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1911年春,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人林觉民回国,于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随后毅然投入广州黄花岗起义。
新课导入
信中“吾所志”是指什么?
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了推翻清政府,中国还有没有其他的救亡方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庚子之变后的中国,风云际会,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自主阅读教材第一目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清政府、立宪派,革命派是如何挽救此时社会危机的。
1.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2.立宪派:主张改良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3.革命派:力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相关史料
材料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清末“新政”
1.概况
2.结果:
(二)革命党人:
(1)组织基础:
(2)思想基础:
兴中会、同盟会等
三民主义
客观上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
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相关史料
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奖励实业;推行教育改革,兴办学堂等。
材料 乃至1911年初,有位美国武官面对中国的新军阵营发出感慨:“除意外的因素之外,至少必须要有一支五万人的外国军队才能夺取北京。”---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增订版本。
“新政”pk革命(1901-1906.9)
相关史料
中国同盟会,全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是晚清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经大会讨论通过的章程规定,以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并在各省区成立分会。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很快形成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运动。在袁世凯窃取政权后,同盟会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材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三民主义 类型 政治纲领 思想内涵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意义: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局限:没有提出明确反帝的纲领, 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阅读材料及课本,指出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思考其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重点讨论
(三)立宪
原因
概况
结果
相关史料
材料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立宪派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
1910年11月4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缩短三年。立宪派中大部分情愿代表不满,坚持次年召开国会的预定要求,遭到清政府强行压制。
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张海鹏著《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 此非日俄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自海路交绥,而日无不胜,俄国无不败,于是俄国人民乃群起而为立宪之争,吾国士大夫亦恍然知专制昏乱之国家,不足容于清明之世界,于是立宪之议,主者渐多。------《立宪纪闻.中国立宪之起源》《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
日俄战争中,实行君主立宪的日本战胜了君主专制的俄国;士大夫认识到专制制度违背时代潮流。
不少立宪派人士转而支持革命。
1907年5月 潮州黄冈起义
1907年6月惠州七女湖 起义
1910年2月 广州新军起义
立宪pk革命(1906.9-1911.5)
清政府
立宪派
革命派
清末新政”(1901-1905)
预备立宪 (1906-1911) “皇族内阁”,矛盾激化。
前期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 后转向革命(立宪与革命合流)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三民主义
军事: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小结
1.开端: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开端)十七省独立(发展)
2.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高潮)
3.1912年2月12,宣统帝颁诏退位,
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4.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结果)
二、变局:从民国建立到革命果实易手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五色旗
时间
地点
1912年1月1日
南京
总统
孙中山(临时)
国号
中华民国
纪年
民国纪年
历法
公历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国旗
亚东开发中华早,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以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时间
地点
总统
国号
纪年
历法
性质
国旗
中华民国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四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五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原则,颁布约法的目的,其实质意义是什么?
目的:直接: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根本: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否定了君权神授
否定了封建等级
否定了专制集权
否定了个人独裁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二、变局:从民国建立到革命果实易手
重点讨论
1911年12月下,南北和谈约定: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并宣布拥护共和,各省即推举他为总统。
12月25日,孙中山与各省代表协定:孙中山参选大总统,待时机成熟,就让位给袁世凯。
2月12日,清政府在袁世凯的施压下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有人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请依据史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史料
重点讨论
袁世凯最后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双方协议的结果。有合理、合情、合法成分。
材料 辛亥革命更是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 1912年,各省区新设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激增至963家,比1911年增长99.38%。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以及部分军阀、政客共同挥舞着“实业救国”的旗帜,形成一股象征时代进步的实业热潮。
——石波:《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迫令放足
改良旗袍
旧式旗袍
中山装
长袍马褂
剪辫运动
常见礼节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
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促进民众的思想启蒙
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
条件,加速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短暂春天”)
社会:革除封建社会风俗恶习,社会生活文明化
材料
重点讨论
2、历史局限
(1)表现:
(2)原因:
(3)启示:
材料 从根本上看,辛亥革命既未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更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足;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
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相关史料
思考:材料中反映出什么历史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史实?
在国家民族命运面前,一大批热血青年选择了义无反顾,为国家为民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牺牲时 24 岁。“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与妻书》至今读来荡气回肠,
陆皓东: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 1895 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而就义,孙中山称他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就义时年仅 27 岁。
徐锡麟: 1907 年发动浙皖起义,失败后惨遭剖腹挖心,殉难时 34 岁。
秋瑾:巾帼英雄, 1907 年参与领导浙皖起义,就义时 32 岁。
彭楚藩:武昌前夕被清政府逮捕,英勇就义,时年 27 岁。
为什么我们还要弘扬辛亥革命的伟大精神?
当年的那些的革命志士,正直人生年华的最好时光,但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勇于牺牲,义无反顾,这不仅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