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1 09: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辽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社会的流动性加强 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2.南宋时期,道教静明宗得以形成,该教派强调以“忠孝伦理”为根基,方法论上推崇“去欲正心”,世人将其教义称为“忠孝神仙”。这表明,南宋时期( )
A.道教完成了本土化进程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道教深受主流思想浸染 D.三教合一潮流开始出现
3.北宋儒学家李靓在《寄上孙安抚书》中明确指出:“茶盐之禁,本非便人……当少缓之。”并认为:“当弛一切之禁,听民自便。”这些主张( )
A.奠定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B.推动榷场贸易的兴起
C.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 D.启迪“工商皆本”思潮
4.北宋仁宗时期,政府在淮南六州茶叶盛产区,设置“山场”十三个,管理茶叶的生产和买卖,称为榷茶。场官先将官府收购茶叶的钱发给茶农,称为本钱,茶农在茶叶收获后,必须将茶叶全部卖给山场,严禁私售。这种做法( )
A.加重官府对茶农的高利盘剥 B.表明政府放松对经济的控制
C.削弱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 D.使得茶税成为最主要的税源
5.南宋陈勇《农书》记载:“早田刈获才毕,随即耕治晒暴,加粪壅培,而种豆麦蔬茹,以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来岁功役;且其收,又足以助岁计也。”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得益于南方农业经济发展
C.说明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D.推动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6.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
A. 《清明上河图》 B. 《鹳鱼石斧图》
C. 《墨梅图》 D. 《步辇图》
7.隋唐时期,家内仆役往往是世袭奴婢,宋朝时则更多来自雇佣。隋唐时期的无地农民须依附于地主进行生产和生活;宋代无地农民只需与地主签订契约,租地生活,很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材料反映了宋代( )
A.门第观念的淡化 B.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弛
C.庄园经济已解体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8.如图所示为河北出土的南宋时期定窑等瓷器地点数量变化情况。考古学者还在曾经的南宋境内的一些地点发现了多种金代瓷器,如湖北麻城上马石村宋墓中有陕西耀州瓷和河北磁州瓷等出土;出土金代瓷器的地点还伴随出土了青白釉、(浙江)龙泉窑等南方烧制的瓷器。这可用于印证( )
A.政局动荡影响北方制瓷业的发展 B.南北对峙下物质文化交流密切
C.北方制瓷业水平逐步超过南方 D.定窑瓷器成为南方墓葬首要选择
9.宋人爱食羊肉,在《清明上河图》中有家羊肉店叫“孙羊店”,店外挂着每斤六十足的牌价,据现代学者推测,该店一斤净羊肉价格应该在一百二十文以上,而北宋英宗年间的羊肉不过才三十余文,到了北宋末年,羊肉价格已涨到每斤三百八十五文。这种情况可以说明北宋( )

A.商业发展导致财政危机严重 B.政府缺乏控制通货膨胀机制
C.商业发展导致通货膨胀出现 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
10.“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段关于宋朝的记载,有助于研究当时(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城市的繁荣
C.纸币的出现 D.夜市的出现
11.宋代,李唐《采薇图》表彰士人气节,无名氏《折槛图》讴歌直言极谏,园林艺术则通过构筑“孔颜乐处”,意图实现“不以轩冕肆其欲,不以山林丧其节”。这些现象( )
A.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基本内涵 B.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嬗变
C.体现了对理想化人格的追求 D.表明意境和笔墨情趣受到关注
12.南宋时四川眉山程氏刻印的《东都事略》一书目录后面有一个“牌记”,内容为:“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牌记内容体现出了非常明确的版权。这一史料实证当时( )

A.图书出版比较繁荣 B.四川文化教育发达
C.政府严格控制舆论 D.科举制度影响深远
13.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如图中现象出现的根源应是( )
A.专制集权的强化 B.印刷术的推广 C.小农经济的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
14.下面是唐代灌溉工程简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地区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时间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数量\处 98 29 23 938
A.北方农业走向衰落 B.南方经济全面超越北方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15.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 )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 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
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 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以七十为致仕之年,后世虽因袭其年,却多不严格执行。历代王朝只是从道德层面鼓励官员“引年”致仕,并无完备的制度加以约束。直到唐代,仍将官员的致仕称之为高风亮节。白居易有《不致仕》一诗讽喻时人,其中这样几句:“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这首诗虽然是暗讽杜佑的,由此亦可见唐代的致仕之风气。
——摘编自张吉寅《北宋致仕制度研究》
材料二 从宋初到真宗时,逐步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致仕制度。文臣年满70,武臣年满80,除少数元老、勋贤等尚需留任外,都应自动申请致仕。官员未到规定年龄,无特殊理由,不得请退。确因昏老不能任事或自愿就退,可以奏请朝廷予以提前休致,当时称“引年致仕”。官员到了致仕年龄,应撰表札,通过所在州府,向朝廷提出申请,获准后便领取致仕告敕,作为证明文书。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致仕制度相对于前代的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宋代致仕制度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死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太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 针对诸侯分裂势力,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把国家统一、政治集权上升到天地之道的高度,促使汉武帝下决心彻底解决诸侯王国封土过大的社会顽疾。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材料三 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
——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其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仕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传世的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
故事发生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燕山百姓“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采喧天,只听胡笳聒耳”。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 “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秦楼。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
材料二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写郑意娘被金人掳去,不甘屈辱,自刎而死。反映了妇女在民族压迫下的悲惨命运,讴歌了她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主题。总的看来,宋代话本中的优秀小说比较冖阔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鲜明地表现了市民和其他下层人民的思想愿望,具有朦胧的民主倾向和反抗精神。
