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精练(五)
常见的酸、碱、盐
1.(2023北京中考)向分别盛有下列物质的点滴板孔穴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Fe2O3 B.Fe
C.稀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2.(2023湖南衡阳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Cl-、N B.Na+、Ba2+、S
C.H+、N、HC D.Ag+、K+、Cl-
3.(2023山东滨州中考)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尿素[CO(NH2)2]属于氮肥
B.植物的叶片发黄,应施用磷肥来改善其生长状况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D.硝酸钾属于复合肥
4.(2023陕西中考A卷)下图是初中四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一定是Ca(OH)2
B.Y可能是钠盐
C.X与Y不可能都是盐
D.X与Y反应能生成NaOH
5.【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3辽宁营口中考)学习完NaOH的性质后,某兴趣小组对KOH的性质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为白色固体,水溶液为无色;②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说明:“溶”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
OH- S
K+ 溶 溶
Cu2+ 不 溶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同学们用KOH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
(1)A实验测得KOH溶液的pH 7(填“>”“=”或“<”)。
(2)B试管中的现象是 。
(3)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反应,同学们又设计如下实验:
①步骤Ⅱ中若观察到 ,可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试写出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同学们猜测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可选择 加以证明。
【得出结论】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
答案全解全析
1.C 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时有气泡(氢气)产生;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时有气泡(二氧化碳)产生,故选C。
2.A Ba2+、S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H+、HC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Ag+、Cl-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3.B 尿素[CO(NH2)2]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A正确;植物的叶片发黄,应施用氮肥来改善其生长状况,B错误;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放出氨气,导致肥效降低,C正确;硝酸钾中含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D正确。
4.A X能生成NaOH,同时能与H2SO4和Y发生反应,则X可能是Na2CO3或Ca(OH)2,A错误;同理Y可能是Na2CO3或Ca(OH)2,B正确;若X、Y都是盐,要生成NaOH,则X、Y为钠盐,此时X与Y不能发生反应,故X与Y不可能都是盐,C正确;若X与Y分别为Ca(OH)2和Na2CO3(顺序可换),即可反应生成NaOH,D正确。
5.【设计实验】(1)> (2)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3)①红色溶液变成无色 ②2KOH+H2SO4 K2SO4+2H2O ③活泼的金属(如锌)或碳酸盐或紫色石蕊溶液等(合理即可) 【得出结论】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解析 【设计实验】(1)氢氧化钾属于碱,溶液显碱性,pH>7。(2)氢氧化钾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B试管中的现象是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3)①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硫酸,若观察到红色溶液变成无色,可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②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③同学们猜测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即证明反应后有酸剩余,依据酸的通性,可以选择活泼的金属(如锌)、碳酸盐、紫色石蕊溶液等加以证明。【得出结论】KOH与NaOH都属于碱,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故二者化学性质相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