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学案(含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学案(含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1 10:52:58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土壤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壤观察的内容,掌握土壤剖面构造。
2.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3.了解土壤的主要功能,掌握土壤养护的方法。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理解影响该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土壤的发育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野外学会观察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剖面。
人地协调观:了解不同土壤分布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实践力:了解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理解土壤养护的措施,培养人地协调发展观。
本节要点
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
2.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土壤。
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4.土壤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意义重大,人类应合理利用土壤。
知识点一 观察土壤
自主梳理·探新知
1.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肥力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_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__四种物质组成。
[易错提醒]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不一定高。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2.土壤观察内容:土壤_颜色__、土壤_质地__、土壤剖面构造。
(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如黑土、红壤。
(2)土壤质地
①土壤矿物质颗粒:_石砾__、砂粒、_粉粒__、黏粒。
②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_相对比例__。
③分类:砂土、_壤土__、黏土。
(3)土壤剖面构造
①定义: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_土层__所构成。
②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③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一 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作层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材料二 某土层剖面。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综合思维)分析土层剖面颜色变化的原因。
(2)(综合思维)评价土壤疏松度的影响,推理影响土壤疏松度的因素。
提示:(1)有机质和金属矿物质通过水的运移和淀积影响不同土层的颜色。
(2)土壤疏松不但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且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此外,较疏松的土壤往往地温也较高,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尤为明显。因此,土壤疏松条件下可以保证土壤中良好的空气、水分、温度条件,从而促进作物根系的旺盛生长。但是疏松的土壤往往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差。土壤疏松度受土壤粒径、土层结构、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归纳拓展
1.土壤的组成
2.土壤组成与其肥力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拨]
土壤中矿物质是岩石经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水分主要是土壤水;空气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3.土壤的类型
分类依据 主要类型 识别方法
土壤颜色 黑土、红壤、褐土、紫色土 观察土壤的外表颜色
土壤质地 砂土、壤土、黏土 用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判断
[知识拓展]
类型 形成或组成 特征
黑土 由腐殖质积累而成 富含腐殖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北部
红壤 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 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
紫色土 由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经过风化而成 含有丰富的磷、钾成分,比较肥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4.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比较
类型 组成成分 特征 与农业生产关系
砂土 砂粒为主 ①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②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较弱③保肥性能弱 易耕作
壤土 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①通气、透水性能良好②蓄水、保肥性能强 理想的土壤
黏土 黏粒为主 ①通气、透水性差②蓄水、保水性能强③保肥性能好④土质黏重 不易耕作
5.森林土壤剖面的各土层特点比较
剖面分层名称 特点
上下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以腐殖质为主,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6.耕作土壤的分层及特点
分层 特点
上下 耕作层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 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典例剖析
例题1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 D.④为淀积层
(2)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解析] 第(1)题,①为有机质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第(2)题,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对点训练 (2023·山东德州期末)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水平差异。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土壤剖面结构图中字母O代表( A )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母岩层 D.母质层
(2)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
B.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多,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原
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无关
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O为腐殖质层、A为淋溶层、B为淀积层、C为母质层、R为母岩层,A正确。第(2)题,土壤肥力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类长期培育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错误。热带雨林的土壤因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比较贫瘠,B错误。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有关,C错误。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D正确。
知识点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自主梳理·探新知
1.成土母质
(1)定义:岩石的_风化__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2)影响: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_质地__。
2.生物
(1)意义: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2)影响: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_有机质__→微生物作用→_腐殖质__→营养元素→植物吸收→生物残体。
3.气候
(1)影响:岩石_风化__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_正__相关,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2)不同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①湿热地区土壤_化学风化__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②_冷湿__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_干旱、高温__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3)意义: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
(1)由于_水热条件__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2)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_成土母质__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_厚__,土层分化越_明显__。
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我国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四块黑土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我国的东北平原以及南美洲的潘帕斯平原。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综合思维)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2)(区域认知)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枯枝落叶等有机质来源丰富;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
(2)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③气候湿热,植物生长迅速,把大量矿物质、有机质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植物体中,故我国南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归纳拓展
1.土壤的形成过程
2.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气候与土壤
[名师点拨]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高寒环境 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 、冻土广布
湿热环境 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 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 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中纬度 中纬度森林面积密集地区,生物对土壤的改造作用明显;枯枝落叶掉到土壤中,分解后使有机质丰富;高温季节短,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3)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①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下图:
②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响,如下图:
(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典例剖析
例题2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成土因素中,比较活跃的是( B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B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解析] 第(1)题,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B正确。成土母质和地形相对稳定,不会明显变化,成土母质、地形特征对土壤的形成都有影响,但不是比较活跃的因素。第(2)题,热带雨林自然植被茂密,土壤肥力较低,自然植被茂密不是影响陡坡、缓坡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据图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正确。温度高,生物残体分解快,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C错误。陡坡矿物养分流失快,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D错误。
对点训练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材料二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2)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解析] 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2)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知识点三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自主梳理·探新知
1.功能
(1)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为_植物__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
(3)具有重要的_蓄水、保水__功能。
(4)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2.养护
(1)对于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的土壤,进行_改良或改造__。
(2)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如采用_休耕__、种植绿肥、_作物轮作__、广施农家肥。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以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改善黑土耕地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2020年,全省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8 000万亩,深松整地面积达6 000万亩,有机肥施用量达2 000万吨,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建设面积1 000万亩,其中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420万亩。示范区通过农艺、农机、工程、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有效遏制了黑土耕地退化,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了黑土耕地质量。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区域认知)东北地区土壤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综合思维)东北地区土壤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3)(地理实践力)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东北地区的土壤?