——杨忠《浅宋元话本及其价值与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故事梗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它们所反映的两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谈谈对该特征的认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个小说情节及对应的历史特征,对历史特征的概述和分析准确全面)
(2)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宋元话本的史料价值
19.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币制。……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 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三: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
(2)材料二中的“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的另一项发明。任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4)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但也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时代。请选取其中一种观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动多样化,且在农闲时可以兼职,说明在宋朝,人们的社会流动性加强,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乡村居民的流动性,没有描述佛道思想,排除A项;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没有解体,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门第观念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道教强调忠孝,而忠孝是传统儒家思想,因此表明南宋时期道家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道家本身就是本土宗教,排除A项;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是在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三教合一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茶盐之禁,本非便人……当少缓之。”“当弛一切之禁,听民自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儒学家李觏主张减轻甚至解除国家在茶、盐贸易方面的垄断和控制,允许民间自由经营,适应了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C项正确;主张解除对茶、盐贸易的垄断,允许自由经营并不能起到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反对专卖制度,榷场是辽、宋、西夏、金政权在各自疆土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属于边境贸易,两者关系不大,排除B项;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茶农在茶叶收获后,必须将茶叶全部卖给山场,严禁私售”体现的是宋朝时期政府茶叶买卖地区的控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官府对茶农的高利盘剥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税收的主要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早田刈获才毕,随即耕治晒暴,加粪壅培,而种豆麦蔬茹,以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来岁功役”分析可知,南宋时,通过“晒暴”“加粪”以及调整种植结构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产量,这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精耕细作的特点,并不能说明是南方经济发展促进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墨梅图》是元代王冕创作的文人画,文人画的显著特征是集书法、绘画、篆刻和文学四种艺术于一身,C项正确;《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鸛鱼石斧图》是真实再现原始社会生活的彩陶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从世袭奴婢到雇佣关系,从依附于庄园主进行农业生产到签订契约自行决定生产,这些都反映了宋代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门第等级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庄园主与劳动者的关系,并非国家管理的情况,排除B项;隋唐到宋代庄园经济不断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南宋时期(中国)。据题干所学可知,河北出现了来自北方的定窑、磁州窑系瓷器、耀州窑系瓷器、钧窑瓷器等且数量增多,说明北方制瓷业的恢复发展;在南宋境内的一些地点发现多种金代瓷器,出土金代瓷器的地点还伴随出土了带有南方色彩的青白釉、龙泉窑等本土瓷器,这说明南宋中后期,不论是宋、金之间,还是宋境内部的瓷器交流都得到了长足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南宋北方制瓷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南北方数据的比较,排除C项;图中的瓷器遗址不一定都是墓葬,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不同时期北宋羊肉价格的对比,侧面可以看出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北宋后期,物价的疯涨是社会经济危机的典型表现,尽管政府也在极力平抑物价,却是无能为力,B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封建社会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自耕农的户税和地税,而土地兼并严重使得地税收入越来越少,也就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且北宋财政危机不能说是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排除A项;通货膨胀是政府超额发行纸币的结果,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北宋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可知,宋朝铁钱太重,难以运输和携带,为了方便运输和携带,纸币产生,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货币“铁钱”,无法看出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仅凭“街市买卖”无法得出“城市的繁荣”,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看出夜市是否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采薇图》《折槛图》及园林艺术表现了文人气节,体现了对理想化人格的追求,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基本内涵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嬗变,排除B项;“意境和笔墨情趣受到关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牌记内容体现出了非常明确的版权”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已经出现了版权意识,而版权意识的出现表明当时图书出版比较繁荣,A项正确;材料中“南宋时四川眉山程氏刻印的《东都事略》一书”是否用于教育,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舆论的态度,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材料中的刻书与科举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北宋开始,南方人才比重超过北方,说明文化重心逐步南移,其经经济根源是经济重心的南移,D项正确;专制集权的强化与人才的南北变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印刷术的推广、小农经济的发展都不是根源,对人才的南北变化作用并不大,排除B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中唐以后长江以南灌溉工程数量剧增,侧面反映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项正确;中唐以后长江以北灌溉工程数量减少,与北方战乱影响农业生产有关,但北方农业没有到衰落的程度,排除A项;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排除B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常产的税户,客户是无常产的侨居者,也称佃户。该诏令改变了过去地主对佃农离开的诸多限制,允许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个改变说明了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B项正确;政府颁布诏令以协调地主与佃农关系,不能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未涉及门第观念淡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宋朝“不抑兼并”政策带来的土地兼并严重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变化:程序更加规范;制度更为完善;通过律令文书推动其执行。(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科举制的发展;官员队伍的庞大;门第制度的瓦解;儒家思想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有利于裁汰衰老,进用新人;有利于政务系统的运行;(任答一点即可)难以根本解决冗官冗费的问题。
