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0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学科能力检查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0·西湖模拟)酒驾测试仪器中有一种重要元素——铬,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则铬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52 B.24 C.28 D.76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核电荷数为24。
故答案为:B
2.(2020·西湖模拟)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丙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该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条件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变化。
【解答】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A错误;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错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О变为+1,C正确;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0·西湖模拟)新冠肺炎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是原核生物
B.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抗体
C.新型冠状病毒不会发生变异
D.医院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A.原核生物指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
B.抗体指自身B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
C.病毒会发生不定向变异;
D.预防途径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不属于抗体,B错误;在自然界中,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病毒会发生变异,C错误;医院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0·西湖模拟)2020年5月11日,杭州塘栖枇杷节盛大开幕,如图是成熟的枇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 枇杷由子房发育而来
B.一个枇杷园里的所有枇杷是一个生物群落
C.枇杷用嫁接的方式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D.枇杷属于裸子植物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A.子房发育成果实;
B.群落指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总和;
C.有性生殖指在生殖过程中有受精卵出现的生殖;
D.裸子植物指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故答案为:A
【解答】枇杷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A正确;一个枇杷园里的所有枇杷是一个种群,不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B错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枇杷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D错误。故选A。
5.(2020·西湖模拟)小金是一位健康的九年级男生,下列关于小金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身高约为176dm 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
C.游泳时所受浮力约为5000N D.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A.中学生身高为176cm;
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左右;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故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D.中学生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05m2,压力大小约为500N。
【解答】A.中学生身高约为17.6dm,故A错误。
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故B正确。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游泳时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中学生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05m2,压力大小约为500N,产生的压强 ,单脚站立时对地的压强更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0·西湖模拟)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醉酒时语无伦次 酒精麻痹小脑
B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C 向光性 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D 植物萎蔫 细胞吸水过多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A.小脑调节人体的平衡和方位感;
B.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C.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向光侧更少;
D.细胞失水导致植物萎蔫,
【解答】A.醉酒时语无伦次的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A错误;
B.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B正确;
C.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C错误;
D.植物萎蔫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0·西湖模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找到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可调节②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b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A.显微镜中观察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其更清晰;
B.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C.物体在哪边往哪边移动;
D.装片中黑色的大圆圈为气泡。
【解答】A.显微镜中观察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其更清晰,所以调节1;
B.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故a多;
C.物体在哪边往哪边移动,故为右下方;
D.装片中黑色的大圆圈为气泡。
故答案为:B。
8.(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为小金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标注① B.标注② C.标注③ D.标注④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主动脉连接的是左心室,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房室瓣连接心房和心室,血液是从左心室流出去的。
【解答】A.①是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的特点是管壁厚,弹性大,A正确;
B.②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正确;
C.③是房室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C正确;
D.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D错误。
故答案为:D。
9.(2020·西湖模拟)小金在野外捡到一块岩石,他假设:构成这种岩石的物质是海洋沉积物。最有可能支持这个假设的证据是( )
A.捡到岩石的地点与海洋的距离较近
B.该岩石样品中发现有气孔
C.该岩石来自板块交界地带
D.该岩石样品中发现的贝类化石
【答案】D
【知识点】化石;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海洋沉积物是指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的总称。以海水为介质沉积在海底的物质。
【解答】若假设成立,则小金捡到的岩石应为沉积岩。根据捡到岩石的地点与海洋的距离不A.能够判断构成这种岩石的物质是海洋沉积物,故A错误;
B.岩石样品中发现有气孔,说明该岩石可能属于岩浆岩,无法支持假设,故B错误;
C.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常有岩浆岩、变质岩,而这两种岩石中没有海洋沉积物,故C错误;
D.岩石样品中有贝类化石,最有可能说明构成这种岩石的物质是海洋沉积物,故D正确。
10.(2020·西湖模拟)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如图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只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
【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实验室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消耗氧气,使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导致右边的水流向左边的集气瓶中。
【解答】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
B.木炭燃烧会生成其他气体且生成的气体不能全被水吸收,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燃烧,C错误;
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不一定会发光,如铁生锈不会发光,D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这是乘客通过“刷身份证”进站时的情景,将身份证靠近检验口,机器感应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识别乘客身份。下列实验中能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电磁感应原理指: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
【解答】乘客通过“刷身份证”使机器产生感应电流,可知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选项B所示是电磁感应实验。
故答案为:B
12.(2020·西湖模拟)2021年清明节是公历2021年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三),以下关于清明节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晚杭州上空的月相是上弦月
B.当天杭州白天长,黑夜短
C.地球正从c处向d处运行
D.太阳直射点处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A. 农历二月二十三月相为上弦月;
B.当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C.c点时间为冬至日,d点时间为春分日;
D. 2021年4月4日太阳直射点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解答】根据农历日期推测当晚杭州上空的月相是下弦月;4月4日处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地球正从d处向a处运行,太阳直射点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B
13.(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乙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到图乙,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减少
B.由图乙到图丙,溶质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C.由图丙到图丁,溶质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D.由图甲到图丁,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解答】A.乙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由图甲到图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A错误;
B.由图乙到图丙,有固体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变小,恒温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图乙和图丙都是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错误;
C.由图丙到图丁,溶液均为饱和状态,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错误;
D.由图甲到图丁,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0·西湖模拟)以下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内燃机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内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B.内燃机工作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和内能.
