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北京课改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13章 化学与社会生活
第三节 化学与环境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酸雨
1.(2022河南中考)酸雨对农作物以及一些建筑有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与酸雨的防治有关的是 ( )
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D.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
2.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某市部分地区监测到的雨水平均pH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测试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雨水平均pH 4.47 4.80 4.54 6.37 4.86 4.83
(1)上表列举的六个测试点中,没有酸雨污染的是 (填序号)。
(2)导致酸雨产生的主要气体是 (填字母)。
A.CO B.CO2
C.SO2 D.NO2
(3)若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含H2SO4的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
含HNO3的酸雨与撒在田地里的熟石灰反应: 。
知识点2 温室效应
3.(2022辽宁盘锦中考)“可燃冰”开采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温室效应增强 D.白色污染
4.【新独家原创】2023年3月25日,我国多地参加“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共同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以下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
A.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B.大力开采、使用化石燃料,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C.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大气环境污染
D.节假日用电子烟花,增加喜庆气氛
5.(2021安徽中考)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
B.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知识点3 保护环境
6.【新素材·清洁环保】【教材变式·P109T1】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我国参展的一套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可实现垃圾的自动破袋、分拣和粉碎烘干,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下列选项中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 )
A.啤酒瓶 B.一次性筷子
C.菜根、菜叶 D.过期药品
7.【新独家原创】2023年4月以来,东亚地区频频遭遇沙尘暴“光顾”。下列有关PM2.5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PM2.5是一种新化合物
B.空气中PM2.5的运动可以用分子运动解释
C.空气中的PM2.5可穿透人体肺泡进入血管
D.PM2.5又叫可吸入颗粒物
8.(2023河北中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
C.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能力提升全练
9.(2023四川自贡中考,1,★☆☆)学校正推行垃圾分类。餐后的食物残渣应该投入印有下列哪种标识的垃圾箱中 ( )
10.(2023北京顺义一模,17,★☆☆)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
A.回收废旧金属
B.发展公共交通
C.直接焚烧垃圾
D.合理使用农药
11.(2022北京平谷一模节选,26,★☆☆)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场馆管理用房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吨,此方式能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D.臭氧空洞
12.(2023四川成都中考,2,★☆☆)成都市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城市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做法不符合新时代成都发展理念的是 ( )
A.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B.减少公园绿地增加住宅建设
C.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
D.降低PM2.5,做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13.【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2022湖南怀化中考,10,★☆☆)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迄今为止,人类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海洋酸化可能会损伤诸如贝类、珊瑚类等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的是 ( )
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
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
C.积极植树造林
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
14.【跨学科实践活动】(2022山西中考,9,★☆☆)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垃圾综合化分类及资源再生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下列对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属可直接利用
B.有机物可再上餐桌
C.可燃物可焚烧发电
D.惰性物可彻底抛弃
15.(2023天津河北区二模节选,24,★☆☆)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乙醇
C.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属于绿色环保能源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
素养探究全练
16.【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2023四川泸州中考)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联合发文,从2023年5月4日起,对机动车排放不合格的违法行为进行抓拍。下表测定出汽车在不同速度下,每平均行驶1 km,行驶的时间与所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汽车发动机内高温条件下生成氮氧化物的反应如图甲所示。
污染物
质量/g行驶1 km的
时间/min 污染物 0.5 0.75 1.2
一氧化碳 9.6 5.4 8.7
氮氧化物 3.8 1.5 0.6
碳氢化合物 0.8 0.6 0.7
(1)碳氢化合物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随汽车速度降低,3种污染物中 的质量在持续减少,因为减速时使进入发动机的 的量减少(填分子式),生成的污染物也随之减少。
17.【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阅读下列材料文字。
材料一:绿色化学的理念是使污染消除在产生的源头,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这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对策,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原子经济性和“5R”原则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use(循环使用)、Recycling(回收)、Regeneration(再生)、Rejection(拒用)。
材料二: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可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环保等多方面的好处。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化学”的理念是 。
(2)国家提倡用纸质吸管代替塑料吸管,你认为这一做法最能体现“5R”原则中的 ,请简单阐述理由 。
(3)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废旧报纸 B.生锈铁管
C.矿泉水瓶 D.腐烂水果
(4)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是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D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减缓温室效应,但与酸雨的防治无关,A不符合题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但与酸雨的防治无关,B不符合题意;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但与酸雨的防治无关,C不符合题意;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与酸雨的防治有关,D符合题意。
2.(1)④ (2)CD (3)H2SO4+CaCO3 CaSO4+CO2↑+H2O 2HNO3+Ca(OH)2 Ca(NO3)2+2H2O
解析 (1)测试点④的雨水的平均pH是6.37,大于5.6,说明该地没有受到酸雨污染。(2)导致酸雨产生的主要气体是SO2、NO2。(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H2SO4的酸雨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CO3 CaSO4+CO2↑+H2O;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含HNO3的酸雨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3+Ca(OH)2 Ca(NO3)2+2H2O。
3.C 甲烷气体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故选C。
4.B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正确;大力开采、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B错误;大量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正确;节假日使用电子烟花,可以减少燃放烟花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符合低碳环保理念,D正确;故选B。
5.A 根据题给微观示意图可知,“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CO2和H2O反应生成O2、H2和CO,反应最终生成了三种分子,故A错误;反应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实现了能量的转化,故B正确;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C正确;该反应用CO2和H2O为原料,转化为O2、H2和CO,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故D正确。
6.C 啤酒瓶属于可回收垃圾,一次性筷子属于其他垃圾,菜根、菜叶属于厨余垃圾,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故选C。
7.C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不指特定的物质,通常是混合物;PM2.5属于宏观物质,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PM10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被称为细颗粒物;故选C。
8.D 坚持绿色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A正确;秸秆粉碎还田,可减少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有害气体,减少环境污染,B正确;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且保护环境,C正确;废弃电池深埋会污染水体和土壤,不利于保护环境,D错误。
能力提升全练
9.B 餐后的食物残渣属于厨余垃圾,故选B。
10.C 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A正确;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B正确;直接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C错误;合理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11.C 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故选C。
12.B 提升清洁能源生产,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实现多能互补,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A正确;减少公园绿地增加住宅建设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B错误;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有利于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环境,C正确;降低PM2.5,做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有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
13.B 由题可知,要减缓海洋酸化,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但不能减缓海洋酸化,B错误;积极植树造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C正确;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正确。
14.C 废旧金属应回收重新冶炼,A错误;有机物垃圾已被污染或变质,不能再上餐桌,B错误;惰性物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应物尽其用,D错误。
15.(1)C (2)酸雨
解析 (1)煤、石油、天然气均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乙醇燃烧生成CO2和H2O,排放CO2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氢气燃烧产物只有H2O,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B错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均属于绿色环保能源,C正确。
素养探究全练
16.(1)有机物 (2)N2+O2 2NO (3)氮氧化物 N2
解析 (1)碳氢化合物是一种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氮气与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N2+O2 2NO。(3)由题表中的数据可知,随汽车速度降低,氮氧化物的质量在持续减少,这是因为减速时进入发动机的氮气的量减少,因此生成的污染物也随之减少。
17.(1)使污染消除在产生的源头,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 (2)Reduce(减量) 废弃的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用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可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3)ABC (4)节约资源(合理即可)
解析 (1)由材料一可知,绿色化学的理念是使污染消除在产生的源头,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3)废旧报纸、生锈铁管、矿泉水瓶都可以回收利用,均属于可回收垃圾;腐烂水果不能回收,属于厨余垃圾。(4)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有节约资源、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