【详解】(1)本题是比较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变化:由材料一“历代王朝只是从道德层面鼓励官员“引年”致仕,并无完备的制度加以约束。直到唐代,仍将官员的致仕称之为高风亮节。”和材料二“ 从宋初到真宗时,逐步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致仕制度。”可得出:制度更为完善;由材料二“官员未到规定年龄,无特殊理由,不得请退。确因昏老不能任事或自愿就退,可以奏请朝廷予以提前休致”可得出:程序更加规范;“官员到了致仕年龄,应撰表札,通过所在州府,向朝廷提出申请,获准后便领取致仕告敕,作为证明文书。”可得出:通过律令文书推动其执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发展;官员队伍的庞大;门第制度的瓦解;儒家思想的影响。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二“文臣年满70,武臣年满80,除少数元老、勋贤等尚需留任外,都应自动申请致仕。”可得出:有利于裁汰衰老,进用新人;“官员到了致仕年龄,应撰表札,通过所在州府,向朝廷提出申请,获准后便领取致仕告敕,作为证明文书。”可得出:有利于政务系统的运行。
17.(1)保守主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根源: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瓦解;社会动荡。
(2)主要思想: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王国问题)。
(3)原因:封建统治者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依据:联系所学可知,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是因为主张“克己复礼”,被称为“人道主义者”是因为主张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根源:联系所学可知,其思想产生的根源主要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方面分析,经济上主要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反映在奴隶制的瓦解和社会动荡上。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
主要思想:根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得春秋大一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问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
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可得封建统治者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根据“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可得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根据“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可得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
18.(1)示例
情节一:燕山居民和东京一样重视元宵节;燕山酒楼在规模、经营方式上与东京相似;服饰、娱乐也受到了北宋习俗的影响;东京人移居燕山,与女真人杂居等。
历史特征:两宋时期民族交融加深。
认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没有中断,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稳定;各民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情节二:杨思温姨夫“在燕山开店”;秦楼规模大,营业时间长;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等。
历史特征:宋元时期城市兴盛,
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活跃、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城市的兴盛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生活及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推动了宋词、元曲、话本等市民文化的发展。
(2)宋元话本属于文献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材料中提及的《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既能体现宋元时期政权并立的背景之下各民族的冲突与交融、又能展示城市经济的繁盛、对于研究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虚构性,有艺术加工成分,需要找寻其他类型史料与之相互印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如选取燕山居民和东京一样重视元宵节;燕山酒楼在规模、经营方式上与东京相似;服饰、娱乐也受到了北宋习俗的影响;东京人移居燕山,与女真人杂居等情节,这些情节反映了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较深。说明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没有中断,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稳定;各民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选择其他的情结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对于宋元话本的史料价值,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元话本属于文献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材料中提及的《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既能体现宋元时期政权并立的背景之下各民族的冲突与交融、又能展示城市经济的繁盛、对于研究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虚构性,有艺术加工成分,需要找寻其他类型史料与之相互印证。
19.(1)重文轻武。
(2)交子;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代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促进了商业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可知,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基本政策。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币制”可知,这种纸币是交子。根据“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及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的另一项发明是造纸术。结合所学知识,在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中任选一项进行说明,例如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从题干两个观点中任选其一,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评价,例如选择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从指南针的应用及影响,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使用、交子的出现及流通等方面进行说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