提示:(1)黑土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黑土流失,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降低。
(3)发展绿色农业,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归纳拓展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我国常见土壤类型的问题及养护措施
土壤类型 分布 问题 措施
黑土 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肥力下降、水土流失 加强对坡面、沟壑治理;土壤培肥(秸秆还田)
黄土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红壤 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 种植绿肥作物、撒熟石灰、掺入沙子
3.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
4.土壤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农业区 主要土壤 种植作物
南方农业区 红壤、砖红壤 水稻、油菜、甘蔗等热带和亚热带作物
北方农业区 棕壤、褐土 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及棉花、各种蔬菜
东北农业区 黑土、黑钙土 小麦、玉米、甜菜等经济作物
西北农业区 荒漠土 沙棘、枸杞
青藏高寒农业区 高寒荒漠土 青稞
[名师点拨]
1.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
(1)轮作换茬;
(2)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
(3)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
(4)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
(5)科学施肥;
(6)作物:种植绿肥作物、种植耐盐碱作物。
2.土壤保护的措施主要有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在灌溉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污水,又避免对土壤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
(3)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典例剖析
例题3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2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1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图1
图2
(1)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D )
A.枯枝落叶层增厚
B.不含腐殖质
C.肥力水平下降
D.结构更复杂
(2)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C )
A.表土层软糊,提供了农作物扎根立足的条件
B.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C.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
D.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
(3)将黑土或红壤熟化为水稻土并进行养护,应( D )
A.熟化黑土——沼泽化处理
B.黑泥田——利用过程中无需施肥
C.熟化红壤——排水后晾晒
D.黄泥田——种植水稻前先植绿肥
[解析] 第(1)题,水稻土是由自然土壤熟化形成。由材料可知,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水稻土富含腐殖质,肥力高,B、C错误;水稻土经过人类精心耕作、培育形成,自然形成的枯枝落叶层不会增厚,甚至极少存在,A错误;比较自然土壤和水稻土的土壤剖面图可知,水稻土的剖面结构更复杂,D正确。故选D。第(2)题,表土层软糊,不利于农作物扎根立足,反而易受大风和雨涝影响产生倒伏,A错误;土壤耕作层即使再深厚,如果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肥沃的土壤也会退化,甚至演变成荒漠化土地,B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多了一个犁底层,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C正确;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C。第(3)题,由材料可知,熟化黑土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A错误;熟化红壤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经过先渍水、再种稻过程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C错误;由于红壤具有酸、瘦、粘等特点,有机质少,肥力不高,在种植水稻前必须先种植绿肥作物,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D正确。
对点训练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C )
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2)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 )
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故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C项正确。第(2)题,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黑土肥力,A项正确。
策略指导  
判断土壤剖面图的方法
1.注意土壤的颜色。土壤的颜色主要受组成物质、气候、土壤形成中的理化过程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例如,红壤和砖红壤主要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形成,含铁、铝的氧化物较多;紫色土主要受成土母质颜色的影响;黑土和黑钙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关。一般情况下,淋溶层区别于腐殖质层的主要标志是淋溶层有机质含量较低,颜色较淡。
2.注意土壤的层次。一般情况下,土壤形成和发育的时间越长,水热资源越丰富,土壤越成熟,土壤越厚,层次越多。另外,尽管人类对土壤的深耕会增加土壤厚度,但受人类影响后土壤的层次一般比较少。
3.注意植被类型。根据土壤表层生长的植被类型和根系的粗细、长短可以判定土壤的类型、形成环境和分布地区。在热带雨林环境中形成砖红壤,温带草原植被环境中形成黑钙土,水稻田环境中形成水稻土。
考题展示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直接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D )
A.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Ⅰ
[解析] 第(1)题,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第(2)题,土壤中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向下转移,产生淋溶层,淋溶层淋失的物质沉淀、积累形成淀积层,气候越湿润,淋溶层越厚,淀积层位置越深,因而可判断丙为半干旱草原的土壤剖面;草原根系茂密、近地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森林,Ⅰ为草原,D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在空间分布上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同一地带内不同地域土壤性状的差异也较大。读从太行山至滨海平原土壤分布断面图(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该区域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气候是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
B.土壤由矿物质、水分、空气组成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
D.自西向东土壤肥力逐渐增强
2.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地形 B.气候
C.地表水系 D.地面组成物质
[解析] 第1题,生物是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A错误;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组成,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C正确;自西向东,土层越来越薄,有机质含量越来越少,肥力逐渐减弱,D错误。故选C。第2题,读图可知,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方地形的变化,由冲积扇到冲积平原到滨海平原,地形发生变化,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发育的土壤不同,A正确;地方气候都是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可能是同一条河流的上中下游,地表水系没有变化,地面组成物质都是流水沉积物,沉积物颗粒大小与地形地势有关,B、C、D错误。故选A。
读“我国东部地区黑土、水稻土、红壤的土壤成分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分别是( B )
A.红壤、水稻土、黑土
B.黑土、水稻土、红壤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黑土、红壤、水稻土
4.三种土壤中( A )
A.a土壤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
B.b土壤可掺加熟石灰中和酸性
C.c土壤适宜茶树、红松的生长
D.三种土壤中,c的透气性最好
[解析] 第3题,通过读图可知,a土壤的有机质的含量最多,应为黑土;b土壤有机质含量次之,且水分含量最高,应为水稻土;c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且水分和空气含量相差较大,应为红壤。故选B。第4题,由上题可知,a代表黑土,透气性最好,黑土在我国东北平原的北部分布最为广泛,A正确。b代表水稻土,是改良后的土壤,c代表红壤,适合茶树生长,但不适合红松生长,透气性较差。
(2023·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我国某山地丘陵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全年降水量在600~700毫米之间。读该区某地土壤厚度采样分析统计图,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该地降水特征判断,此地最可能位于( C )
A.四川盆地 B.南岭
C.山东半岛 D.两广丘陵
6.据图可知,该地土壤厚度( B )
A.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B.与坡度呈负相关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7.该地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D )
A.阴坡坡度更大
B.阳坡光照好,植被生长状况好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阴坡的蒸发量小,植被生长状况好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年降水量为600~700毫米,且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山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与坡度呈负相关,与坡面光照呈负相关(阳坡土壤厚度小于阴坡);从图中无法判断土壤厚度与降水量的关系。故选B。第7题,据图可知,该地阴坡的土壤厚度较阳坡厚。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断阴阳坡坡度大小,A错误。虽然阴坡光照较差,但是阴坡蒸发量小,水分条件比阴坡更好,植被生长状况更好,土壤厚度更大。故选D。
二、综合题
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__。具体体现为:①_有机质的积累过程__,②_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__。
(2)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腐殖质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氮素__。
(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_植物选择性地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土壤表层__。