【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错误;
B.内燃机工作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B正确;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
D.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和内能,D错误。
故答案为:B
15.(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加强校内安全管理,在校门口安装了自动摄像测温系统,快速检测学生体温是否正常。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该系统利用超声波测量体温
B.当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自动成像
C.摄像头拍摄后在电脑屏幕上成虚像
D.摄像镜头所用透镜是凸透镜
【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A.超声波指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
B.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是虚像;
C.虚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
D.摄像机等其镜头都是都凸透镜做成的。
【解答】A. 该系统利用红外线测量体温;
B. 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才会自动成像;
C. 摄像头拍摄后在电脑屏幕上成实像;
D.摄像机等其镜头都是都凸透镜做成的。
故答案为:D
16.(2020·西湖模拟)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方法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分离氧化铁和铁的混合物 用磁铁吸引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过量Na2CO3固体、过滤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A.盐酸能与氯化氢反应;
B.磁铁可以吸引具有磁性的物体;
C.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
D.过量的锌粉会与硫酸亚铁反应。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氢和CO2都能发生化学反应,会除去被提纯物,A错误;
B.磁铁可以吸引铁,不能吸引氧化铁,可以分离,B正确;
C.Na2CO3与HCl和CaCl2都能发生化学反应,会除去被提纯物,C错误;
D.锌粉与CuSO4和FeSO4都能发生化学反应,会除去被提纯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B.若保险丝烧断,一定是电灯短路造成的
C.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后其外壳与零线相连
D.断开开关S时,用测电笔接触A点氖管发光,接触B点时氖管不会发光
【答案】D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A.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B.保险丝烧断,也可能是家庭电路负载过大,功率过高;
C.电冰箱外壳应与地线相连;
D.断开开关,电流不会经过灯泡和B点。
【解答】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若保险丝烧断,也可能是家庭电路负载过大,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电冰箱外壳应与地线相连。断开开关S,测电笔与A点接触,电流会经过氖管,没有电流经过B点,氖管不会发光。
故答案为:D。
18.(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胡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如果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参照物指在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被选为标准的物体,故在判断其相对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时需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方向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在前面,速度小的物体在后面。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前运动。当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前运动,故A正确。
B.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前运动,故B正确。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后运动,故C错误。
D.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前运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9.(2020·西湖模拟)小金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中含盐酸和CaCl2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只含NaCl一种溶质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
【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甲实验试管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乙实验试管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将两种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结合两试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可知甲实验后试管中盐酸有剩余,乙实验后试管中碳酸钠有剩余,故甲实验后试管中含有盐酸﹑氯化钙,乙实验后试管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有剩余,氯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最终废液缸中一定有生成物氯化钠,反应物碳酸钠和氯化钙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一种有剩余。
故答案为:A。
20.(2020·西湖模拟)下列有关说法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甲图: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B.乙图: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C.丙图: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浮力大小随浸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D.丁图: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A.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定性的说明其大小,不能定量地计算;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归纳出来;
C.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D.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极少部分粒子被弹回,故其中存在原子核。
【解答】A.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没有测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故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归纳出来的,故B错误。
C.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故C错误。
D.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极少部分粒子被弹回,大部分穿过,少部分偏转,于是提出原子结构中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的原子核,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2020·西湖模拟)豆制品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D、E都属于 。
(2)参与豆制品中的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 ,吸收的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组成人体的特有的蛋白质,该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
(3)在A到B的过程中,需要消耗A的哪个结构中的有机物 (填序号)。
【答案】(1)器官
(2)胃液、肠液和胰液;同化
(3)④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
(2)蛋白质在胃液、肠液和胰液的共同作用下被消化;
(3)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
【解答】(1)A是种子,D是花,E是果实,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都属于器官。(2)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完全消化,参与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吸收的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组成人体的特有的蛋白质,该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3)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④子叶。
22.(2020·西湖模拟)下图表示影响胰岛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胰岛细胞能分泌 ,这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而图中刺激X最可能是 。
(2)反射:刺激X→①→②→③→胰岛细胞。其中①结构称为_ 。②结构位于下丘脑,这个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答案】(1)胰岛素;血糖含量升高
(2)传入神经;非条件反射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人体血糖含量受到胰岛素的调控;
(2)反射弧包括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感受器。
【解答】(1)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2)①为传入神经,②为神经中枢,③为传出神经。下丘脑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参与低级反射,因此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3.(2020·西湖模拟)
(1)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了一种含有铱元素(r)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四氧化铱正离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该离子的符号为 ,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考古上常用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 。
【答案】(1);+9
(2)中子数不同;7:6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在微粒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总和为零;
(2)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解答】(1)离子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电荷,设铱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 。
(2)碳-14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两种原子的中子数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可知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24.(2020·西湖模拟)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将一溶液逐滴滴加到烧杯中,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分析实验前烧杯中盛有 (写化学式)溶液。
(2)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待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答案】(1)
(2)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钾的pH值大于7,盐酸的pH值小于7;
(2)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会和氢氧化钾生成氯化钾。
【解答】(1)由图像可知,初始溶液的 大于7,溶液呈碱性,所以是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实验前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钾溶液。
