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精练(四)
金属和金属材料
1.【新考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江苏苏州中考改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下列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
A.清代瓷盘 B.明代书轴
C.西周铜鼎 D.宋代石函
2.【新素材·科技创新】(2023湖南长沙中考)2023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已成功首飞,制造该飞机使用了铝锂合金等多种合金。下列有关铝锂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铝锂合金的熔点比纯铝更高
B.铝锂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非常差
C.铝锂合金是混合物
D.铝锂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3.(2023山东滨州中考)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工业炼铁的原理是3CO+Fe2O3 2Fe+3CO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D.铝制品不易被锈蚀是因为铝不与氧气反应
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镁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滤液为无色溶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镁
B.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C.若滤液为蓝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三种金属离子
D.若加入镁的质量为2.4 g,则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2.4 g
5.【新考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吉林中考)《天工开物》记载“凡钟为金乐之首”,在古代的金属乐器之中,钟是最重要的乐器。铸钟的材料,铜为上等,铁为下等。
(1)古代炼铜的方法之一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此反应的发生,表现出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是 。
6.(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改编)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从公元1世纪开始,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 。
(2)下列铁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
a.后周铁狮子 b.铸铁井盖 c.不锈钢水壶
(3)下列关于铁及铁制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b.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
c.不锈钢保温杯可长时间盛放酸性饮品
答案全解全析
1.C 清代瓷盘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明代书轴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西周铜鼎是用青铜制成的,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宋代石函是用石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
2.C 一般合金比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熔点低、抗腐蚀性能强、硬度大;铝锂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C。
3.C 汞是一种金属,常温下汞是液体,A错误;3CO+Fe2O3 2Fe+3CO2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铁生锈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D错误。
4.D 由金属活动性:Mg>Cu>Ag知,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镁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再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若滤液为无色溶液,则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铜,但滤渣中不一定含有镁,A错误。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镁,B错误。若滤液为蓝色溶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铜离子,可能含有银离子,C错误。由Mg+2AgNO3 Mg(NO3)2+2Ag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由Mg+Cu(NO3)2 Mg(NO3)2+Cu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若加入镁的质量为2.4 g,则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2.4 g,D正确。
5.(1)Fe+CuSO4 FeSO4+Cu (2)铁比铜活泼
解析 (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 FeSO4+Cu。
6.(1)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容易被腐蚀 (2)c (3)b
解析 (1)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容易被腐蚀,故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2)不锈钢热水壶利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a错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沙漠地区干旱少雨,因此铁制品锈蚀较慢,b正确;活泼金属能够与酸反应,不锈钢保温杯不可长时间盛放酸性饮品,c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