(4)自然土壤的形成,是在生物的主导作用下,加上_气候__、_地形__等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并经过_长期的发育__过程。
[解析] 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生物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经过生物作用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参与作用,再经过长期的发育过程,成土母质就形成了自然土壤。
[合格考达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0·山东省7月合格考)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示意某地自然土壤剖面,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土层。据此完成1~2题。
1.营养物质最丰富的是( A )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
2.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是( D )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是腐殖质层,乙是淋溶层,丙是淀积层,丁是母质层。其中营养最丰富的是腐殖质层。A项正确。第2题,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D项正确。
(2022·四川绵阳一诊)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在月壤的形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月球表面的( B )
A.降水 B.温度
C.风力 D.地貌
4.与地表土壤四类组成物质相比,月壤中几乎不存在( C )
①矿物质 ②有机质 ③水分 ④空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3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故选B。第4题,矿物质由岩石风化形成,月壤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月球上没有生物,月壤中没有有机质;月壤中没有水分和空气。故选C。
云贵高原某小村寨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石漠化严重,经济落后,近年来,通过区域整治与开发,生态改善,村民收入提高。下图示意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据此完成5~6题。
5.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 D )
A.坡位越高,土壤厚度越小
B.岩石裸露率越高,土壤厚度越小
C.坡位越低,土壤厚度越大
D.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
6.村民种植玉米,造成石漠化最严重的坡位是( B )
A.坡顶 B.上坡
C.下坡 D.洼地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坡位与土壤厚度的关系是随坡位升高,土壤厚度先下降后升高;岩石裸露率在坡顶最高,土壤厚度在上坡最薄;坡度与土壤厚度是负相关。坡顶的坡位最高,土壤厚度不是最小的,A错误;坡顶的岩石裸露率最高,但上坡的土壤厚度最小,B错误;上坡比坡顶的坡位低,但土壤厚度要小些,C错误;读图可知,坡度与土壤厚度是负相关,所以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D正确。故选D。第6题,读图可知,上坡的坡度最大,且土壤厚度是最薄,种植玉米会加重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造成的石漠化是最严重的。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据此完成7~8题。
项目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物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7.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 )
A.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8.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B )
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
C.江汉平原 D.珠江三角洲
[解析] 第7题,比较表格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提高土壤水分,降低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大气湿度。第8题,读图可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所以排除三江平原。读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区农田冬季休耕,农作物不能越冬,所以排除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大气悬浮物较多,土壤水分较少,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B项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9.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腐殖质__层和_淋溶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物 D.地形
(3)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出现的地区是(多选)( AC )
A.内蒙古地区 B.江南地区
C.潘帕斯草原地区 D.华北地区
(4)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答案] (4)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
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滤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解析] 第(1)题,根据“完整土壤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第(2)题, 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第(3)题,内蒙古地区和潘帕斯草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草原区。第(4)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影响其厚度的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等级考过关练]
一、单项选择题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B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解析] 第1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项错误;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一般会分布在土壤表层附近,B项错误;从图2可以看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C项正确,D项错误。第2题,免耕直播,即在不耕的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稍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改变的是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B )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4.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
A.水分条件变化 B.热量条件变化
C.农业类型差异 D.地势高低差异
[解析] 第3题,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故 A、D 错,B正确;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C项错误。第4题,从青到黄再到白,其相应分布地区降水逐渐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选A。
陕西省横山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研究该区不同尺度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为区域退化土地的恢复重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机质含量是土壤属性重要特征之一。以正北方向为0°,将坡向以45°为间隔划分为8类(0°~22.5°和337.6°~360°为北坡,22.6°~67.5°为东北坡,67.6°~112.5°为东坡,112.6°~157.5°为东南坡,157.6°~202.5°为南坡,202.6°~247.5°为西南坡,247.6°~292.5°为西坡,292.6°~337.5°为西北坡)。下图为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图。据此完成5~6题。
5.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坡向是( A )
A.北坡 B.东坡
C.南坡 D.西坡
6.关于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正确的是( D )
A.阳坡热量较高,生物生长旺盛,有机质含量较高
B.阴坡为背风坡,土壤水分较少,有机质含量较低
C.阳坡为迎风坡,对母质风化强,有机质含量较低
D.阴坡热量较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含量较高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位于0°~22.5°和337.6°~360°的北坡,有机质含量为64-67左右,比其他坡向都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6题,阳坡热量较高,微生物活动强,有机质分解能力强,故有机质含量较低,A错误;因位于黄土高原季风气候区,阴坡为背风坡,降水稍少但也属于半湿润区,土壤较湿润利于有机质积累,且同海拔的阴坡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能力弱,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故B错误,D正确;对母质风化强,土壤的厚度大,与有机质含量无关,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答案] (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
(2)土壤有机碳大致随海拔升高而波状增加。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图例及坐标信息,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第(2)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源于地表植被和其他生物的残骸分解,而分解的能力又与微生物的活跃程度有关,气温越高微生物越活跃分解越多。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
章末整合提升
专题一 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 
1. 世界主要的气候、植被与土壤类型
气候类型 植被 土壤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砖红壤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荒漠土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温带季风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或褐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黑钙土
温带荒漠 荒漠土
2. 我国典型的土壤类型及分布
类型 分布地区 特点
黑土 东北平原 富含腐殖质,土壤肥沃
黄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
红壤 江南丘陵 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紫色土 四川盆地 土壤肥力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水稻土 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 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耕作层呈深灰色