(2)c点时溶液 小于7,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有 和 ,加入一定量的 溶液, 与 反应生成 和 ,反应物 和 的量无法确定,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
25.(2020·西湖模拟)如图是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其中装少量硝化棉,用力快速向下压活塞,会看到底部的硝化棉迅速燃烧。若要计算出实验者用恒力F下压活塞过程中做的功,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老师邀请小金做这个实验,小金缓慢地下压活塞直到活塞推至底部,结果并没有看到硝化棉燃烧的现象。请分析小金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 。
【答案】活塞移动的距离;下压活塞太慢,热量散失到外界,内部温度达不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知识点】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活塞在下移过程中活塞对内部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解答】功=力 距离,所以要算出恒力 做的功,还需要测出“活塞移动的距离”。题中说到“用力快速向下压活塞,会看到底部的硝化棉迅速燃烧”,而小金“缓慢地下压活塞直到活塞推至底部,结果并没有看到硝化棉燃烧的现象”,所以问题出在“缓慢下压”,导致下压过程中热量散失到外界空气中,引火仪内部空气温度不够高,达不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26.(2020·西湖模拟)小金用轻质木棒、小桶(容积100mL)等器材,制作了一个“密度秤”(如图所示)。已知AO=10cm,秤砣质量为100g,桶内不装任何液体时,移动秤砣到B处,秤杆恰好处于平衡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OA>OB,则秤砣的质量 (选填“>”“<”或“=”)小桶的质量。
(2)该秤的刻度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当小金向桶内装满某种液体后,需将秤砣向右移动8cm,秤杆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答案】(1)>
(2)均匀
(3)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杠杆定律可以,动力x动力臂等于阻力x阻力臂可知,力臂越大所需的力就越小;
(2)计算变化的长度和变化的重力是否成正比即可;
(3)由于体积已知,故只需要求出所加液体的重力即可。
【解答】(1)由 得 ,而由题得 ,则 ,所以秤砣的质量大于小桶的质量。
(2)设小桶内装有 的液体,秤砣对应移动的距离为 。由 可得 ,移项可得 ,其中除 以外都为常数,可视作 ,即 与 成正比,故刻度均匀。
(3)设该溶液总重为 ,易得 ①,又有 ②,联立①②,可得 。已知空桶容积与液体体积相同,故 ,代人数据得 ,化简可得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20·西湖模拟)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法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质量/mg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质量/mg
1 不作处理 68 216
2 A 36 36
3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37 219
4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66 21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组时应将 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
(2)表中第1组是本实验的 (选填“对照组”或“实验组”)。
(3)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 。
(4)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
【答案】(1)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
(2)对照组
(3)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4)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的发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
(2)对照组是指不受到实验变量影响的一组;
(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A处的处理方法应为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4)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
【解答】(1)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应该选择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组。
(2)第1组不作处理,是本实验的对照组。
(3)第1组不作处理;第3组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第4组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A处的处理方法应为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4)第3组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的发育,所以卵巢平均质量减小,子宫平均质量变化不大。
28.(2020·西湖模拟)铁在自然界中以铁矿石形式分布很广。资料显示:在炼铁过程中,Fe2O3在一定温度下逐步失去其中的氧,依次生成Fe3O4、FeO和Fe。小金在实验室找到一些铁锈样品进行实验探究,他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先点燃的酒精灯是 (填“A”或“B”)。
(2)待反应完成后,将所得黑色固体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小金认为该物质中并不含铁,他的依据是 。
(3)为了解释这一反常现象,他查到某炼铁厂对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的热反应分析,根据相关的数据绘制图像如图乙,通过分析确定实验没有得到铁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B
(2)不产生气泡
(3)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达不到氧化铁完全反应生成铁所需的温度
【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实验前需先用一氧化碳将管中的气体排尽;
(2)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3)铁锈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加热时其产物也不同;
【解答】(1)一开始用一氧化碳排尽空气时,由于其为污染性气体故需将尾气以燃烧的方式处理掉;
(2)若黑色固体中含有金属铁,则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铁会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小金认为该物质中不含铁,故他的依据是不产生气泡。
(3)铁锈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加热时其产物也不同,故 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达不到氧化铁完全反应生成铁所需的温度 。
29.(2020·西湖模拟)钴酸锂一般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如图是从钴酸锂废极片(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O2)中回收得到Co2O3和Li2CO3的一种工艺流程。
(1)操作1粉碎的目的是 。
(2)操作2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填仪器名称)。
(3)已知Li2CO3在水中的溶解性与氢氧化钙相似。为了获得较多高纯度Li2CO3,操作5中热水洗涤沉淀的效果比冷水更好,请阐述理由: 。
(4)操作5得到Li2CO3,Li2CO3固体表面是否有硫酸根离子残留,请写出检验方法: 。
【答案】(1)增大钴酸锂废极片和稀硫酸、 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2)漏斗
(3)温度高, 的溶解度小,用热水洗涤可以减少 的损失
(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少量 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未洗涤干净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1)粉碎后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2)固液分离需在漏斗中通过过滤来完成;
(3)由题意可知温度越高, 钴酸锂的溶解度越小,故为了获得沉淀,需要用温度高的热水来获得;
(4)实验室可以用钡离子去检验硫酸根离子,产生沉淀的种类为硫酸钡。
【解答】(1)粉碎后 增大钴酸锂废极片和稀硫酸、 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
(2)操作2将滤渣和溶液分离,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 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氢氧化钙相似,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温度高时, 的溶解度小,用热水洗涤可以减少 的损失,得到较多高纯度 。
(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少量 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未洗涤干净。
30.(2020·西湖模拟)小金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把甲图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Ⅰ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得出结论: 。
(3)实验中,小金在读取完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拆下阻值为5Ω的电阻,改接阻值为10Ω的电阻,接着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请判断上述操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操作: 。
【答案】(1)如图所示
(2)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不正确。正确操作为:改接10电阻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电路连接时需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阻R与电压表并联;
(2)由图像可知,电流和电阻的乘积为定值;
(3)电阻大小改变后需控制其两端的电压大小不变。
【解答】(1)电路连接时需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阻R与电压表并联;
(2)由题图乙可知,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小,且乘积一样,即成反比。
(3)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所以要先调整电阻两端电压至2.5V,再读取电流表的示数。
31.(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小金用U形管中装有水的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1)保持金属盒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图甲的烧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那么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金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液体压强跟 有关。
(3)图丁和图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种类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M、N两点,若PM=PN,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丁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P戊。
【答案】(1)变大
(2)液体密度
(3)大于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其它因素均无关。故在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需控制密度或深度相同,并通过密度计的高度差进行判断。
【解答】(1)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向题图甲烧杯中加入水后,金属盒所处深度变大,所受压强变大,则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将变大。
(2)题图乙、丙中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一样,密度大的压强更大,由此可知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
