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北京课改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
(满分70分,限时7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新素材·航空航天】(2023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
2.(2023北京门头沟一模)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使用了大量新材料,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速滑冰刀中的钛合金
B.“飞扬”火炬中的聚硅氮烷树脂
C.颁奖礼服中的石墨烯发热材料
D.可降解餐具中的聚乳酸材料
3.(2023北京中考)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
A.自备购物布袋
B.按需取餐不浪费
C.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D.教室人空未关灯
4.(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敖汉小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 (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5.(2023重庆中考B卷)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涉及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N2 B.NO2
C.HNO3 D.NH3
6.【学科素养·化学观念】(2023山东烟台中考)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
B.氧气经压缩贮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
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7.【新素材·航空航天】(2023湖南株洲中考)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飞船太空舱里,常用铁酸镍[Ni(FeO2)2]做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氧气。Ni(FeO2)2属于 (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8.(2023山东潍坊中考)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下列肥料能防止农作物倒伏的是( )
A.K2CO3 B.CO(NH2)2
C.NH4Cl D.Ca(H2PO4)2
9.(2023四川自贡中考)“中国天眼”FAST的“眼镜片”是由金刚砂(SiC)制造。SiC中Si的化合价为+4,则C的化合价为 ( )
A.-4 B.-3
C.-2 D.-1
10.(2023四川眉山中考)下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你认为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 ( )
食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pH 2.9~3.3 7.4~7.9 6.8~8.0 7.6~8.0
A.苹果汁 B.豆浆
C.玉米粥 D.鸡蛋清
11.(2023四川达州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12.(2023湖北恩施州中考)关于铁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铁的熔点较高
B.金属活动性较强
C.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
D.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13.【课标新增·安全防护措施】(2023广东中考)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14.(2023广西中考)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铒是非金属元素
C.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
D.铒的元素符号是Er
15.(2023四川成都中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2价的镁元素:Mg2+
B.KMnO4:锰酸钾
C.五氧化二氮:N2O5
D.N:氨根离子
16.【新素材·医学典籍】(2023山东潍坊中考)《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枝、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杨酸属于有机物
B.一个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3
17.(2023湖南长沙中考)2023年5月14日至20日,长沙市开展了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自觉。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
A.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多,不需要珍惜水资源
B.用淘米水浇花
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
D.向湘江中乱扔垃圾
(2023北京中考)20 ℃时,按下表数据配制NaCl溶液。回答18~20题。
溶液序号 ① ② ③ ④
NaCl的质量/g 6 16 26 36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8.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25的溶液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9.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
A.5.7% B.6.0% C.6.4% D.13.8%
20.下列关于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向④中加水,溶液的质量变大
C.将④加热至50 ℃,溶质的质量变大
D.向④中加NaCl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21.(2023四川内江中考)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表示铝原子带正电
B.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13个电子上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22.(2023天津中考)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NaOH H2SO4 Zn CuSO4
B Ca(OH)2 HCl NaOH CaCO3
C Na2CO3 Ca(OH)2 H2SO4 BaCl2
D C O2 CO CuO
23.(2023广东中考)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做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22∶9
24.【新考向·五育】(2023安徽蚌埠蚌山三模)为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某校积极开展“五大行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下列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C “美”:绚丽多彩的霓虹灯 稀有气体有不同颜色
D “劳”: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吸附小颗粒的作用
25.(2023湖南衡阳中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向一定量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C.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D.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二、生活现象解释(共8分)
26.【新考向·安全教育】(2023四川内江中考)(2分)某消防队到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中:
(1)消防队员模拟炒菜时油锅着火,常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
(2)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对燃着的木材喷水灭火,其主要原理是 。
27.[含评分说明]【新考向·体育】(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节选)(2分)激动人心、令人赏心悦目的体育运动中,处处充满着化学知识。
(1)体操、举重等运动员赛前常在手上涂抹碳酸镁粉末(如图)。碳酸镁是由 (填离子符号)和C构成的。