典例展示
例题1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两种典型土壤(黑土、红壤)的成分占比(%)。据此完成(1)~(2)题。
(1)多集中在土壤表层,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形成与发展的是( A )
A.有机质 B.矿物质
C.空气 D.水分
(2)图中甲土壤主要分布在( D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南丘陵 D.东北平原
[解析] 第(1)题,据所学可知,多集中在土壤表层,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形成与发展的是有机质,A正确;土壤中的矿物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质经过风化分解后,能够释放植物生长所需的钾、磷、钙、镁等养分,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但不直接影响土壤肥力,B错误;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有很大的流动性,不是主要集中在表层,它们的运动和比例的变化对土壤肥力也起很大作用,但不直接影响土壤肥力。C、D错误。故选A。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两种典型土壤,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甲为黑土,D正确;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含量多,土质黏重,乙是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C错误;四川盆地主要是紫色土,A错误;黄土高原主要是黄土,B错误。故选D。
专题二 土壤的改良
1.红壤的改良
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针对红壤的不利条件,进行改造,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2.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
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适合农耕。但对黑土无节制地开发导致了土壤肥力的耗竭,此外雨水冲刷使土壤肥力流失,因此要可持续利用黑土,需注意培肥。
措施 说明
秸秆还田 ①概述: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这是目前大面积采用的有效措施。②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促进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发育
压绿肥 ①概述:把专门种植的绿肥作物翻压至土中,绿肥作物养分丰富。我国常用的绿肥作物有紫云英、苜蓿和草木樨。②作用:不仅能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矿质营养成分,且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施用农家有机肥 ①有机肥的特点:所含营养物质较全面,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释放,肥效长而稳定。②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例协调,使土壤疏松,提高保水、保温、透气、保肥能力
施用有益微生物 ①概述:微生物肥料是以活性(可繁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所需养分(肥料)的一种新型肥料生物制品,是农业生产中肥料的一种(也称第三代肥料)。②作用: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改善土壤性状,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抗寒能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增加有机质,减少病虫害
合理轮作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3.盐碱地的改良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很低,且现在还有大面积盐碱地未被开垦利用。因此利用和改良盐碱地,是增加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途径之一。
措施 说明
排水 地势低洼的盐碱地,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带走部分土壤盐分
灌水洗盐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再通过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降低土壤含盐量
种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植水稻,种植水稻后,一般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相同的土壤含盐量情况下,水田中的盐分浓度较旱地低,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水,土壤中的盐分可被淋洗和排出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能增加土壤腐殖质,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土的通气、透水和养料状况,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能中和土壤的碱性
深耕深翻 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深耕深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到耕作层下边,把下层含盐分较少的土壤翻到表层。深耕深翻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有效控制土壤返盐
客土压碱 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
合理种植 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因地种植,合理布局。向日葵、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在较高的盐分溶液中也可吸收足够的水分,不易死亡
适时耙地 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防止返盐
典例展示
例题2 “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其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据此完成(1)~(2)题。
(1)《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 B )
A.清除杂草
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增加土壤透气性
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
(2)西北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A )
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
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第(1)题,“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的意思是锄地是不论次数的,没有草也要锄下去。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松土”可切断毛细管,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减少蒸发,故“锄”的核心作用是“松土保墒”,B项正确。第(2)题,陇中地区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春播浇水后压实表土会使土壤中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可大大提高出苗率,A项正确。
(2022·湖南卷)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3题。
离河岸距离(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结构 群落盖度(%) 海拔(m)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g/cm3) 土壤电导率(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 100 乔—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 250 乔—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B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A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解析] 第1题,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为浅根系草本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符合题意,排除C;草本植物根系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排除B;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第3题,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于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符合题意;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排除D;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排除A、C。故选B。
(2022·山东卷)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5.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C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 第4题,分析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的海拔差异较小,热量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位于黑龙江省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的差异较小,B错误;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差异较大,植被分异明显,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岩性的相关信息,D错误。故选C。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枯枝落叶在流水搬运作用下常在地势低洼处汇聚,易形成厚度较大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丙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土壤水分稳定,流动性差,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剖面,C正确;与丙处相比,甲处、乙处、丁处三处地势较高,土壤水分向下运移显著,利于淋溶层的形成,不符合②土壤剖面图,A、B、D错误。故选C。
6.(2022·浙江1月)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主要作用是( A )
①保持土壤温度 ②减少水肥流失
③增加土壤厚度 ④改善土壤质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农田覆盖地膜可保温、保土、保湿、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增强光效,①、②正确;土壤层次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土壤厚度是母质层以上的那部分,地膜覆盖不会增加土壤厚度,③错误;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地膜覆盖不会改善土壤质地,④错,A正确。故选A。