(3)题图丁、戊中, ,题图丁中 点的深度小,由 可知,题图丁中液体密度大,即 。又因为M、N两点到容器底部的高度相同,根据 可知,M、N两点到容器底部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则两杯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龙,故 。
32.(2020·西湖模拟)图甲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实验结果见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其目的是避免 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量种子萌发时 (选填“释放二氧化碳”或“吸收氧气”)的速率。
(3)分析3.5~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 。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
【答案】(1)微生物
(2)吸收氧气
(3)装置内氧气被耗尽,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
(4)用同种等量的消毒剂消毒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条件和实验组一样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1)消毒剂中清洗主要是为了避免微生物的干扰;
(2)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直接通过刻度的变化来观察吸收氧气的速率;
(3)当氧气被耗尽时,标尺无刻度的变化;
(4)为避免空气温度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故需排除其干扰。
【解答】(1)种子表面有微生物,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种子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的目的是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将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吸收,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量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3)由图可知,该装置是密封的装置,氧气的含量是有限的,3.5小时后装置内氧气被耗尽,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压强不再改变,因此标尺刻度保持不变。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用同种等量的消毒剂消毒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条件和实验组一样。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2020·西湖模拟)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Р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及小灯泡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
【答案】(1)由图乙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划片P在最右端时, 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两端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小灯泡正常工作 消耗的电能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1)灯泡的额定功率等于额定电流与额定电压的乘积;
(2)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即电流最小时,故可以通过此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电阻大小;
电能等于电功率与时间的乘积。
34.(2020·西湖模拟)如图甲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的1/4圆弧槽与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将质量为m的物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停下后测出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1。图乙中半径为R的粗糙的1/4圆弧槽与和图甲中同样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将图甲中质量为m的物块也从图乙中斜槽顶端由静止释放,停下后测出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2。
(1)图甲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W= 。
(2)求图乙中物块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f。
(3)图乙中物块在粗糙的1/4圆弧槽上运动这段时间内,若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并被该物块吸收,则物块上升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物块比热容为c)
【答案】(1)mgR
(2)图甲中物块在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做的功等于物块沿光滑的1/4圆弧槽下滑时重力做的功,所以
(3)物块在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重力做的功减去克服水平轨道上的摩擦力做的功,即 。克服圆弧摩擦力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物块的内能,即 根据 可得,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重力做功等于在力的方向上运动过的距离;
(2)摩擦力所做的功在大小上等于重力做的功;
(3) 物块在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重力做的功减去克服水平轨道上的摩擦力做的功 ,再利用热量公式即可。
【解答】(1) 重力对物块做的功W= GR= mgR
35.(2020·西湖模拟)把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块竖直放在容器底部,如图甲所示,然后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水,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水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物块浸没时的浮沉情况是 (选填“漂浮”“悬浮”或“竖立在容器底上”),判断理由是 。
(2)求物块的密度。
【答案】(1)竖立在容器底上;物块对容器底部始终有压力
(2)未加水时,物块对容器的压力大小等于物块受到的重力大小,
物块浸没时
由 可得,物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
物块的密度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图乙可知,随着容器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物块与容器底部之间的压力逐渐减小,最终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保持 不变。
(2)可以根据未加水时,物体的重力等于其压力等于8N,求出物体的质量;再根据浸没时的浮力等于5N,求出V排即物体的体积,其比值为物体的密度。
【解答】(1)由题图乙可知,随着容器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物块与容器底部之间的压力逐渐减小,最终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保持 不变,说明物块始终竖立在容器底部,物块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
36.(2020·西湖模拟) 2020年5月12日9时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行云二号01/02星发射升空。该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原理为。
(1)该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的原因是 。
(2)请计算19.2kgN2H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
【答案】(1)生成物是 和 ,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2)解:设 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 的质量为 。
答: 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 的质量为 。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火箭助燃剂需考虑其反应后的物质是否会污染空气;
(2)化学方程式为 ,故可以直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1) 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的原因是生成物是 和 ,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37.(2020·西湖模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态优良、白鹭齐飞、野鸭嬉水、芦苇飘荡,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请回答:
(1)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湿地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更稳定,请阐述理由。
(3)湿地中有香椿乔木,春季集中采摘香椿顶芽后,其侧芽数量会明显增加,这种现象与顶芽产生的 有关。“香椿”中含有皂苷(化学式为C27H42O3),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苷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如图是不同采收期红香椿嫩芽的茎和叶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据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
【答案】(1)分解者
(2)湿地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物种更丰富,结构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3)生长素;27:4;红香椿嫩芽的茎和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增加而增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分解者指能将有机物变为无机物的生物,一般多为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3)生长素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元素质量比为总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解答】(1) 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2)湿地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物种更丰富,结构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3) 侧芽数量会明显增加,这种现象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有关;C:O=(12*27):(16*3)=27:4
由图像可知: 红香椿嫩芽的茎和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增加而增加 。
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0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学科能力检查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0·西湖模拟)酒驾测试仪器中有一种重要元素——铬,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则铬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52 B.24 C.28 D.76
2.(2020·西湖模拟)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丙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该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3.(2020·西湖模拟)新冠肺炎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是原核生物
B.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抗体
C.新型冠状病毒不会发生变异
D.医院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4.(2020·西湖模拟)2020年5月11日,杭州塘栖枇杷节盛大开幕,如图是成熟的枇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 枇杷由子房发育而来
B.一个枇杷园里的所有枇杷是一个生物群落
C.枇杷用嫁接的方式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D.枇杷属于裸子植物
5.(2020·西湖模拟)小金是一位健康的九年级男生,下列关于小金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身高约为176dm 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
