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2张PPT)--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2张PPT)--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1 10: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课程标准: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 6 课
一轮复习
时空坐标
755年
618年
907年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
建立


五代
十国



875年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复习主线:统一——盛世——转衰
短——盛——乱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3 全国乙卷-唐诗 浙江·3·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2022 全国甲卷-唐朝的专制集权 【乙】25·唐代书法艺术 辽宁·3·唐代瓷窑遗址。湖南·3·隋唐世家大族没落
北京·16·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广东·3·隋唐三省六部制。湖南·3·隋唐选官制度。浙江唐三省六部制。江苏唐代书法艺术
2021 全国甲卷科举制 山东·3·经济重心南移。广东·3·史料使用;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河北·16·唐世家大族 江苏·3·唐科举制。2021年辽宁卷,中外文化交流。天津·3·唐三省六部制。北京·2·唐三省六部制
湖南·3·土地制度。福建·19·“开皇之治”制度革新
湖北·3·唐儒家的伦理纲常。浙江·5·唐代书法艺术
2020 【Ⅰ】25·唐代绘画艺术 【Ⅱ】25·唐代壁画艺术 【Ⅲ】26·唐代书法艺术 北京·4·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天津·2·《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山东·16·经济重心南移浙江(1)·4·隋唐三省六部制。北京·3·唐三省六部制。海南·3·诗歌创作的来源
江苏·3·唐诗的风格变化。浙江·2·中国书法艺术
2019 【Ⅲ】25·儒家思想对宗教思想的影响 海南·五代科举制。江苏·唐代科举制。上海·隋唐科举制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明确考向:
1、经济重心的南移;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交融、隋唐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及意义;
4、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5、科举制、三省六部制、隋唐的法律与教化;
6、唐的思想文化艺术成就及对世界的影响。
北周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隋朝
一、隋的短暂统一
1、隋的建立
2. 隋的统治
政治上:改革吏治,确立三省六部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经济上:轻徭薄赋,重新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大索貌阅),抑制豪强;广设仓库
军事上:改革府兵,兵农合一;
法律上:修订法律,创立《开皇律》;
隋文帝在位期间,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民生富庶、文化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所谓“貌阅”就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
(1)继续广设仓库,积储粮草。
(2)设进士科,创建科举制。
(3)兴建东都洛阳,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4)开通大运河(605)
炀帝之功
暴君≠昏君
沟通南北
巩固统一
促进发展
徭役过度
加重负担
激化矛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唐)
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一、隋的短暂统一
开通大运河
广设仓库
三征高句丽
兴建洛阳城
(炀帝)内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怒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之闻也。
——魏征等:《隋书》
一、隋的短暂统一
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3、隋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灭亡的原因:
政治:统治者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
经济:生产遭到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唐高祖 李渊 618-626
唐太宗 李世民 627-649
唐高宗 李治 650-683
唐中宗 李显 684
唐睿宗 李旦 685-689
武周 武则天 690-705
唐中宗 李显 705-710
唐睿宗 李旦 710-712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1、建立
2、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二、唐的盛世景象
618年,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稿定PPT
02
统治者 唐太宗——李世民 武周政权——武则天 唐玄宗执政前期——李隆基
措施 (1)重视生产,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2)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从善如流。 (3)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4)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1)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经济:重视生产,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3)文教: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与武举选拔人才 (1)政治:选贤任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改革兵制。
(2)经济:抑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文教:大兴文治,限制佛教
鼎盛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出现原因 吸取隋灭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具有革新魄力,最终将唐朝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思考:唐朝的繁荣在政治、经济、民族方面各有何体现?
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观?
三、唐朝民族交融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阅读教材,梳理唐朝对诸少数民族的政策,概括其主要处理方式及特点。
民族 地区 措施、政策、重要事迹
东突厥 西北 唐朝反击并消灭东突厥,草原各族奉唐太宗为“___________”。
后叛唐自立,为回纥所灭。
西突厥 西北 唐高祖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先后设置设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统辖天山南北。
回纥 北部 回纥灭东突厥。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_____________。
后政权瓦解,后发展为___________族。
藏族 西南 _____________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建_______________碑。
靺鞨 东北 靺鞨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封为_____________。
天可汗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怀仁可汗
维吾尔
文成公主
唐蕃会盟
渤海郡王
特点:政策开明,恩威并施,手段灵活多样,因俗而治
从战争到设置机构
册封
册封
和亲、会盟
阅读教材,梳理唐朝对诸少数民族的政策,概括其主要处理方式及特点。
唐对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以夷治夷”的政策,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物。 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这就构成唐的“一国两制”。
知识拓展——羁縻政策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民族迁徙+争战割据+各族同化+友好往来
唐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战争统一+设置机构+友好往来+和亲联姻
+上层归附+经贸往来+文化影响
三、唐朝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影响: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管理
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唐朝衰亡
原因
概况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盛世落幕——“安史之乱”(755--763)
影响:
政治上:唐朝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济上: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①中央: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755年,安禄山与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由盛转衰。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集团不断争斗,朝政混乱。
牛李党争导致宦官权势增大,干预朝政。
政治腐败导致农民起义,875年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
黄巢起义将领朱温降唐后,于907年篡位称帝,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四、唐朝衰亡
宦官专权
牛李党争
土地兼并严重
黄巢起义
政治黑暗
军镇权重
玄宗怠政
安史之乱
中央无力
藩镇割据
唐朝
灭亡
加剧
唐朝的灭亡
思维导图
五、五代十国(907--960)
观察右表,结合教材36页,归纳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
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周世宗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政权多为节度使所建
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
五代都城大多在开封
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阶段特征 总体 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具体表现 政治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最终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土地和赋役制度调整: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思想 文化 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发展、全面繁荣、
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民族、对外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贡固和发展;
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隋唐的盛世衰亡对当今大国治理有何启示?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生产破坏、民不聊生
人民起义、618亡
隋朝衰亡
唐朝衰亡
外重内轻、朝政腐败、边防空虚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农民起义、907亡
1、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强大、以民为本
2、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坚持以法治国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
4、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拓展思考
结语:中国历史具有连续性,“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的,留下的是一条螺旋形上升的轨迹。” 隋唐开放进取的政策造就了隋唐盛世,成就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座高峰。这充分说明了只有开放进取,才能实现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本课小结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类型 数量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学法指导:打破常规思维,材料优先,多角度思考问题!
D
2.(2022·湖南高考·3)据下表可知(  )
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1.(2022·辽宁高考·3)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A
C
时间 事件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始置进士科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恢复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3.(2020·北京高考·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