7.(2022·浙江6月)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C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生物发电场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有机质含量高,适用于农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故A错误;沼渣、沼液腐殖质含量高,能够促进土壤多级空隙的形成,使土壤疏松,不易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故B错误;沼渣、沼液含有大量的腐殖质,适用于农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利于农作物生长,加快土壤养分循环速度,故C正确;沼渣、沼液有机质含量高,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可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故D错误。故选C。
(2022·辽宁卷)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8~9题。
8.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D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9.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B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解析] 第8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分利用效率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要使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也就是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较小,而蒸散发量较大。我国7月的热带季雨林,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大,A错误;7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量较大,水分利用效率较大,C错误;12月的热带季雨林,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小,且由于气候干旱,蒸散发量较大,12月属于冬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叶已经掉落,没有叶面进行光合作用,水分利用率最低,B错误,D正确。故选D。第9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属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其高山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要提高水分利用率,可提高单位面积的水量,使其水分增加,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的合成有机质总量增加,C错误;高山草甸的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说明气温降低,而气温降低,将会减缓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导致合成的有机质总量减少,A、D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会减少蒸发量和蒸腾量,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B正确。故选B。第一节 植被
学习目标
1.理解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植被特征对环境的适应性。
2.掌握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及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3.掌握识别主要植被类型的方法。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明植被分布规律,说出主要分布地区。
综合思维: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布局植被,培养保护植被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能够对主要植被进行识别、描述。
本节要点
1.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2.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3.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加以识别。
知识点一 植被与环境
自主梳理·探新知
1.植被
(1)概念:自然界_成群__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请把常见的植被种类与其对应类型连起来。
2.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可以_改造__其生长环境条件。
裸地→_少数种类__的植物生长→改造_土壤、水分__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植物生长→形成稳定的植被。
(2)天然植被具有_适应__当地环境的特征。
①光照:植物通过争夺阳光,占据一定的_垂直__空间,形成_分层明显__的垂直结构。
②气温和降水: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_高__,植物种类越_多__,垂直结构越_丰富__。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为80.8%,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普洱茶故乡,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拟图,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区域认知)两图分别属于哪类植被?
(2)(综合思维)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的自然要素有哪些?
(3)(综合思维)简要说明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形成的原因。
(4)(综合思维)西双版纳生物物种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左图为人工植被,右图为天然植被。
(2)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3)根据阳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经济林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逐渐形成垂直结构。
(4)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水热充足,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
归纳拓展
1.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不同的热量带植被类型不同。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气候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
地貌 地貌对植被 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一般情况下,马尾松生长在阳坡,冷杉生长在阴坡。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在山区,不同海拔植被不同。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没有。
植被对地貌 一方面加快岩石风化,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水文条件好的地方,一般植被繁茂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水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茶树耐酸怕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大豆可固氮,亚热带地区植被繁茂,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貌形成
2.植被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植被对地表环境影响非常显著。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下表所示:
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且能吸收有害气体,释放负离子
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森林对降水截留、吸收和贮存,可增加可用水量,净化水质,调节径流。植物根系可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
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在生长中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
防风固沙,减轻灾害 森林可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台风、霜冻等灾害的影响
3.植被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1)指示环境的干湿状况
植物类型 叶特征 根特征 指示环境 原因
水生植物 柔嫩硕大 不发达 水生环境 水分充足
旱生植物 变成细刺 发达 干旱环境 水分不足
(2)指示土壤性质:铁芒萁的生长反映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的生长反映盐碱性的土壤环境。
典例剖析
例题1 植被生长受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为气候;植被对自然环境还具有指示作用,可反映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2)下列植被中,能指示干旱环境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东北地区降水多,植被以森林为主;西北地区降水少,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故D项正确。第(2)题,由图示可知,甲为胡杨林,可指示干旱环境,乙为苹果树,可指示晴暖环境;丙为苔藓,可指示阴冷环境,丁为甘蔗,可指示湿热环境。
对点训练 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 B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④①③ D.②③④
(2)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骆驼刺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故选B。第(2)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故选B。
知识点二 森林
自主梳理·探新知
1.分布:_热带__和温带的_湿润__、半湿润地区。
2.类型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
热带雨林 _热带雨林__气候区和_热带季风__气候区 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_垂直__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_附生__植物,常见_茎花__、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 _亚热带季风__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_温和__少雨 森林常绿,乔木多_革质__叶片,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_春末夏初__。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_简单__。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 温带_季风__气候区和纬度较低的温带_海洋性__气候区 夏季炎热或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乔木叶片_宽阔__,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 _亚欧__大陆和北美大陆的_亚寒带__地区 夏季短促、_温和__,冬季漫长、寒冷 以松、_杉__类植物为主,叶片呈_针状__,以抗_寒__抗_旱__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森林主要是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森林类型多样,某中学地理野外考察小组拍摄了两组照片,分别是不同森林全貌及其树叶照片。
根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下列问题:
(1)(综合思维)分析图中两类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地理实践力)如果夏季走进某阔叶林,如何判断其是常绿阔叶林还是落叶阔叶林?