C.游泳时所受浮力约为5000N D.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6.(2020·西湖模拟)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醉酒时语无伦次 酒精麻痹小脑
B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C 向光性 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D 植物萎蔫 细胞吸水过多
A.A B.B C.C D.D
7.(2020·西湖模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找到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可调节②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b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8.(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为小金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标注① B.标注② C.标注③ D.标注④
9.(2020·西湖模拟)小金在野外捡到一块岩石,他假设:构成这种岩石的物质是海洋沉积物。最有可能支持这个假设的证据是( )
A.捡到岩石的地点与海洋的距离较近
B.该岩石样品中发现有气孔
C.该岩石来自板块交界地带
D.该岩石样品中发现的贝类化石
10.(2020·西湖模拟)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如图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只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
11.(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这是乘客通过“刷身份证”进站时的情景,将身份证靠近检验口,机器感应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识别乘客身份。下列实验中能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12.(2020·西湖模拟)2021年清明节是公历2021年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三),以下关于清明节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晚杭州上空的月相是上弦月
B.当天杭州白天长,黑夜短
C.地球正从c处向d处运行
D.太阳直射点处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13.(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乙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到图乙,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减少
B.由图乙到图丙,溶质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C.由图丙到图丁,溶质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D.由图甲到图丁,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14.(2020·西湖模拟)以下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内燃机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内能
15.(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加强校内安全管理,在校门口安装了自动摄像测温系统,快速检测学生体温是否正常。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该系统利用超声波测量体温
B.当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自动成像
C.摄像头拍摄后在电脑屏幕上成虚像
D.摄像镜头所用透镜是凸透镜
16.(2020·西湖模拟)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方法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分离氧化铁和铁的混合物 用磁铁吸引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过量Na2CO3固体、过滤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7.(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B.若保险丝烧断,一定是电灯短路造成的
C.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后其外壳与零线相连
D.断开开关S时,用测电笔接触A点氖管发光,接触B点时氖管不会发光
18.(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胡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如果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19.(2020·西湖模拟)小金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中含盐酸和CaCl2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只含NaCl一种溶质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
20.(2020·西湖模拟)下列有关说法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甲图: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B.乙图: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C.丙图: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浮力大小随浸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D.丁图: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2020·西湖模拟)豆制品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D、E都属于 。
(2)参与豆制品中的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 ,吸收的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组成人体的特有的蛋白质,该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
(3)在A到B的过程中,需要消耗A的哪个结构中的有机物 (填序号)。
22.(2020·西湖模拟)下图表示影响胰岛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胰岛细胞能分泌 ,这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而图中刺激X最可能是 。
(2)反射:刺激X→①→②→③→胰岛细胞。其中①结构称为_ 。②结构位于下丘脑,这个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3.(2020·西湖模拟)
(1)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了一种含有铱元素(r)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四氧化铱正离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该离子的符号为 ,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考古上常用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 。
24.(2020·西湖模拟)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将一溶液逐滴滴加到烧杯中,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分析实验前烧杯中盛有 (写化学式)溶液。
(2)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待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5.(2020·西湖模拟)如图是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其中装少量硝化棉,用力快速向下压活塞,会看到底部的硝化棉迅速燃烧。若要计算出实验者用恒力F下压活塞过程中做的功,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老师邀请小金做这个实验,小金缓慢地下压活塞直到活塞推至底部,结果并没有看到硝化棉燃烧的现象。请分析小金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 。
26.(2020·西湖模拟)小金用轻质木棒、小桶(容积100mL)等器材,制作了一个“密度秤”(如图所示)。已知AO=10cm,秤砣质量为100g,桶内不装任何液体时,移动秤砣到B处,秤杆恰好处于平衡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OA>OB,则秤砣的质量 (选填“>”“<”或“=”)小桶的质量。
(2)该秤的刻度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当小金向桶内装满某种液体后,需将秤砣向右移动8cm,秤杆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20·西湖模拟)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法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质量/mg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质量/mg
1 不作处理 68 216
2 A 36 36
3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37 219
4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66 21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组时应将 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
(2)表中第1组是本实验的 (选填“对照组”或“实验组”)。
(3)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 。
(4)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
28.(2020·西湖模拟)铁在自然界中以铁矿石形式分布很广。资料显示:在炼铁过程中,Fe2O3在一定温度下逐步失去其中的氧,依次生成Fe3O4、FeO和Fe。小金在实验室找到一些铁锈样品进行实验探究,他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先点燃的酒精灯是 (填“A”或“B”)。
(2)待反应完成后,将所得黑色固体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小金认为该物质中并不含铁,他的依据是 。
(3)为了解释这一反常现象,他查到某炼铁厂对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的热反应分析,根据相关的数据绘制图像如图乙,通过分析确定实验没有得到铁的主要原因是 。
29.(2020·西湖模拟)钴酸锂一般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如图是从钴酸锂废极片(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O2)中回收得到Co2O3和Li2CO3的一种工艺流程。
(1)操作1粉碎的目的是 。
(2)操作2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填仪器名称)。
(3)已知Li2CO3在水中的溶解性与氢氧化钙相似。为了获得较多高纯度Li2CO3,操作5中热水洗涤沉淀的效果比冷水更好,请阐述理由: 。
(4)操作5得到Li2CO3,Li2CO3固体表面是否有硫酸根离子残留,请写出检验方法: 。
30.(2020·西湖模拟)小金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把甲图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Ⅰ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得出结论: 。
(3)实验中,小金在读取完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拆下阻值为5Ω的电阻,改接阻值为10Ω的电阻,接着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请判断上述操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操作: 。
31.(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小金用U形管中装有水的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1)保持金属盒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图甲的烧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那么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金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液体压强跟 有关。
