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边疆、沿海地区受到列强的窥视,形势严峻。清政府为解决危机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收复新疆 ②设置新疆行省 ③筹建三支海军 ④建立台湾行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
A.学习先进科技 B.涉及制度改革 C.增强海军实力 D.开办近代教育
3.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官僚衙门的习惯,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由此可知( )
A.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脚步 B.军事工业使用西方机器进行生产
C.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不可能真正振兴国家
4.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张之洞曾长期担任湖广总督,是洋务派的重要一员。下列属于张之洞创办的轻工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5.1871年,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奏请“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肆业(求学),实力讲求,以仰副(辅佐)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这表明,洋务派选派留学生出国旨在( )
A.改革传统教育体制 B.培养巩固统治的人才 C.寻求变法革新之道 D.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6.1895年……这是国家蒙羞的时刻,因为日本打败了中国,并且正在马关对和谈颐指气使材料中“国家蒙羞的时刻”指的是(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
7.“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A.英法炮轰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9.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一一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办工厂 D.赎辽费
10.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国力强大 B.洋水师全军覆灭 C.清政府军备废弛 C.清政府的腐败
12. 《马关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设立工厂
13.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的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14.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5.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16.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
江南制造总局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 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7.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邹容 D.陈独秀
18.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9.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果
A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B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C 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
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 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20.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
二、非选择题
21.判断改错(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并加以改正)
【 】(1)梁启超在《民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 】(2)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后,英国因忙于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因此提出了“门
户开放”政策。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 】(3)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是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著作。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 】(4)1953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 】(5)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 】(6)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是在什么事件失败后说的?
(3).在这次变法中开办的新式学堂叫什么?
(4).材料二中的“贼”指什么人?
(5).材料二的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
24.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A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上》
(1)材料中A国指的是?“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图
(2)上图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惨痛的遭遇?直接制造这一暴行的侵略者分别是?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5)历史除了呈现于遗迹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呈现方式?(至少两例)
答案
1-5DBDDB 6-10CCCCC 11-15CDACB 16-20DCBCC
21.(1)×;民报改为时务报; (2)×;英国改为美国; (3)×;维新变法改为辛亥革命;
(4)×;“《资政新篇》”改为“《天朝田亩制度》; (5)√; (6)×;“自强”改为“求富”
22、(1)资本输出。
(2)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终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23.(1)公车上书
(2).戊戌变法
(3)京师大学堂
(4)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5)言之有理即可
24.(1)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中英《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英法。
(3)《辛丑条约》;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等。
(5)历史呈现方式:文献材料、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历史文学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