提示:(1)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主要通过树叶不同特征判断。常绿阔叶林的树叶叶面多呈革质,具有光泽,无毛,稍硬,落叶阔叶林的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归纳拓展
1.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
地区 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2.辨识不同森林植被树叶的特征
典例剖析
例题2 (2023·北京丰台区期中)辽宁省是我国少有的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分布区。每到秋季,从辽东到辽西都可以邂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下图是几张不同的枫叶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B )
A.高大茂密 B.群落结构简单
C.有板状根 D.种类丰富
(2)相对于辽西枫树,辽东枫树多生长的十分高壮,原因主要是( A )
A.气候相对湿润 B.光照更加充足
C.山地分布较广 D.人为破坏较少
[解析] 第(1)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群落结构简单,种类数量少;高大茂密、有板状根、种类丰富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故选B。第(2)题,辽东距海较近,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相对湿润,因而枫树的长势更好。故选A。
对点训练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银杏树属于灌木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光照
[解析] 第(1)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转黄,之后逐渐落叶,为落叶阔叶树种,银杏树属乔木;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城市道路两侧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滞尘、降低噪声。第(2)题,“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知识点三 草原与荒漠
自主梳理·探新知
1.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当_水分__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_草本__为主的植被,即_草原__;而在_水分__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_荒漠__植被。
2.类型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特征
草原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_干湿__两季 湿季时,草原_葱绿__;干季时,草类_枯黄__,有的散生着_乔木__或灌木
温带草原 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气候_干燥__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比热带草原低
荒漠 热带或温带的气候干旱地区 干旱,降水稀少 以旱生的_灌木__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_形态__和结构
[易错提醒]
单峰驼与双峰驼的分布
单峰驼只有一个驼峰,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中,双峰驼有两个驼峰,主要分布在温带沙漠中。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下图为内蒙古植被类型分布图。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区域认知)判断A、B、C三种植被类型。
(2)(区域认知)描述内蒙古植被的分布规律。
(3)(综合思维)指出影响内蒙古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提示:(1)A为森林;B为草原,C为荒漠。
(2)森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地区。
(3)水分(降水)。
归纳拓展
1.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
类型 分布地区 主要特征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①湿季生长旺盛,草原葱绿②干季草类枯黄③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多的地区 ①草原夏绿冬枯②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③有较为矮小的灌木
2.荒漠植被
类型 主要特征
热带荒漠 ①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②有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温带荒漠
典例剖析
例题3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1)~(2)题。
(1)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C )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2)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A )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叶片不厚,植株也不高大,A、B错误。齿稃草为短期生植物,因其生长周期短,花期不会长,D错误。齿稃草需在短短的生命周期内完成结籽,因其是春雨型短生禾草,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故根须较细,C正确。故选C。第(2)题,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气温和水分关系紧密,南疆的热量条件优于北疆,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正确、B错误。温差大与风力大会使短期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差,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C、D错误。故选A。
对点训练 下表为我国两个自治区首府部分地理资料统计。读表,据此完成(1)~(2)题。
地理坐标 海拔/m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月降水/ mm 7月降水/ mm
甲 (44°N,88°E) 800 -16.1 22.0 11.5 22.0
乙 (41°N,112°E) 1 040 -18.5 23.0 1.4 36.5
(1)甲所在自治区植被类型主要是( A )
A.温带荒漠 B.温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乙所在自治区植被分布特点是( A )
A.东部以温带草原为主,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B.东部以温带荒漠为主,西部以温带草原为主
C.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
D.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解析] 第(1)题,据表中经纬度可知,甲为乌鲁木齐,位于新疆,新疆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荒漠。第(2)题,由表中经纬度可知,乙为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东部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策略指导  
1.主要的植被类型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关系
2.世界主要植被的分布
3.植被类型的判断依据
(1)根据气候类型判断。
①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
②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③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
⑤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
⑧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2)根据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判断。
①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为热带雨林。
②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的为常绿阔叶林。
③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的为落叶阔叶林。
④叶片呈针状的为针叶林。
⑤以高大的草本植物为主,也有乔木和高大灌木分布的为热带草原。
⑥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 没有乔木,有低矮灌木分布的为温带草原。
(3)依据分布规律判断:
在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例如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大陆内部为温带荒漠。
考题展示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据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
说出该国植被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植被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答案] 热带草原。
1月份:草木葱绿。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湿季。
7月份:草木枯黄。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
[解析] 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斑马、长颈鹿等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木枯萎,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一、单项选择题