(3)图丁和图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种类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M、N两点,若PM=PN,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丁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P戊。
32.(2020·西湖模拟)图甲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实验结果见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其目的是避免 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量种子萌发时 (选填“释放二氧化碳”或“吸收氧气”)的速率。
(3)分析3.5~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 。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2020·西湖模拟)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Р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及小灯泡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
34.(2020·西湖模拟)如图甲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的1/4圆弧槽与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将质量为m的物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停下后测出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1。图乙中半径为R的粗糙的1/4圆弧槽与和图甲中同样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将图甲中质量为m的物块也从图乙中斜槽顶端由静止释放,停下后测出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2。
(1)图甲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W= 。
(2)求图乙中物块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f。
(3)图乙中物块在粗糙的1/4圆弧槽上运动这段时间内,若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并被该物块吸收,则物块上升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物块比热容为c)
35.(2020·西湖模拟)把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块竖直放在容器底部,如图甲所示,然后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水,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水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物块浸没时的浮沉情况是 (选填“漂浮”“悬浮”或“竖立在容器底上”),判断理由是 。
(2)求物块的密度。
36.(2020·西湖模拟) 2020年5月12日9时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行云二号01/02星发射升空。该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原理为。
(1)该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的原因是 。
(2)请计算19.2kgN2H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
37.(2020·西湖模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态优良、白鹭齐飞、野鸭嬉水、芦苇飘荡,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请回答:
(1)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湿地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更稳定,请阐述理由。
(3)湿地中有香椿乔木,春季集中采摘香椿顶芽后,其侧芽数量会明显增加,这种现象与顶芽产生的 有关。“香椿”中含有皂苷(化学式为C27H42O3),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苷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如图是不同采收期红香椿嫩芽的茎和叶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据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核电荷数为24。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条件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变化。
【解答】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A错误;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错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О变为+1,C正确;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A.原核生物指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
B.抗体指自身B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
C.病毒会发生不定向变异;
D.预防途径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不属于抗体,B错误;在自然界中,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病毒会发生变异,C错误;医院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A.子房发育成果实;
B.群落指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总和;
C.有性生殖指在生殖过程中有受精卵出现的生殖;
D.裸子植物指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故答案为:A
【解答】枇杷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A正确;一个枇杷园里的所有枇杷是一个种群,不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B错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枇杷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D错误。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A.中学生身高为176cm;
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左右;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故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D.中学生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05m2,压力大小约为500N。
【解答】A.中学生身高约为17.6dm,故A错误。
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故B正确。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游泳时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中学生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05m2,压力大小约为500N,产生的压强 ,单脚站立时对地的压强更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A.小脑调节人体的平衡和方位感;
B.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C.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向光侧更少;
D.细胞失水导致植物萎蔫,
【解答】A.醉酒时语无伦次的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A错误;
B.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B正确;
C.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C错误;
D.植物萎蔫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A.显微镜中观察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其更清晰;
B.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C.物体在哪边往哪边移动;
D.装片中黑色的大圆圈为气泡。
【解答】A.显微镜中观察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其更清晰,所以调节1;
B.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故a多;
C.物体在哪边往哪边移动,故为右下方;
D.装片中黑色的大圆圈为气泡。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主动脉连接的是左心室,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房室瓣连接心房和心室,血液是从左心室流出去的。
【解答】A.①是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的特点是管壁厚,弹性大,A正确;
B.②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正确;
C.③是房室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C正确;
D.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D错误。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化石;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海洋沉积物是指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的总称。以海水为介质沉积在海底的物质。
【解答】若假设成立,则小金捡到的岩石应为沉积岩。根据捡到岩石的地点与海洋的距离不A.能够判断构成这种岩石的物质是海洋沉积物,故A错误;
B.岩石样品中发现有气孔,说明该岩石可能属于岩浆岩,无法支持假设,故B错误;
C.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常有岩浆岩、变质岩,而这两种岩石中没有海洋沉积物,故C错误;
D.岩石样品中有贝类化石,最有可能说明构成这种岩石的物质是海洋沉积物,故D正确。
10.【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实验室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消耗氧气,使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导致右边的水流向左边的集气瓶中。
【解答】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
B.木炭燃烧会生成其他气体且生成的气体不能全被水吸收,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燃烧,C错误;
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不一定会发光,如铁生锈不会发光,D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电磁感应原理指: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
【解答】乘客通过“刷身份证”使机器产生感应电流,可知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选项B所示是电磁感应实验。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A. 农历二月二十三月相为上弦月;
B.当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C.c点时间为冬至日,d点时间为春分日;
D. 2021年4月4日太阳直射点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解答】根据农历日期推测当晚杭州上空的月相是下弦月;4月4日处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地球正从d处向a处运行,太阳直射点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解答】A.乙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由图甲到图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A错误;
B.由图乙到图丙,有固体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变小,恒温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图乙和图丙都是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错误;
C.由图丙到图丁,溶液均为饱和状态,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错误;
D.由图甲到图丁,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B.内燃机工作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和内能.