(2)足球比赛中可向球员受伤部位喷氯乙烷(CH3CH2Cl)来缓解疼痛。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氯乙烷属于 。
28.【新素材·航空航天】(2023四川成都中考节选)(4分)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潜航时,必须调节舱内氧气、水蒸气和 的含量。制造“蛟龙号”外壳的合金应选择 (填字母)。
a.黄铜 b.不锈钢 c.钛合金
(2)航天食品有脱水米饭、宫保鸡丁、茶饮等,米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 。为保证营养均衡,提供了水果,作用是 。
三、科普阅读理解(共5分)
29.(2023北京通州一模)(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吸湿发热纤维是一种能产生热量且保暖的材料,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蒸气,将其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热量。
天然棉纤维可吸湿发热,但无法做到快速排出湿气,使人体皮肤产生湿热和不适感。可采用混纺工艺通过改变混纺组分(所含物质种类)与混纺比(各物质的含量)改善吸湿发热纤维的发热性与透气性。下表中列举了两种吸湿发热纤维的部分性能测试结果。
性能 混纺组分 与混纺比 透气率/ (mm· s-1) 透湿量/ (g·m-2· h-1) 保温 率/%
100%棉纤维 1.05×103 150.56 30.5
40%棉,40%腈纶, 20%EKS 1.03×103 270.56 41.5
我国科研人员制备了三种混纺发热纤维,为比较三种材料的吸湿发热效果,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时测定了上述样品的芯吸高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芯吸高度越高,表明混纺材料吸湿发热效果越好。
目前,生态环保、功能多样的吸湿发热纤维的研发已成为纺织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吸湿发热的过程主要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表中列出的混纺纤维与棉纤维相比,其优异性能为 (填字母)。
A.透气性好 B.透湿性好 C.保温率高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棉纤维属于天然吸湿发热纤维。 ②由图可知,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时间相同时,40%棉、40%腈纶、20%EKS混纺成的纤维吸湿发热效果最好。
(4)由图可知,混纺发热纤维的混纺组分相同时,影响其吸湿发热效果的因素有 。
四、生产实际分析(共6分)
30.[含评分说明](2023四川德阳中考)(3分)芯片是电脑、手机、智能家电等的核心部件,是用纯度极高的单质硅制成的。目前,普遍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做原料,采用“三氯硅烷(HSiCl3)还原法”制备高纯硅,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SiO2中Si的化合价为 。
(2)粗硅的主要成分是Si,杂质不参与反应,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生产流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1.(2022北京中考)(3分)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过程如图。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2)蒸发池中,水蒸发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下列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A.过滤 B.溶解 C.蒸发
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共16分)
32.(2023湖南长沙中考)(4分)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可以选择D装置进行收集;
(4)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 时(填“开始有气泡放出”或“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3.(2023北京中考)(2分)用如图所示电解水实验研究水的组成。
(1)经检验a管中产生H2,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是 。
(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b管中气体为O2的现象是 。
34.【创新装置】(2023北京延庆一模)(4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Y形管左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右侧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为验证CO2与水反应等性质,可以在c处放有 (填“湿润”或“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可依据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还可得出CO2密度比空气大,证据是 。
35.(2023北京中考)(3分)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a中,溶液颜色变为 ;再将浓盐酸滴入b中,一段时间后,a中溶液褪色,说明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说明浓盐酸的性质有酸性和 。
36.(2023北京丰台二模)(3分)根据下列与铁相关的实验回答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放置一周后,B中铁钉表面无变化,C中铁钉表面产生红棕色物质。该现象说明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D (填“能”或“不能”)比较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六、科学探究(共6分)
37.(2023北京中考)(6分)下图是一个趣味变色实验,同学们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资料:碘酒为碘(I2)的乙醇溶液;淀粉遇I2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I2是否存在。
【进行实验】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体积的3% H2O2溶液、水和2 mL 1%淀粉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体积的2%碘酒、水和2粒维生素C片,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序 号 烧杯A 烧杯B 变色 时间/s
H2O2溶 液体积 /mL 溶液 总体积 /mL 碘酒 体积/ mL 溶液 总体积 /mL
① 10 32 2 25 595
② 10 32 5 25 193
③ 10 32 10 25 39
④ 5 32 5 25 399
⑤ 20 32 5 25 78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释与结论】
(1)H2O2溶液中,溶质是 。
(2)①②③的目的是 。
(3)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1 mL,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 (填“>”或“<”)595 s。
【继续实验】
(5)补做实验证明了维生素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实验方案:向烧杯A中加入20 mL 3% H2O2溶液、10 mL水、2 mL 1% 淀粉溶液, 。
(6)同学们进一步证明了I2与维生素C能发生反应,实验是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淀粉溶液,再加入维生素C片,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
七、实际应用定量计算(共4分)
38.(2023北京中考)(4分)纳米铝冰作为火箭固体推进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80 ℃以上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Al+3H2O Al2O3+3H2↑。该反应中,若有54 kg Al发生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H2O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全解全析
1.C 返回舱脱离空间站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返回舱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返回舱外壳烧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返回舱打开降落伞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A 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聚硅氮烷树脂属于合成材料;石墨烯发热材料属于复合材料;聚乳酸材料属于合成材料。