碱蓬,是一种典型的盐碱指示植物,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当盐分含量达到1%时,碱蓬开始由绿色变为红色(盐分越高,颜色越红);当盐分含量达到或超过1.6%时,碱蓬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读“辽宁盘锦辽河口附近土壤等盐度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碱蓬在( A )
A.a处容易死亡 B.b处呈红色
C.c处呈绿色 D.d处比c处红
2.下列可能属于碱蓬优势产区的是( C )
A.珠江三角洲 B.亚马孙河流域
C.尼罗河三角洲 D.莱茵河流域
[解析] 第1题,a盐度大于1.6%,碱蓬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A项正确。b处盐度在0.8%~1.0%,碱蓬为绿色,B项错误。c处盐度在1.4%~1.6%,碱蓬为红色,C项错误。d处盐度在0.6%~0.8%,碱蓬为绿色,D项错误。第2题,碱蓬的优势产区是盐碱地面积大的区域,盐碱地的形成需要降水少、蒸发旺盛的气候条件。珠江三角洲、亚马孙河流域、莱茵河流域的气候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些地区均降水丰富;尼罗河三角洲降水少、蒸发旺盛。
下图是我国某河谷北坡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分布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该河谷海拔1 200 m以下,植物多样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B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坡度
4.与野果林相比,山地草原( A )
①年均温较低
②光照较强
③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
④群落生产力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3题,该河谷海拔在1 200 m以下,海拔较低,热量充足,A不符合题意。地势较低处土壤厚度较大,C不符合题意。没有材料信息说明不同海拔存在坡度差异,D不符合题意。海拔1 200 m以下为河谷的基带,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未能形成森林,只能形成荒漠草原,B正确。故选B。第4题,与野果林相比,山地草原海拔较高,年均温较低,①正确。草原缺乏植被冠层阻挡光照,太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地表,光照更强,②正确。山地草原由于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③错误。与森林相比,草原生物量较小,群落自然生产力较低,④错误。故选A。
(2023·浙江龙泉市第一中学期中)下图为四种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完成5~6题。
5.属于典型荒漠植被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四地植被形态与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地树干粗大—防大风抗倒伏
B.乙地板状根系—防热量散失
C.丙地茎叶短小—防低温抗严寒
D.丁地秋冬落叶—防水分蒸腾
[解析] 第5题,图甲中植被为猴面包树,是热带草原景观,A错误。图乙林木茂密,具有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景观,B错误。图丙植被稀疏,荒漠广布,属荒漠景观,C正确。图丁以高大乔木为主,植被茂密,是落叶阔叶林景观,D错误。第6题,图甲景观图中粗大的树干,是为了适应干季缺水,体内储存大量水分,不是为了防大风抗倒伏,A错误。图乙中板状根主要是为了适应多雨环境,具有呼吸作用,并支撑高大的树干,不是防止热量散失,B错误。图丙中植物茎叶短小主要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防止水分散失,C错误。图丁中树木秋冬落叶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过度蒸腾,减少水分散失,D正确。
二、综合题
7.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被类型A的名称是_热带雨林__,其特点是_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__。植被类型C的气候类型是_热带沙漠气候__。
(2)植被类型D的气候类型是_地中海气候__,在南半球与它相对应的植被类型是_F__(填字母),分布该植被类型的南半球地区雨季出现在_7__月(代表性月份)。
(3)植被类型B为_热带草原__,其特点是_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__。植被类型E为_热带荒漠__。
(4)图中与植被类型G相同的是_A__,说明其所在地的气候特征_终年高温多雨__。
[解析] A地区的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其特点是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植被类型B是热带草原,其特点为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植被类型C是热带荒漠,D、F地区是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类型E是热带荒漠;G地区的植被是热带雨林,与A地区的植被类型相同,热带雨林区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合格考达标练]
一、单项选择题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完成1~2题。
1.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B )
①自然植被 ②人工植被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阔叶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团城内的植被是人工营造的,属于人工植被,②正确;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③正确。故选B项。
2.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D )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解析]  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D项正确,A项错误;冬季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减轻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的作用小,B项错误;含水涵洞不能为土壤提供养分,C项错误。
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各省区。榕树母树上常长出许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能起到吸收水分和气体、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榕不过吉”的主导因素是( A )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洋流
4.我国吉安以南的榕树出现大量气生根,其适应的环境是( D )
A.过酸 B.过干
C.过碱 D.过湿
[解析] 第3题,“榕不过吉”是指榕树种植北界是吉安,吉安往北不能再种植榕树,所以主导因素应该受纬度位置影响的热量条件,A正确;地形、土壤、洋流都不是导致“榕不过吉”的因素,B、C、D错误。故选A。第4题,榕树主干和侧枝上常产生许多须状的气生根,榕树为了适应南方雨量多、高温高湿的环境,为更好生存,长出了气根,气根有辅助呼吸的作用,D正确;过酸、过干、过碱的环境都不会导致榕树出现气生根,A、B、C错误。故选D。
读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①地的气候特点是( C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全年高温多雨
C.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②地植被所具有的特点有( A )
①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②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③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④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5题,由图中可以判断,①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其特点是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第6题,②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植被特点为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二、综合题
7.阅读下面四幅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自然景观按由低纬到高纬的顺序排列,依次为_①④③②__。
(2)自然景观从①到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说出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分布地区。
(4)指出热带稀树草原的植被特征。
[答案] (2)热量。
(3)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4)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
[解析] 第(1)题,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由低纬到高纬”。由低纬到高纬,热量依次递减,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景观。第(2)题,自然景观从①到④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第(3)题,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第(4)题,结合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分析植被特征。
[等级考过关练]
一、单项选择题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读红树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红树林生长习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C )
①多分布在渤海沿岸
②根系不发达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 )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解析] 第1题,渤海位于温带,缺乏红树林海岸;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根系发达。故选C。第2题,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A。
