.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B. 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 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10、“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1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潜水员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1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同样的距离时,用时间最短的是( )
A. 在空气中 B. 在水中 C. 在真空中 D. 在钢铁中
14、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 )
A.声如洪钟 B.曲高和寡 C.悦耳动听 D.余音绕梁
15、2020年4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深切哀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10时整,长安街川流不息的车辆停驶、地铁停运……防空警报、汽笛、汽车喇叭……同时响起,行人伫立,民众神情肃穆、低头默哀3分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刺耳的汽笛声响度很大
B.现场防空警报声是超声波
C.区分汽笛和喇叭声主要因音色不同
D.停驶的汽车相对于天安门是静止的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二、填空题。
17、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18、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地有敲击物体的声 音发出,为了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 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
19、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孕妇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的成长记录。B超是利用_______波进行工作的,这种波能进行人体碎石,说明它可以传递_______。
20、“埙”是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吹奏乐器,仍然活跃在当今的舞台上.埙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 __而产生的,手指按不同的埙孔能改变埙所发出声音的__ __,如果用力吹埙,埙所发出声音的__ __会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四、计算题。
22、一辆小汽车匀速沿直线公路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 740 m 处 鸣笛,司机经 4 s 听到隧道口处被山崖反射的回声。 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2)汽车的行驶速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第3章 声的世界 达标题含答案
沪科版第3章 声的世界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 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 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答案】C
2、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 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答案】D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 m/s
B.在交响乐演奏中,台下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音色辨别
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
D.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B
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答案】D
5、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6、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D
7、关于声音的特性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一些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8、某校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
【答案】D
9、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 面对面地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 )
A.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B. 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 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B
10、“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答案】B
1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答案】D
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潜水员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答案】A
1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同样的距离时,用时间最短的是( )
A. 在空气中 B. 在水中 C. 在真空中 D. 在钢铁中
【答案】D
14、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 )
A.声如洪钟 B.曲高和寡 C.悦耳动听 D.余音绕梁
【答案】A
15、2020年4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深切哀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10时整,长安街川流不息的车辆停驶、地铁停运……防空警报、汽笛、汽车喇叭……同时响起,行人伫立,民众神情肃穆、低头默哀3分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刺耳的汽笛声响度很大
B.现场防空警报声是超声波
C.区分汽笛和喇叭声主要因音色不同
D.停驶的汽车相对于天安门是静止的
【答案】B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答案】D
二、填空题。
17、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答案】固体 快
18、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地有敲击物体的声 音发出,为了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 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19、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孕妇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的成长记录。B超是利用_______波进行工作的,这种波能进行人体碎石,说明它可以传递_______。
【答案】超声波 能量
20、“埙”是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吹奏乐器,仍然活跃在当今的舞台上.埙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 __而产生的,手指按不同的埙孔能改变埙所发出声音的__ __,如果用力吹埙,埙所发出声音的__ __会变大.
【答案】埙腔内空气振动 音调 响度
三、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子上撒一些沙粒或细小的纸屑 小 ① EADCB
四、计算题。
22、一辆小汽车匀速沿直线公路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 740 m 处 鸣笛,司机经 4 s 听到隧道口处被山崖反射的回声。 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2)汽车的行驶速度。
【答案】(1)120m (2)3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