【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错误;
B.内燃机工作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B正确;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
D.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和内能,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A.超声波指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
B.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是虚像;
C.虚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
D.摄像机等其镜头都是都凸透镜做成的。
【解答】A. 该系统利用红外线测量体温;
B. 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才会自动成像;
C. 摄像头拍摄后在电脑屏幕上成实像;
D.摄像机等其镜头都是都凸透镜做成的。
故答案为:D
16.【答案】B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A.盐酸能与氯化氢反应;
B.磁铁可以吸引具有磁性的物体;
C.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
D.过量的锌粉会与硫酸亚铁反应。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氢和CO2都能发生化学反应,会除去被提纯物,A错误;
B.磁铁可以吸引铁,不能吸引氧化铁,可以分离,B正确;
C.Na2CO3与HCl和CaCl2都能发生化学反应,会除去被提纯物,C错误;
D.锌粉与CuSO4和FeSO4都能发生化学反应,会除去被提纯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D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A.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B.保险丝烧断,也可能是家庭电路负载过大,功率过高;
C.电冰箱外壳应与地线相连;
D.断开开关,电流不会经过灯泡和B点。
【解答】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若保险丝烧断,也可能是家庭电路负载过大,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电冰箱外壳应与地线相连。断开开关S,测电笔与A点接触,电流会经过氖管,没有电流经过B点,氖管不会发光。
故答案为:D。
18.【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参照物指在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被选为标准的物体,故在判断其相对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时需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方向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在前面,速度小的物体在后面。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前运动。当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前运动,故A正确。
B.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前运动,故B正确。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后运动,故C错误。
D.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乙火车相对于甲火车向前运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9.【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甲实验试管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乙实验试管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将两种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结合两试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可知甲实验后试管中盐酸有剩余,乙实验后试管中碳酸钠有剩余,故甲实验后试管中含有盐酸﹑氯化钙,乙实验后试管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有剩余,氯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最终废液缸中一定有生成物氯化钠,反应物碳酸钠和氯化钙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一种有剩余。
故答案为:A。
20.【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A.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定性的说明其大小,不能定量地计算;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归纳出来;
C.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D.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极少部分粒子被弹回,故其中存在原子核。
【解答】A.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没有测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故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归纳出来的,故B错误。
C.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故C错误。
D.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极少部分粒子被弹回,大部分穿过,少部分偏转,于是提出原子结构中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的原子核,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1.【答案】(1)器官
(2)胃液、肠液和胰液;同化
(3)④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
(2)蛋白质在胃液、肠液和胰液的共同作用下被消化;
(3)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
【解答】(1)A是种子,D是花,E是果实,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都属于器官。(2)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完全消化,参与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吸收的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组成人体的特有的蛋白质,该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3)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④子叶。
22.【答案】(1)胰岛素;血糖含量升高
(2)传入神经;非条件反射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人体血糖含量受到胰岛素的调控;
(2)反射弧包括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感受器。
【解答】(1)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2)①为传入神经,②为神经中枢,③为传出神经。下丘脑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参与低级反射,因此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3.【答案】(1);+9
(2)中子数不同;7:6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在微粒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总和为零;
(2)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解答】(1)离子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电荷,设铱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 。
(2)碳-14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两种原子的中子数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可知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24.【答案】(1)
(2)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钾的pH值大于7,盐酸的pH值小于7;
(2)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会和氢氧化钾生成氯化钾。
【解答】(1)由图像可知,初始溶液的 大于7,溶液呈碱性,所以是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实验前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钾溶液。
(2)c点时溶液 小于7,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有 和 ,加入一定量的 溶液, 与 反应生成 和 ,反应物 和 的量无法确定,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
25.【答案】活塞移动的距离;下压活塞太慢,热量散失到外界,内部温度达不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知识点】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活塞在下移过程中活塞对内部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解答】功=力 距离,所以要算出恒力 做的功,还需要测出“活塞移动的距离”。题中说到“用力快速向下压活塞,会看到底部的硝化棉迅速燃烧”,而小金“缓慢地下压活塞直到活塞推至底部,结果并没有看到硝化棉燃烧的现象”,所以问题出在“缓慢下压”,导致下压过程中热量散失到外界空气中,引火仪内部空气温度不够高,达不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26.【答案】(1)>
(2)均匀
(3)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杠杆定律可以,动力x动力臂等于阻力x阻力臂可知,力臂越大所需的力就越小;
(2)计算变化的长度和变化的重力是否成正比即可;
(3)由于体积已知,故只需要求出所加液体的重力即可。
【解答】(1)由 得 ,而由题得 ,则 ,所以秤砣的质量大于小桶的质量。
(2)设小桶内装有 的液体,秤砣对应移动的距离为 。由 可得 ,移项可得 ,其中除 以外都为常数,可视作 ,即 与 成正比,故刻度均匀。
(3)设该溶液总重为 ,易得 ①,又有 ②,联立①②,可得 。已知空桶容积与液体体积相同,故 ,代人数据得 ,化简可得 。
27.【答案】(1)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
(2)对照组
(3)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4)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的发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
(2)对照组是指不受到实验变量影响的一组;
(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A处的处理方法应为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4)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
【解答】(1)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应该选择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组。
(2)第1组不作处理,是本实验的对照组。