3.D 自备购物布袋,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按需取餐不浪费,可减少资源浪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教室人空未关灯,会浪费电能,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4.C 题中所述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
5.B 氧化物是指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四种物质中只有NO2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故选B。
6.B 氧气经压缩能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间隔变小,B错误。
7.D 铁酸镍[Ni(FeO2)2]是由镍离子和铁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8.A 钾肥能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增强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K2CO3属于钾肥,CO(NH2)2、NH4Cl属于氮肥,Ca(H2PO4)2属于磷肥,故选A。
9.A SiC中硅元素显+4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x=0,则x=-4。
10.A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显酸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宜食用呈碱性的食物。苹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
11.A 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A正确;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错误;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直接吹灭,应用灯帽盖灭,D错误。
12.B 铁的熔点、颜色、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等性质,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B。
13.C 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有毒、有害,不能在实验室吃零食,A错误;为防止发生人身危险,不能在实验室追逐打闹,B错误;很多药品有腐蚀性、有毒、有害,实验时应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且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C正确,D错误。
14.B 铒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B。
15.C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A错误;KMnO4为高锰酸钾的化学式,B错误;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O5,C正确;N可表示铵根离子,D错误。
16.D 水杨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A正确;一个水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共16个原子构成,B正确;水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正确;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3)≠7∶6∶3,D错误。
17.B 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且分布不均,要珍惜水资源,A错误;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B正确;工厂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会造成水体污染,C错误;向湘江中乱扔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D错误;故选B。
18.B 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四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分别为①6 g∶100 g=3∶50,②16 g∶100 g=4∶25,③26 g∶100 g=13∶50,④36 g∶100 g=9∶25,B符合题意。
19.A ①中溶质质量为6 g,溶剂质量为100 g,溶液质量为6 g+100 g=106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7%。
20.B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则④中溶液为饱和溶液,A错误;向④中加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变大,所以溶液质量变大,B正确;5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 g,由20 ℃升温至5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C错误;④为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所以向④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质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D错误。
21.D 题图中“+”表示铝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不带电,A错误;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错误;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C错误;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正确。
22.D NaOH无法转化为Zn,A错误;Ca(OH)2不与CaCO3反应、NaOH不与CaCO3反应,B错误;Na2CO3无法转化为H2SO4,C错误。
23.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正确;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正确;1个CH4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C正确;反应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18×2)=11∶9,D错误。
24.C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要分类投放,A正确;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以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B正确;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气体,但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可制成绚丽多彩的霓虹灯,C错误;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不溶性固体小颗粒,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D正确;故选C。
25.A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混合物中钾元素质量不变,但混合物的质量因氧气的逸出而减小,故钾元素质量分数增大,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A正确;向一定量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溶液pH会增大,至接近于7,但不会大于或等于7,B错误;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质量会因溶剂的减少、溶质的析出而减少,最终溶剂全部反应,溶液质量为0,C错误;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氧化镁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40∶95、镁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24∶95,因此等质量镁与氧化镁的情况下,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质量大于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质量,D错误。
