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课件(课件+教案+MP3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海燕》课件(课件+教案+MP3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11 09:19:33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题目
《海燕》
总课时
2 课时
学校
教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教材分析
《海燕》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理解力、分析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他们的特点,本设计力求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个性化体验、艺术性创编等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进训练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2、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圈点批注、大量的仿句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所以我采取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和谐的桥梁,进行平等式对话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初步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重点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内涵,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征意义。

难点
体会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的初衷,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法
教具
教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 电教车
教 学 流 程



环节
与衔接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5分钟
导语: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
这样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课文的向往。
二、 作者简介
5分钟
1.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作者高尔基的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师生共同明确主要资料(幻灯片显示)?
请一位学生朗读背景介绍,共同明确,为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涵服务。
背景介绍(幻灯显示)
三、
.诵读——感知课文
15分钟
1.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2.个人表情诵读。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可借助符号和文字,标注全文朗读要领提示,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1.自由读,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拿手的一段或几段来朗诵 2.抽几位同学进行段落朗诵比赛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从而奠定本文的朗读基调——赞扬而激烈,营造出一种激昂热烈的课堂气氛。
3.细节揣摩精读:
从文中挑选词语加在题目前组成短语:“————的海燕”。
小组讨论圈点批注,仿句说话:“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高傲 ”
“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勇敢。”
“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敏感。”

修改标题的方法有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找出合适的词语诗句的时候,其实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已经有了一定深度。
4.小组合作研读。
1).《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小组合作分工朗读每一乐章内容,同时重点圈读三个乐章中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找出暴风雨的变化;寻读圈点海燕神态、声音、动作的词句。以此为每一乐章起一个小标题。教师提示可以按照“暴风雨————来临”的格式起小标题。]
2).老师提问让学生想象:如果将这三个乐章用乐器表演出来,你会选择什么乐器,节奏是什么特点?
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所起的小标题和展开的想象,感受到诗歌的三个乐章紧迫急促的节奏。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把握环境逐次变化对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四.全班合作演读
15分钟
动员学生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诗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通过朗读、赏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
这一教学环节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
第二课时
一、
比较——赏析拓展
20分钟
1.深入课文,引导比较赏析:比较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面对暴风雨的不同表现,挖掘海燕形象设置的典型意义,体会本文的象征手法内涵
自主创编——想像迁移请你仿照句子说一段话
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 ),我将对( )说( ),因为( )。
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求同析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
在处理练习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就是进行对比阅读,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
2.高屋建瓴,引导系统总结:请学生从语言风格、形象塑造、写作技法三方面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海燕》美在————?(准确生动的用词? 灵活多变的句式? 圆熟精湛的技 搏击风浪、勇敢无畏、乐观自信……)
在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后,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学理念。完成了教学难点。
二.
作业拓展比较:

15分钟
3.老师发下引发的参读材料——联系郑振铎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仿句练习: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奔腾咆哮的大江,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低吟浅唱的小河;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寒风呼啸的塞北,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小桥流水的江南。
由于环境的不同,描写形象、反映主题也必然不同。通过讲清三者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同一题目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4.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特点。课内组织熟读郑振铎的《海燕》,背诵高尔基的《海燕》。
进一步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领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三.师生共同总结:10分钟
利用板书,加以总结。课后,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练习的课外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迁移能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
板书
形象 象征意义
暴风雨 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燕 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的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海鸥 海鸭 企鹅 人民群众的力量

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 革命的胜利
大海 波浪 害怕革命、目光短浅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太阳 沙皇专制统治,反人民的黑暗势力
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涵义
[课后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的确下了一番功夫。我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贯穿创新精神,突出个性化,在每个环节安排和细节处理上都作了精心设计,因而取得了成功,总结起来有二条——
其一,以活动为载体推进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最主要的设计宗旨。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爱玩是少年的天性,这“天职”与“天性”是一对矛盾。但如果能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既完成学习任务,又激发学生兴趣,岂不两全其美?给学生一个球场,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踢球;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表演。基于这一认识,本课一连串的设计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探究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理解象征手法及其运用这样复杂枯燥的教学任务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了趣味,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务,这不能不说是课改精神的胜利。
其二,课堂评价以激励为主。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者牢牢把握住一点:自己只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热心的促进者,机智的引导者。因而处处循循善诱,凡对学生稍有创意之探究即予以热情鼓励,课堂上掌声不绝于耳。更可贵的是教师能将自己当作学生中一员,处处为学生着想,经常与学生同读、同练、同议;在学生可能遭遇困难之处,充分预测后率先示范而不包办代替……这都是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行为。
总之,课堂教学的成功,缘于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刻。本课最成功之处在于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载体来完成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但接受性学习仍有较大市场,由探究性学习取代接受性学习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来促进探究可以算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课件15张PPT。海 燕作者: 高尔基 写作背景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这篇散文诗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 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
(自传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Shēn yínqiè fěilüèWān yán注音:háohàohuǎnghuàngxiàhè细节揣摩精读:
从文中挑选词语加在题目前组成短语:“————的海燕”。
小组讨论圈点批注,
仿句说话: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高傲 。

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勇敢。
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敏感。
小组合作研读
1).《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小组合作分工朗读每一乐章内容,同
时重点圈读三个乐章中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找出暴风雨的变化;寻读圈点海燕神态、音、动作的词句。以此为每一乐章起一个小标题。教师提示可以按照“暴风雨————来临”的格式起小标题。
2).老师提问让学生想象:如果将这三个乐章用乐器表演出来,你会选择什么乐器,节奏是什么特点? 课文还写了其他的动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并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想像迁移
请你仿照句子说一段话:
1.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 ),我将对( )说( ),因为( )。 想想它们象征了什么大海:
暴风雨:
海鸭:
海鸥:
企鹅:
太阳:
乌云:
闪电:
狂风: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连线题
海燕 革命高潮
海鸥
海鸭 反动势力
企鹅
大海 革命先驱者
波浪
乌云 恐惧革命的
闪电 悲观失望者
狂风
暴风雨 革命力量赏析比较:
联系郑振铎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仿句练习:
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奔腾咆哮的大江,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低吟浅唱的小河;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寒风呼啸的塞北,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小桥流水的江南。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例如:奥运五环 象征——
康乃馨 象征——
橄榄枝 象征——借此写彼探究问题1、本文结尾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 让我们的人生像海燕 一样飞翔!