(3)第1组不作处理;第3组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第4组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A处的处理方法应为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4)第3组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的发育,所以卵巢平均质量减小,子宫平均质量变化不大。
28.【答案】(1)B
(2)不产生气泡
(3)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达不到氧化铁完全反应生成铁所需的温度
【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实验前需先用一氧化碳将管中的气体排尽;
(2)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3)铁锈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加热时其产物也不同;
【解答】(1)一开始用一氧化碳排尽空气时,由于其为污染性气体故需将尾气以燃烧的方式处理掉;
(2)若黑色固体中含有金属铁,则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铁会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小金认为该物质中不含铁,故他的依据是不产生气泡。
(3)铁锈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加热时其产物也不同,故 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达不到氧化铁完全反应生成铁所需的温度 。
29.【答案】(1)增大钴酸锂废极片和稀硫酸、 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2)漏斗
(3)温度高, 的溶解度小,用热水洗涤可以减少 的损失
(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少量 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未洗涤干净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1)粉碎后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2)固液分离需在漏斗中通过过滤来完成;
(3)由题意可知温度越高, 钴酸锂的溶解度越小,故为了获得沉淀,需要用温度高的热水来获得;
(4)实验室可以用钡离子去检验硫酸根离子,产生沉淀的种类为硫酸钡。
【解答】(1)粉碎后 增大钴酸锂废极片和稀硫酸、 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
(2)操作2将滤渣和溶液分离,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 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氢氧化钙相似,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温度高时, 的溶解度小,用热水洗涤可以减少 的损失,得到较多高纯度 。
(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少量 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未洗涤干净。
30.【答案】(1)如图所示
(2)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不正确。正确操作为:改接10电阻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电路连接时需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阻R与电压表并联;
(2)由图像可知,电流和电阻的乘积为定值;
(3)电阻大小改变后需控制其两端的电压大小不变。
【解答】(1)电路连接时需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阻R与电压表并联;
(2)由题图乙可知,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小,且乘积一样,即成反比。
(3)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所以要先调整电阻两端电压至2.5V,再读取电流表的示数。
31.【答案】(1)变大
(2)液体密度
(3)大于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其它因素均无关。故在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需控制密度或深度相同,并通过密度计的高度差进行判断。
【解答】(1)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向题图甲烧杯中加入水后,金属盒所处深度变大,所受压强变大,则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将变大。
(2)题图乙、丙中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一样,密度大的压强更大,由此可知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
(3)题图丁、戊中, ,题图丁中 点的深度小,由 可知,题图丁中液体密度大,即 。又因为M、N两点到容器底部的高度相同,根据 可知,M、N两点到容器底部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则两杯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龙,故 。
32.【答案】(1)微生物
(2)吸收氧气
(3)装置内氧气被耗尽,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
(4)用同种等量的消毒剂消毒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条件和实验组一样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1)消毒剂中清洗主要是为了避免微生物的干扰;
(2)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直接通过刻度的变化来观察吸收氧气的速率;
(3)当氧气被耗尽时,标尺无刻度的变化;
(4)为避免空气温度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故需排除其干扰。
【解答】(1)种子表面有微生物,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种子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的目的是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将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吸收,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量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3)由图可知,该装置是密封的装置,氧气的含量是有限的,3.5小时后装置内氧气被耗尽,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压强不再改变,因此标尺刻度保持不变。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用同种等量的消毒剂消毒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条件和实验组一样。
33.【答案】(1)由图乙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划片P在最右端时, 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两端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小灯泡正常工作 消耗的电能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1)灯泡的额定功率等于额定电流与额定电压的乘积;
(2)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即电流最小时,故可以通过此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电阻大小;
电能等于电功率与时间的乘积。
34.【答案】(1)mgR
(2)图甲中物块在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做的功等于物块沿光滑的1/4圆弧槽下滑时重力做的功,所以
(3)物块在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重力做的功减去克服水平轨道上的摩擦力做的功,即 。克服圆弧摩擦力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物块的内能,即 根据 可得,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重力做功等于在力的方向上运动过的距离;
(2)摩擦力所做的功在大小上等于重力做的功;
(3) 物块在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重力做的功减去克服水平轨道上的摩擦力做的功 ,再利用热量公式即可。
【解答】(1) 重力对物块做的功W= GR= mgR
35.【答案】(1)竖立在容器底上;物块对容器底部始终有压力
(2)未加水时,物块对容器的压力大小等于物块受到的重力大小,
物块浸没时
由 可得,物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
物块的密度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图乙可知,随着容器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物块与容器底部之间的压力逐渐减小,最终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保持 不变。
(2)可以根据未加水时,物体的重力等于其压力等于8N,求出物体的质量;再根据浸没时的浮力等于5N,求出V排即物体的体积,其比值为物体的密度。
【解答】(1)由题图乙可知,随着容器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物块与容器底部之间的压力逐渐减小,最终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保持 不变,说明物块始终竖立在容器底部,物块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
36.【答案】(1)生成物是 和 ,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2)解:设 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 的质量为 。
答: 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 的质量为 。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火箭助燃剂需考虑其反应后的物质是否会污染空气;
(2)化学方程式为 ,故可以直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1) 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的原因是生成物是 和 ,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37.【答案】(1)分解者
(2)湿地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物种更丰富,结构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3)生长素;27:4;红香椿嫩芽的茎和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增加而增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分解者指能将有机物变为无机物的生物,一般多为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3)生长素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元素质量比为总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解答】(1) 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2)湿地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物种更丰富,结构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3) 侧芽数量会明显增加,这种现象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有关;C:O=(12*27):(16*3)=27:4
由图像可知: 红香椿嫩芽的茎和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增加而增加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