26.(1)用锅盖盖灭 (2)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 (1)油锅着火,可利用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用锅盖盖灭。(2)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对燃着的木材喷水灭火,其主要原理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7.(1)Mg2+ (2)有机物(或化合物或纯净物)
【评分说明】(2)填写有机物或化合物或纯净物均可得分。
解析 (1)碳酸镁是由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镁离子符号为Mg2+。(2)氯乙烷(CH3CH2Cl)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氯乙烷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8.(1)二氧化碳 c (2)糖类 补充维生素
解析 (1)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潜航时,必须调节舱内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钛合金的强度大、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强,因此制造“蛟龙号”外壳的合金应选择钛合金。(2)米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糖类。水果的作用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29.(1)物理 (2)BC (3)①对 ②错 (4)混纺比
解析 (1)吸湿发热纤维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蒸气,将其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由题表中的数据可知,混纺纤维与棉纤维相比,其优异性能为透湿性好、保温率高,故选BC。(3)①棉纤维属于天然吸湿发热纤维,正确;②由题图可知,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时间相同时,40%黏胶、40%腈纶、20%EKS混纺成的纤维吸湿发热效果最好,错误。(4)由题图可知,混纺发热纤维的混纺组分相同时,影响其吸湿发热效果的因素有混纺比。
30.(1)+4 (2)3HCl+Si HSiCl3+H2 (3)氯化氢(或HCl)
【评分说明】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未写反应条件或化学式写错,均不得分。
解析 (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2)分析流程图信息,可知反应Ⅱ为氯化氢与硅在250 ℃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氯硅烷和氢气。(3)分析流程图信息,可知反应Ⅲ产物中的氯化氢可被循环利用到反应Ⅱ中。
31.(1)氯化钠(或NaCl) (2)物理 (3)BAC
解析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2)蒸发池中,水蒸发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3)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依次是溶解、过滤、蒸发。
32.(1)长颈漏斗 (2)A (3)大 (4)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
解析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实验,因此选择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3)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择D装置(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4)如果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3.(1)水中含有氢元素 (2)木条复燃
解析 (1)a管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由此可得出水中含有氢元素。(2)b管中气体为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4.(1)CaCO3+2HCl CaCl2+CO2↑+H2O (2)干燥 c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a、b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3)b处试纸比a处试纸先变红
解析 (1)Y形管左侧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CO2↑+H2O。(2)为验证CO2能与水反应,可以在c处放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与a、b处的试纸形成对比,实验现象是c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a、b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3)该实验还可得出CO2密度比空气大,证据是b处试纸比a处试纸先变红。
35.(1)红色 Ca(OH)2+2HCl CaCl2+2H2O (2)挥发性
解析 (1)a中澄清石灰水呈碱性,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a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将浓盐酸滴入b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当氯化氢分子运动到a中,会与a中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使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 CaCl2+2H2O。(2)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酸性和挥发性。
36.(1)3Fe+2O2 Fe3O4 (2)与氧气接触 (3)能
解析 (1)A中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2)由题图B、C可以看出,C中铁钉与氧气、水接触,B中铁钉只与水接触,对比B、C可说明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3)实验D中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得出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37.(1)H2O2 (2)探究H2O2溶液体积、烧杯A和烧杯B内溶液总体积等其他条件相同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 (3)碘酒体积、烧杯A和烧杯B内溶液总体积等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体积越大,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越短 (4)> (5)向烧杯B中加入5 mL 2%碘酒、20 mL水和1粒(或其他合理数量,2除外)维生素C片,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与78 s不同 (6)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再变为无色
解析 (1)H2O2溶液中溶质为H2O2。(2)实验①②③为H2O2溶液体积、A和B烧杯中溶液总体积相同,碘酒体积不相同的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4)由实验①②③可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碘酒体积越大,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越短,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1 mL(碘酒体积变少),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会大于595 s。(5)要证明维生素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有影响,在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维生素C的用量,已给出的烧杯A中物质与实验⑤一致,可对比⑤中实验数据,改变烧杯B中维生素C片的数量进行实验。(6)碘酒呈棕黄色,淀粉遇碘变蓝。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淀粉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再加入维生素C片,溶液变为无色,说明I2消失了,可证明I2与维生素C发生了反应。
38.解:设参加反应的H2O的质量为x。0.5分
2Al + 3H2O Al2O3+3H2↑ 1分
54 54
54 kg x
= 1分
x=54 kg 1分
答:参加反应的H2O的质量为54 kg。 0.5分
解析 根据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