地下生物量是指地下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下表为某地区三个观测点的基本概况,下图为这三类植被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草地类型 海拔(m) 年平均降水量(m) 年平均气温( ℃)
高寒草原 3 445 252 -3.1
山地草甸 3 134 300—500 -5.4—0
山地荒漠草原 2 861 254 ≥3.6
3.该地最有可能是( D )
A.武夷山 B.大兴安岭
C.喜马拉雅山 D.祁连山
4.Ⅰ、Ⅱ、Ⅲ分别表示( D )
A.山地草甸、山地荒漠草原、高寒草原
B.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原
C.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高寒草原、山地荒漠草原
[解析] 第3题,武夷山脉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降水丰沛,主要分布森林植被,不会存在山地荒漠草原,A错误。读图,该地在海拔3 445 m的高度有高寒草原的分布,说明该地海拔超过3 000米,大兴安岭海拔整体不是很高,不会达到如此高度(大兴安岭是中低山组成的山脉,海拔多小于2 000 m),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在海拔2 000~3 000米高度,降水较多,主要为森林植被,而喜马拉雅山北坡山麓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C错误。祁连山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山麓地带由于降水少多荒漠,受地形抬升,降水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植被呈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原的变化规律,D正确。故选D。第4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山地草甸带年平均降水量最多,有利于植被的生存,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最多,Ⅰ生物量最大,对应山地草甸(可将Ⅰ、Ⅱ、Ⅲ不同深度的生物量相加,比较总量大小);山地荒漠草原与高寒草原年降水量差异不大,但山地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更高,蒸发量更大,土壤中水分含量相对更少,其生物量最小,对应Ⅲ,高寒草原对应Ⅱ。故选D。
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是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植物光合作用受大气温度和大气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影响较大,某考察团队于2020年8月26-29日连续4天对贺兰山东麓的油松(乔木)、栒子(灌木)、苔草(草本)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样本调查,下图为调查结果的日平均值。据此完成5~6题。
5.当大气CO2浓度最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乔木植物净光合速率数值约为415
B.灌木植物净光合速率数值约为8
C.草本植物净光合速率数值约为400
D.气温的变化速率开始加快
6.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大气CO2浓度一直在降低
B.乔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气温大致呈正相关
C.灌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
D.三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在12?00达到最大值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当大气CO2浓度最低时,大概为10:00的时候,此时乔木植物净光合速率数值约为15,A错误;灌木植物净光合速率数值约为8,B正确;草本植物净光合速率数值约为2,C错误;气温的变化速率开始减慢,D错误;故选B。第6题,读图可知,大气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A错误;乔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气温大致呈正相关,B正确;乔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C错误;草本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在16:00达到最大值,D错误;故选B。
藤本植物是一种自身不能构成群落,必须依附他物而生的植物,其生存环境具有湿热的特性。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分别沿着四条线路从山麓到山顶调查上、中、下三个坡位的藤本植物的特征,路线如甲图所示。该山的植被群落的高度由山麓到山顶递减,东坡面下坡位靠近人类生活区,且多断层出露泉眼和溪流。调查结果如乙、丙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
7.对造成该山不同坡向、坡位藤本植物株数差异的原因,描述正确的组合是( B )
①低山丘陵区红壤水流冲刷严重,土壤和养分易积累在坡脚
②东坡面下坡位靠近人类生活区,温度较高
③东坡下坡位多断层出露泉眼和溪流,土壤水热组合条件较好
④东坡为阳坡,西坡为阴坡
⑤西坡上坡位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
⑥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8.该山东坡面上坡位藤本植物的盖度(植物的盖度表示植物群落总体或各个体的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方面积之比的百分数)远大于中、下坡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温度 B.风力
C.光照 D.土壤
[解析] 第7题,根据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季风区。由图文资料可知,造成该山不同坡向、坡位藤本植物株数差异的原因有:东坡面下坡位靠近人类生活区,温度较高;东坡下坡位多断层出露泉眼和溪流,土壤水热组合条件较好;低山丘陵区红壤水流冲刷严重,土壤和养分易积累在坡脚;西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下坡位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上坡位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大;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本题考查的是东、西坡的差异,没有体现阴、阳坡的差异。故选B项。第8题,该山东坡面上坡位藤本植物的盖度远大于中、下坡位,这主要是由于坡面中、下坡位植被群落高大茂盛,藤本植物难以竞争到群落顶端,获取更多光照资源;而上坡位植被群落不高,藤本植物容易竞争到群落顶端,获取更多光照资源。故C项正确。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梧桐在“中国物种红色目录”中被列为极危等级,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落叶小乔木,树干挺拔,根系特别发达。通过对狮子岩—阳元山景区(图1)的初步调查发现,受生存环境与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丹霞梧桐在丹霞山顶和山麓地带极少分布,反而在丹霞崖壁上成群散布较多(图2)。根据这一分布规律,可以推测更大范围区域丹霞梧桐分布的可能地带。
(1)推测丹霞梧桐在图1椭圆部位分布较多而周围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丹霞梧桐根系特别发达的主要原因。
(3)为保护丹霞梧桐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地势陡峭,多丹霞崖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或周围的景区山顶和山麓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条件差,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难以生存(或周围的山顶和山麓地带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生长较多)。
(2)固定树身,维持本身的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以适应崖壁干旱、贫瘠的环境。
(3)进一步深入调查和验证,掌握丹霞梧桐的数量和分布;建立丹霞梧桐重点保护地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和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 第(1)题,“受生存环境与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丹霞梧桐在丹霞山顶和山麓地带极少分布,反而在丹霞崖壁上成群散布较多”,影响丹霞梧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环境与种间竞争等因素。图1椭圆部位等高线密集,属于丹霞崖壁,地势陡峭,多丹霞崖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而周围的景区山顶和山麓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条件差,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难以生存,周围的山顶和山麓地带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生长较多。第(2)题,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条件差,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难以生存,丹霞梧桐在丹霞崖壁上成群散布较多,崖壁风力大,丹霞梧桐根系特别发达,可以固定树身,维持本身的生长发育;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条件差,根系特别发达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以适应崖壁干旱、贫瘠的环境。第(3)题,保护丹霞梧桐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和验证,掌握丹霞梧桐的数量和分布;掌握丹霞梧桐的数量和分布后建立丹霞梧桐重点保护地带,减少人类破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和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禁止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